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71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双金属轴承本体、防护机构、第一润滑机构、第二润滑机构、第一导油槽、第二导油槽和注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个第一导流槽关于注油孔对称设有双金属轴承本体上,注油孔连通于第一导油槽,第二导油槽连通于第一导流槽,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导油槽的半径大于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二导油槽的宽度,润滑油通过注油孔进入第一导油槽,然后通过第一导油槽的流通填充满第一导油槽并通过第二导油槽的导流将双金属轴承本体内的转轴和第二导油槽的接触部分全部沾染润滑油,从而提高润滑油和转轴的接触面积,然后转轴转动,从而使转轴的外壁全部沾染到润滑油,便于转轴的润滑,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润滑结构,具体为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属于轴承

技术介绍
双金属轴承是无油润滑轴承中的一种,该产品是以优质低碳钢背为基体,表面烧结铅锡青铜合金,经数次高温烧结和致密轧制而成铜、钢一体的双金属带材卷制而成,适合于承受中速、高冲击载荷的衬套、止推垫圈等多种类用途。由于基体稳定为低碳钢材料,所以对轴套的外径加工精度有了保障,而且在产品装入座孔后不需要螺钉固定,依靠过盈配合就能防止走外圆现象。内表合金层化学成分的改变能满足不同承载压力,不同使用温度,不同滑动速度的要求,摩擦面在生产中设计出不同结构的油槽、油穴能满足不同加油方式的要求,并能防止咬轴现象。但是,在双金属轴承使用的时候,由于双金属轴承的通过注油孔进行加油,但是由于注油孔垂直于轴承中套接的转轴,从而无法使转轴套接在轴承的位置中无法均匀的涂满润滑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双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双金属轴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设有第二润滑机构(4),所述第二润滑机构(4)包括第一导油槽(41)、第二导油槽(42)和注油孔(43),所述注油孔(43)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第一导油槽(4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油槽(41)关于所述注油孔(43)对称设有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上,所述第一导油槽(4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42)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注油孔(43)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槽(41),所述第二导油槽(42)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槽(41),截面呈圆形的所述第一导油槽(41)的半径大于截面呈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包括双金属轴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设有第二润滑机构(4),所述第二润滑机构(4)包括第一导油槽(41)、第二导油槽(42)和注油孔(43),所述注油孔(43)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第一导油槽(4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油槽(41)关于所述注油孔(43)对称设有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上,所述第一导油槽(4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42)设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注油孔(43)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槽(41),所述第二导油槽(42)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油槽(41),截面呈圆形的所述第一导油槽(41)的半径大于截面呈长方形的所述第二导油槽(42)的宽度;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上安装有防护机构(2),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上安装有第一润滑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轴承的自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挡板(21)和转动柱(22),所述转动柱(22)贯穿所述挡板(21),所述转动柱(22)转动连接于所述双金属轴承本体(1),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震杰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三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