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01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道模块、散热管道模块和散热翅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至少五个散热管道单元的方式与上、下管道相连,增加了散热管道单元的数量;此外,在散热管道单元的外轮廓上以及管道支承板上均设置散热翅片;在低温热水供暖的情况下辐射热量能够快速的扩散,暖气热辐射速度更快;在增加暖气片散热面积的同时,整个暖气片的占地面积增加较少;有效提高了单位体积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暖气片
,尤其涉及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
技术介绍
暖气片是当温度较高的热媒水在暖气散热管内流过时,热媒水所携带的热量通过暖气散热管不断地传给温度较低的物体,从而实现热能的温差传递。目前的暖气片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热媒水通过散热管所辐射热量不能快速的扩散,导致暖气热辐射速度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能够解决一般的热媒水通过散热管所辐射热量不能快速的扩散,导致暖气热辐射速度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循环管道模块、散热管道模块和散热翅片;所述循环管道模块包括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上管道与下管道平行设置,所述上管道上与下管道上沿着延伸方向相对开有若干流道口组;所述上管道上的流道口组与下管道上的流道口组对称设置;所述各流道口组沿着循环管道的径向开有若干流道口单元;所述散热管道模块包括管道支承板和散热管道组,所述管道支承板平行于散热管道组的轴线方向且连接散热管道组以及循环管道模块的上、下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组沿着上、下管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部;所述散热管道组至少具有五个散热管道单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管道的流道口单元上;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支承板翼片和散热管道单元翼片;所述支承板翼片垂直于管道支承板设置且在相邻的散热管道单元之间的管道支承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支承板翼片;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平行于散热管道单元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垂直于散热管道单元的外轮廓且在相邻的管道支承板之间的散热管道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散热管道单元翼片。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道单元为奇数个,且散热管道组关于中间的散热管道单元轴线方向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最外侧的散热管道单元上沿着散热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有挡流板。进一步的,所述上管道上设置有扇形导流板。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的顶端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散热翅片以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片的端部朝外侧弯曲形成弧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管道、下管道以及散热管道组均为钢管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结构为铝合金整体压铸成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通过采用至少五个散热管道单元的方式与上、下管道相连,增加了散热管道单元的数量;此外,在散热管道单元的外轮廓上以及管道支承板上均设置散热翅片;在低温热水供暖的情况下辐射热量能够快速的扩散,暖气热辐射速度更快;在增加暖气片散热面积的同时,整个暖气片的占地面积增加较少;有效提高了单位体积散热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的单个散热管道组装配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的单个散热管道组装配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包括循环管道模块1、散热管道模块2和散热翅片3。循环管道模块1包括上管道11和下管道12;所述上管道11与下管道12平行设置,所述上管道11上与下管道12上沿着延伸方向相对开有若干流道口组;所述上管道11上的流道口组与下管道12上的流道口组对称设置;所述各流道口组沿着循环管道1的径向开有若干流道口单元。散热管道模块2包括管道支承板21和散热管道组,所述管道支承板21平行于散热管道组的轴线方向且连接散热管道组以及循环管道模块1的上、下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组沿着上、下管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部;所述散热管道组至少具有五个散热管道单元22,所述散热管道单元2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管道的流道口单元上。散热翅片3包括支承板翼片31和散热管道单元翼片32;所述支承板翼片31垂直于管道支承板21设置且在相邻的散热管道单元22之间的管道支承板21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支承板翼片31;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32平行于散热管道单元22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32垂直于散热管道单元22的外轮廓且在相邻的管道支承板21之间的散热管道单元22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散热管道单元翼片32。散热管道单元22为奇数个,且散热管道组关于中间的散热管道单元22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最外侧的散热管道单元22上沿着散热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有挡流板23。上管道11上设置有扇形导流板13。散热翅片3的顶端设置有导流片33,所述导流片33与散热翅片以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片33的端部朝外侧弯曲形成弧形结构。上管道、下管道以及散热管道组均为钢管结构,所述散热翅片3结构为铝合金整体压铸成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道模块、散热管道模块和散热翅片;所述循环管道模块包括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上管道与下管道平行设置,所述上管道上与下管道上沿着延伸方向相对开有若干流道口组;所述上管道上的流道口组与下管道上的流道口组对称设置;各流道口组沿着循环管道的径向开有若干流道口单元;/n所述散热管道模块包括管道支承板和散热管道组,所述管道支承板平行于散热管道组的轴线方向且连接散热管道组以及循环管道模块的上、下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组沿着上、下管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部;所述散热管道组至少具有五个散热管道单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管道的流道口单元上;/n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支承板翼片和散热管道单元翼片;所述支承板翼片垂直于管道支承板设置且在相邻的散热管道单元之间的管道支承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支承板翼片;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平行于散热管道单元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翼片垂直于散热管道单元的外轮廓且在相邻的管道支承板之间的散热管道单元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片散热管道单元翼片;所述散热管道单元为奇数个,且散热管道组关于中间的散热管道单元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最外侧的散热管道单元上沿着散热管道单元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有挡流板;所述上管道上设置有扇形导流板;所述散热翅片的顶端设置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与散热翅片以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片的端部朝外侧弯曲形成弧形结构;所述上管道、下管道以及散热管道组均为钢管结构,所述散热翅片结构为铝合金整体压铸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道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管道模块、散热管道模块和散热翅片;所述循环管道模块包括上管道和下管道;所述上管道与下管道平行设置,所述上管道上与下管道上沿着延伸方向相对开有若干流道口组;所述上管道上的流道口组与下管道上的流道口组对称设置;各流道口组沿着循环管道的径向开有若干流道口单元;
所述散热管道模块包括管道支承板和散热管道组,所述管道支承板平行于散热管道组的轴线方向且连接散热管道组以及循环管道模块的上、下管道;所述散热管道组沿着上、下管道的延伸方向等间距分部;所述散热管道组至少具有五个散热管道单元,所述散热管道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下管道的流道口单元上;
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支承板翼片和散热管道单元翼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岷桦姚金煜顾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昂彼特堡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