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71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包括:支撑台、载物台和气嘴;支撑台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导轨,载物台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轨板和下导轨板,上导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下出气口,下导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出气口,上导轨板和下导轨板内分别设置有气路通道,气路通道分别与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相连通;气嘴连接在每个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的端口内;其中,上导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均压槽,均压槽与下出气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承载式气浮导轨通过在上导轨板的下表面上设置均压槽来形成新的气浮系统,以此增加气浮导轨的静压效果,从而提升了气浮导轨的刚性和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
本技术属于精密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
技术介绍
气浮导轨均化误差作用好,移动精度高,无发热现象,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很宽广的温度范围,因此气浮导轨被广泛用于精密机械和精密测量仪器中。但由于气浮导轨刚性不足、承载力较小,可能会出现气浮导轨会出现不稳定现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加工或者测量数据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导轨,所述定导轨上分别设置有上轨面和下轨面;载物台,所述载物台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轨板和下导轨板,所述上导轨板的下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的上轨面,所述下导轨板的上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的下轨面,所述上导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下出气口,所述下导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出气口,所述上导轨板和所述下导轨板内分别设置有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分别与所述上出气口和所述下出气口相连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导轨(2),所述定导轨(2)上分别设置有上轨面(201)和下轨面(202);/n载物台(3),所述载物台(3)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轨板(4)和下导轨板(5),所述上导轨板(4)的下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2)的上轨面(201),所述下导轨板(5)的上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2)的下轨面(202),所述上导轨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下出气口(401),所述下导轨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出气口(501),所述上导轨板(4)和所述下导轨板(5)内分别设置有气路通道(6),所述气路通道(6)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导轨(2),所述定导轨(2)上分别设置有上轨面(201)和下轨面(202);
载物台(3),所述载物台(3)的下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导轨板(4)和下导轨板(5),所述上导轨板(4)的下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2)的上轨面(201),所述下导轨板(5)的上表面正对所述定导轨(2)的下轨面(202),所述上导轨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下出气口(401),所述下导轨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上出气口(501),所述上导轨板(4)和所述下导轨板(5)内分别设置有气路通道(6),所述气路通道(6)分别与所述上出气口(501)和所述下出气口(401)相连通;
气嘴(7),所述气嘴(7)连接在每个所述上出气口(501)和所述下出气口(401)的端口内;
其中,所述上导轨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均压槽(402),所述均压槽(402)与所述下出气口(40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承载式气浮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槽(402)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下出气口(401)分别与多个所述均压槽(402)的一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朝晖张恒张红艳白九成林虎籍文武崔扣彪田杜养赵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精密测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