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电池包性能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由于刹车、转弯、路面不平等因素,导致复合材料电池包承受挤压带来的载荷。对复合材料电池包进行加载模拟试验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电池包的最大应力值,进而使得复合材料电池包应力在材料强度范围内,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现有的电池包挤压试验装置由于自身重量大,不便于搬运,且试验装置内部零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极容易造成零件装配松动的问题。导致试验装置在运动至实验室后,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和调试,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包挤压试验装置由于自身重量大,不便于搬运,且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极容易造成零件装配松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它包括支撑装置1、转运装置2、减震装置3、挤压装置4、驱动装置5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装置(1)、转运装置(2)、减震装置(3)、挤压装置(4)、驱动装置(5)和导向装置(6),支撑装置(1)包括矩形框架钢结构(11)和四个支撑立柱(12),矩形框架钢结构(11)水平设置,四个支撑立柱(12)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转运装置(2)包括四个行走轮(21),四个行走轮(21)均匀布置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的底部四角处;减震装置(3)包括底座(31)、支撑板(32)和若干对减震单元(33),底座(31)安装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底座(31)位于四个支撑立柱(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撑装置(1)、转运装置(2)、减震装置(3)、挤压装置(4)、驱动装置(5)和导向装置(6),支撑装置(1)包括矩形框架钢结构(11)和四个支撑立柱(12),矩形框架钢结构(11)水平设置,四个支撑立柱(12)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转运装置(2)包括四个行走轮(21),四个行走轮(21)均匀布置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的底部四角处;减震装置(3)包括底座(31)、支撑板(32)和若干对减震单元(33),底座(31)安装在矩形框架钢结构(11)上端面,底座(31)位于四个支撑立柱(12)之间,支撑板(32)水平设置在底座(31)正上方,支撑板(32)与底座(31)之间设有若干对减震单元(33),所述减震单元(33)底部与底座(31)连接,所述减震单元(33)顶部与支撑板(32)连接;挤压装置(4)包括挤压主体(41)、挤压主体安装板(42)、工作台(43)和力传感器,工作台(43)设置在支撑板(32)上端面,工作台(43)上端面设有力传感器,挤压主体安装板(42)水平设置在工作台(43)正上方,挤压主体(41)安装在工作台(43)正上方的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上;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1)、丝杠(52)、电机安装板(53)、丝杠螺母和两个轴承定位组件,电机安装板(53)水平设置在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上方,电机安装板(53)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支撑立柱(12)固接,丝杠(52)竖直设置在工作台(43)一侧,丝杠(52)上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3)下端面,丝杠(52)下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所述丝杠(52)上螺纹安装有丝杠螺母,电机(51)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电机(51)竖直向下设置并依次穿过电机安装板(53)和上部的轴承定位组件并与丝杠(52)上端连接;导向装置(6)包括导柱(61)和两个导柱定位组件,导柱(61)竖直设置在工作台(43)另一侧,导柱(61)上端通过导柱定位组件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3)下端面,导柱(61)下端通过轴承定位组件安装在支撑板(32)上端面,所述导柱(61)与所述丝杠(52)相对设置,挤压主体安装板(42)一侧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挤压主体安装板(42)另一侧与导柱(6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电池包力学性能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海,蔡朝灿,赫晓东,王荣国,杨帆,刘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海特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