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923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包括流通管、水冷管、调节旋钮、风冷管道、灯珠安装座、支撑架、连接软管、后支撑板、注入口、注入管道、密封帽、分层管、水流层和通风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水冷管实现该散热结构的水冷循环,有效防止冷却液比例不协调导致压强不平衡的现象发生,降低安全隐患,调节旋钮方便通过调节流通管的角度从而使得连接软管变形,从而使得其内流通量和速率发生变化,进而控制散热进程,风冷管道实现该结构的风冷散热,配合水冷循环,提高该散热结构的效率,连接软管和分层管确保两种散热方式互不影响,独立且合作完成灯珠的散热,缩短散热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具体为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属于LED灯珠

技术介绍
LED英文为(lightemittingdiode),LED灯珠就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简称LED,这是一个通俗的称呼,其工作原理是PN结的端电压构成一定势垒,当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势垒下降,P区和N区的多数载流子向对方扩散,由于电子迁移率比空穴迁移率大得多,所以会出现大量电子向P区扩散,构成对P区少数载流子的注入,这些电子与价带上的空穴复合,复合时得到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而这些粒子在工作时往往随光能产生的还有热能,且led较其他普通灯产生的热量更多。虽然现有的LED灯珠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有些结构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LED灯珠散热结构大多自然散热,或者大面积接触空气进行降温,效率低下且效果不明显,其二、现有的LED灯珠散热结构散热方式较为单一,且容易影响LED灯珠的正常工作,其三、现有的LED灯珠散热结构有部分为水冷结构,但是水冷循环流速不易控制,从而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管(1)、水冷管(2)、调节旋钮(3)、风冷管道(4)、灯珠安装座(5)、支撑架(6)、连接软管(7)、后支撑板(8)、注入口(9)、注入管道(10)、密封帽(11)、分层管(12)、水流层(13)和通风层(14);所述流通管(1)连接在连接软管(7)的上方,且连通多个水冷管(2),所述水冷管(2)固定在灯珠安装座(5)的外侧,所述调节旋钮(3)旋转连接在支撑架(6)的两个外侧面上,所述风冷管道(4)设置在灯珠安装座(5)的内侧,所述灯珠安装座(5)固定在水冷管(2)和风冷管道(4)之间,所述支撑架(6)固定在流通管(1)的外侧,并位于分层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珠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管(1)、水冷管(2)、调节旋钮(3)、风冷管道(4)、灯珠安装座(5)、支撑架(6)、连接软管(7)、后支撑板(8)、注入口(9)、注入管道(10)、密封帽(11)、分层管(12)、水流层(13)和通风层(14);所述流通管(1)连接在连接软管(7)的上方,且连通多个水冷管(2),所述水冷管(2)固定在灯珠安装座(5)的外侧,所述调节旋钮(3)旋转连接在支撑架(6)的两个外侧面上,所述风冷管道(4)设置在灯珠安装座(5)的内侧,所述灯珠安装座(5)固定在水冷管(2)和风冷管道(4)之间,所述支撑架(6)固定在流通管(1)的外侧,并位于分层管(12)的上方,所述连接软管(7)一端连接在支撑架(6)上,另一端与流通管(1)和风冷管道(4)相连接,所述后支撑板(8)呈钣金状结构固定在注入管道(10)的后方,所述注入口(9)开设在注入管道(10)上,所述注入管道(10)安装在分层管(12)的两侧,并与其相连通,所述密封帽(11)固定在两个注入管道(10)上,所述分层管(12)呈空心管状结构安装在支撑架(6)的下方,所述水流层(13)和通风层(14)均设置在分层管(12)内部,其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峰刘成林黄银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佰强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