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6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转动的风机轴,所述风机轴的周向上设有风叶;连接所述电动机和风机轴的传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轴上的支撑轴承和冷却风叶,所述支撑轴承下设置有散热座,所述冷却风叶设置在所述支撑轴承上方并产生向下的风。该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来进行散热,结构简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同时,散热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属于风机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循环搅拌风机是网带炉的重要部件,其对炉温均匀性和气氛均匀性起到决定作用。循环搅拌风机风机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支撑轴承的稳定性,但是由于风叶及风机轴在高温的炉内运转,热量会通过风机轴热传导到轴承上,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风机轴支撑轴承的散热降计要求比较高,既要安装简便,又要有效可靠,更要节能低耗。然而,目前的循环搅拌风机往往散热效果差,且采用水或油等液体介质来对风机轴和轴承进行冷却,增加了使用成本和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来进行散热,结构简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同时,散热成本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包括:提供动力的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转动的风机轴,所述风机轴的周向上设有风叶;连接所述电动机和风机轴的传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轴上的支撑轴承和冷却风叶,所述支撑轴承下设置有散热座,所述冷却风叶设置在所述支撑轴承上方并产生向下的风。进一步地,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还包括风机水冷座,所述风机水冷座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上下两侧的承板和座板,所述支撑轴承、冷却风叶和散热座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风机轴穿过所述筒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座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散热座上,所述散热座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进一步地,所述承板上设有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套设在所述风机轴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座为铝制散热座。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电动机的电机皮带轮、连接所述风机轴的风机皮带轮,以及连接所述电机皮带轮和风机皮带轮的传动皮带。进一步地,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电动机和传动机构的电机安装座和皮带罩,所述电动机设置在所述风机轴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轴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带座轴承的锁紧卡套,所述锁紧卡套套设在所述风机轴上,且所述锁紧卡套设置在所述带座轴承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轴上还设有风叶盘、轴套和导风环,所述风叶盘和轴套套设在所述风机轴上,所述风叶盘设置在所述轴套上方,所述导风环固定在所述风叶盘上。进一步地,所述风叶包括固定在所述轴套内的连接部和沿所述连接部的周向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导风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来对风机轴和轴承进行散热,其结构简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并且,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油冷或水冷的方式,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无需额外消耗能源,其散热成本低且节能减排。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示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中的风机水冷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中的散热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中的其中一种风机轴和风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中的另一种风机轴和风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上”、“下”、“左”、“右”、“内”、“外”等用语只是参考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不作为限定用语。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包括电动机1、由电动机1驱动转动的风机轴2、设置在风机轴2上的风叶3、连接风机轴2和电动机1的传动机构4,以及安装在风机轴2上的支撑轴承5和冷却风叶6,其中,在支撑轴承5下方设置有散热座7,冷却风叶6则设置在支撑轴承5上方,并且,该冷却风叶6能产生向下的风,吹向支撑轴承5和散热座7,增加散热座7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还包括风机水冷座8,以用来对整体风机结构进行散热,具体的,所述风机水冷座8包括筒体8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81上下两侧的承板82和座板83,所述支撑轴承5、冷却风叶6和散热座7设置在所述筒体81内,所述风机轴2穿过所述筒体81设置。本实施例中,散热座7优选为采用铝合金制成的铝制散热座7,并且,在散热座7的两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71,支撑轴承5和风机轴2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座7后,主要由散热翅片71向空气中进行散热。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散热座7的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热传导材料制成,并且,散热翅片71的设置部位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风机轴2的上部还套设有带座轴承9,该带座轴承9设置在承板82上,在带座轴承9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其的锁紧卡套10,所述锁紧卡套10套设在所述风机轴2上。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锁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传动机构4为皮带传动,具体的,该传动机构4包括连接所述电动机1的电机皮带轮41、连接所述风机轴2的风机皮带轮42,以及连接所述电机皮带轮41和风机皮带轮42的传动皮带43。进一步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还包括用于安装固定所述电动机1和传动机构4的电机安装座40和皮带罩,所述电动机1设置在所述风机轴2的一侧。在本技术中,风机轴2和风叶3的设置可采用两种设置方式,请结合图4和图5,其中,图4所示为常规设置方式。优选的,采用图5所示的结构,具体的:所述风机轴2上设有风叶盘21、轴套22和导风环23,所述风叶盘21和轴套22套设在所述风机轴2上,所述风叶盘21设置在所述轴套22上方,所述导风环23固定在所述风叶盘21上。所述风叶3包括固定在所述轴套22内的连接部31和沿所述连接部31的周向设置的叶片32,所述叶2片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导风环23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来对风机轴和轴承进行散热,其结构简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并且,相比于传统的采用油冷或水冷的方式,采用冷却风叶和散热座无需额外消耗能源,其散热成本低且节能减排。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包括:/n提供动力的电动机;/n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转动的风机轴,所述风机轴的周向上设有风叶;/n连接所述电动机和风机轴的传动机构;/n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轴上的支撑轴承和冷却风叶,所述支撑轴承下设置有散热座,所述冷却风叶设置在所述支撑轴承上方并产生向下的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包括:
提供动力的电动机;
由所述电动机驱动转动的风机轴,所述风机轴的周向上设有风叶;
连接所述电动机和风机轴的传动机构;
以及,安装在所述风机轴上的支撑轴承和冷却风叶,所述支撑轴承下设置有散热座,所述冷却风叶设置在所述支撑轴承上方并产生向下的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还包括风机水冷座,所述风机水冷座包括筒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上下两侧的承板和座板,所述支撑轴承、冷却风叶和散热座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风机轴穿过所述筒体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设置在所述座板上,所述支撑轴承设置在所述散热座上,所述散热座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散热翅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板上设有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套设在所述风机轴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散热循环搅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为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荣郭金龙孙香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