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氦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9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氦容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内胆,外壳和内胆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外壳和多层绝热层之间还设置有高温吸气剂,高真空层内还设置有低温吸气剂,通过采用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减少辐射传热,并回收氦的显热减少漏热,保持内胆外以及多屏绝热层的高真空度,减少接触热阻,固体导热和气体导热,使液氦容器获得极高的绝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氦容器
本技术涉及液氦存储
,尤其是一种液氦容器。
技术介绍
氦在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低温物理、气相分析、焊接、探漏、化学气相淀积、晶体生长、等离子干刻、粒子加速器、低温超导和核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多数涉及液氦的储运。然而液氦是一种沸点很低、气化潜热很小,极易气化、极难储存的液化气体,因而对液氦容器的绝热性能有极高的要求。在液氦温区的低温容器中常规采用的绝热方式有多层绝热、多屏绝热和多层-汽冷屏绝热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虽然可满足液氦储存的一般性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多层绝热结构一般是直接包裹在内胆上,因而多层绝热结构与之存在固体导热,而且多层绝热缠绕较紧,多层绝热体内部抽高真空的难度大,多层绝热体内部的气体导热比较大;单独的多屏绝热的屏数低于多层绝热,辐射屏数少,阻挡辐射传热的效果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多层-汽冷屏绝热中汽冷屏的效率不高,多层汽冷屏的效率一般低于高真空汽冷屏的效率,屏温也高于高真空汽冷屏的屏温。与此同时由于低温下辐射漏热已大为降低,而多层绝热体中的多层绝热空间内缠绕多层材料,固体导热就增大,加上抽气困难,残余气体的传热也增加,纵向导热也难以避免,因而总的漏热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极高的绝热性能的液氦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极高的绝热性能的液氦容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氦容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上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外界连通的颈管,所述外壳和内胆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所述多屏绝热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传导屏,所述传导屏的一端通过一与所述颈管焊接连接的工字型翅片固定连接。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层,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之间抽真空设置。所述传导屏的材料为铝或铜。所述传导屏设置有10-35层,优选的,所述传导屏设置有12-20层。所述多层绝热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辐射屏,两层相邻所述辐射屏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隔层。所述辐射屏设置有5-25层,优选的,所述辐射屏设置有20-25层。所述高真空层内还设置有低温吸气剂。所述外壳和所述多层绝热层之间还设置有高温吸气剂。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在所述颈管上的间距l由以下公式得出:式中:m为所述液氦容器的蒸发率,n为所述传导屏的层数,Lb为液氦的汽化潜热,Ai为第i屏的面积,i大于等于2,σ为辐射常数,εi为第i块所述传导屏与第i-1块所述传导屏之间的辐射率,s为颈管的横截面积,L为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在所述颈管上的间距,H0是饱和氦蒸汽的焓值,Ki、λi、Hi分别是随温度变化的所述传导屏的导热系数、所述颈管的导热系数和氦蒸汽的焓值,Ti为单个所述传导屏表面的温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液氦容器,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内胆,外壳和内胆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外壳和多层绝热层之间还设置有高温吸气剂,高真空层内还设置有低温吸气剂,通过采用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减少辐射传热,并回收氦的显热减少漏热,保持内胆外以及多屏绝热层的高真空度,减少接触热阻,固体导热和气体导热,使液氦容器获得极高的绝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多屏绝热层的传热模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2所示,一种液氦容器,包括外壳1和安装在外壳1内的内胆2,内胆2的上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外界连通的颈管11,外壳1和内胆2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3、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外壳和多层绝热层之间还设置有高温吸气剂,高真空层内还设置有低温吸气剂,通过采用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减少辐射传热,并回收氦的显热减少漏热,保持内胆外以及多屏绝热层的高真空度,减少接触热阻,固体导热和气体导热,使液氦容器获得极高的绝热性能。多屏绝热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传导屏4,传导屏4的一端通过一与颈管11焊接连接的工字型翅片8固定连接,传导屏4与工字型翅片8紧密连接,减少热阻,回收冷量;两个相邻传导屏4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层5,两个相邻传导屏4之间抽真空设置。第一间隔层5与传导屏4之间接触连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因此易于抽真空,抽真空后能达到很高的层间真空度,有效的减少固体导热、纵向导热和残余气体导热,因而大幅度提高了绝热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传导屏4的材料为铝或铜,传导屏4设置有10-35层,优选的,传导屏4设置有12-20层。传导屏4的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推荐可采用下述算法。忽略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不考虑传导屏和颈管存在的接触热阻、颈管内的气膜热阻及传导屏上的温度梯度,在理想情况下,对多屏绝热进行传热分析。多屏绝热的传热模型如图2所示。在颈管上安装了n个传导屏后,第n个屏上的辐射热qr(n)分成二部分:一部分qr(n–1)传入第(n–1)屏,另一部分qm(n)沿屏传给颈管;同样,从颈管热端传向第n屏的热流qk(n)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qk(n-1)导入第(n-1)屏;另一部分qk(n)与qm(n)一起被冷蒸汽带走。因此有下列的传热方程式。由此可得第i块传导屏上的温度Ti的计算公式为:并由上式可得关于蒸发率m的关系式如下:上述公式中:Lb为液氦的汽化潜热,Ai为第i屏的面积,s为颈管的横截面积,δ为屏间距,l为两个相邻传导屏4在颈管11上的间距,H0是饱和氦蒸汽的焓值,Ki、λi、Hi分别是随温度变化的传导屏4的导热系数、颈管11的导热系数和氦蒸汽的焓值,σ为辐射常数,εi为第i块传导屏与第i-1块传导屏之间的辐射率,Ti为单个传导屏4表面的温度。对于高真空条件下的多屏绝热来说,因为残余气体导热和纵向导热基本上可以忽略,因此:所以,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4在所述颈管11上的间距l参照以下公式得出:式中:m为液氦容器的蒸发率,n为传导屏4的层数,Lb为液氦的汽化潜热,Ai为第i屏的面积,i大于等于2,σ为辐射常数,εi为第i块传导屏4与第i-1块传导屏4之间的辐射率,s为颈管的横截面积,l为两个相邻传导屏4在颈管11上的间距,H0是饱和氦蒸汽的焓值,Ki、λi、Hi分别是随温度变化的传导屏4的导热系数、颈管11的导热系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氦容器,包括外壳(1)和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内胆(2),所述内胆(2)的上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外界连通的颈管(11),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和内胆(2)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3)、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氦容器,包括外壳(1)和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的内胆(2),所述内胆(2)的上端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外界连通的颈管(11),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和内胆(2)之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高真空层(3)、多屏绝热层和多层绝热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氦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多屏绝热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传导屏(4),所述传导屏(4)的一端通过一与所述颈管(11)焊接连接的工字型翅片(8)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氦容器,其特征是: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4)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隔层(5),两个相邻所述传导屏(4)之间抽真空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氦容器,其特征是:所述传导屏(4)的材料为铝或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氦容器,其特征是:所述传导屏(4)设置有10-35层。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氦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多层绝热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辐射屏(6),两层相邻所述辐射屏(6)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烈孙恒奉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贝纳吉超低温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