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28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其包括:支撑块,其上部开设有副腔室,下部开设有主腔室,且副腔室、主腔室之间连通;盖板,其盖设在支撑块上,且开设有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开孔;承载活塞,其容纳于所述副腔室内;承载盘,其连接从开孔中伸出的承载活塞的顶部,用于承接外载荷;弹性元件,其设置于副腔室内,且一端与承载活塞抵持,另一端与盖板底面抵持;以及节流器,其安装于所述支撑块中,且所述节流器的出口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入口连通外部供油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小孔节流结合活塞式位移自补偿结构,使得静压轴承所受承载力发生变化时,可快速响应,以在短时间内回复到原位置,进而实现准无限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压
,特别是涉及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
技术介绍
液体静压推力轴承以高承载力、高刚度、高阻尼的优越性能得以在高速、重载、超精密机床导轨及主轴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刚度系数一直是评价机床动态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机床继续向高精密方向发展,静压轴承技术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诸如超精密重载硬车、硬铣等极端加工条件下,在切削力等强扰动下静压轴承的动态性能无法满足加工需求。由此,为提高静压轴承的刚性,现已提出多种优化方案,如采用膜片式节流器,以此在实现油膜压力被动补偿的同时提高刚度,但其存在补偿时延较长,且难以精准控制、寿命短、造价高的缺点;或者在封油边设置压电促动器,以根据压力反馈对油膜进行主动补偿,但该方案控制算法复杂、实现困难;或者在油液中加入磁性材料,使得流体在磁场下展现特殊性质,以改善油膜的支承性能,然而其同样存在难以精准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压轴承及静压导轨组件,其利用小孔节流结合活塞式位移自补偿结构,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块,其上部开设有副腔室,下部开设有主腔室,且副腔室、主腔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副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n盖板,其盖设在所述支撑块上,且与所述支撑块连接,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开孔;/n承载活塞,其部分容纳于所述副腔室内,且所述承载活塞顶部从所述开孔中伸出;/n承载盘,其连接从开孔中伸出的承载活塞的顶部,用于承接外载荷;/n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副腔室内,且一端与所述承载活塞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底面抵持,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形变对承载活塞施加向下的预紧力,使得承载活塞底部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持;/n以及节流器,其安装于所述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块,其上部开设有副腔室,下部开设有主腔室,且副腔室、主腔室之间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副腔室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
盖板,其盖设在所述支撑块上,且与所述支撑块连接,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副腔室连通的开孔;
承载活塞,其部分容纳于所述副腔室内,且所述承载活塞顶部从所述开孔中伸出;
承载盘,其连接从开孔中伸出的承载活塞的顶部,用于承接外载荷;
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副腔室内,且一端与所述承载活塞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盖板底面抵持,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形变对承载活塞施加向下的预紧力,使得承载活塞底部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持;
以及节流器,其安装于所述支撑块中,且所述节流器的出口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入口连通外部供油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室的深度为1-3mm,直径为10-2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室直径为20-3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包括蝶形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禹荣佑民吴昊李宇恒陈春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