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66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包括:壳体、控制器、风机和活页风叶板;壳体底面设置室外通风口,壳体右壁设置室内通风口;活页风叶板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左壁上;活页风叶板沿室外通风口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和腔室二,室外通风口位于腔室一;控制器与风机装置在腔室二中;当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腔室一和腔室二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控制器与风机、活页风叶板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设计有特殊消音构造,有效阻隔噪音,避免风啸现象发生;将室外通风口在通风器的底部,即室外通风口与窗面或墙面垂直,可以对灰尘和狂风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雨水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的原理是通过风机驱动室内空气从固定的滤膜上流过,在流过滤膜时对流过空气净化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目的,其与室外的空气不发生交换,为内循环净化。因此,使用空气净化器有两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首先是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时,要求室内密闭,室内的空气与室外的空气不流通,才可达到净化效果,而长时间密闭会使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提升、氧含量降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长时间密闭环境如果打开窗户通气,会使得外面的雾霾空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危害身体健康。普通空气净化器的原理是将室内的空气循环净化,需要将门窗密闭才能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是这种工作模式下长时间净化会导致室内含氧量降低,同样会一定程度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为了同时实现净化和换气的功能,新风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目前市场上新风系统价格高,安装复杂,需要吊顶布设风管及多个墙壁打孔,往往只能在房子装修时安装,后期改造难度非常大。目前无论是窗式净化装置还是新风净化系统都会存在很大的噪音,除了运行噪音外,整个系统的隔音效果很不好,尤其是窗式净化通风装置,虽然通风效果显著,但是在通风装置未工作时,外界的噪音很容易从通风口进入室内,净化装置会降低室内的隔音效果,当外界天气恶略,如狂风天气,窗式净化器的出风口处很容易出现风啸现象,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r>本方案提供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包括:壳体、控制器、风机和活页风叶板;壳体底面设置室外通风口,壳体右壁设置室内通风口;活页风叶板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左壁上;活页风叶板沿室外通风口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和腔室二,室外通风口位于腔室一;控制器与风机装置在腔室二中;当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腔室一和腔室二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控制器与风机、活页风叶板实现电连接。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壳体包括室外U型外壳、上T型外壳、下T型外壳和内盖板壳体;室外U型外壳的顶部连接上T型外壳、底部连接下T型外壳,内盖板壳体盖在上T型外壳和下T型外壳与右侧形成壳体右壁。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壳体还包括盖在前后两侧的侧面端头盖板。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室外通风口设置在室外U型外壳底部,室外U型外壳内设置有风叶板固定件A、风叶板转轴连接件和风叶板固定件B;风叶板固定件A设置在室外U型外壳底部,风叶板转轴连接件设置在U型外壳左侧中间部位,风叶板固定件B设置在U型外壳左侧底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风叶板固定件A时,活页风叶板通过风叶板软橡胶条与风叶板固定件A接触;活页风叶板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和腔室二;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活页风叶板与风叶板固定件B接触。活页风叶板的转轴连接在风叶板转轴连接件上。进一步优选方案为,还包括室内盖板,室内盖板覆盖在内盖板壳体上与内盖板壳体形成独立腔室三。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室内盖板上设置有防虫网孔。室内盖板可以在清洗通风器内部时很方便拆卸与安装,室内盖板选用铝合金隔热型材,再加上室内盖板覆盖与内盖板壳体留有一定空间形成独立腔室三,可以增强通风器的保温隔热效果,在进风口设置有防虫网孔即室内盖板上有防虫网孔以阻隔蚊虫飞进通风器。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活页风叶板截面呈角度弯曲。活页风叶板并不是单单对室外通风口进行直接阻隔,而是设计成弯曲状态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和腔室二,在活页风叶板关闭状态时,有狂风袭来时,在腔室一内可以进行缓冲然后被活页风叶板阻隔,活页风叶板截面呈角度弯曲也可以减弱袭来的风力,增长活页风叶板的使用寿命。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风叶板固定件A时,活页风叶板通过风叶板软橡胶条与风叶板固定件A接触,风叶板软橡胶条一方面可以起到消除噪音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防撞作用,开关活页风叶板时,活页风叶板会与壳体碰撞,用风叶板软橡胶条可以起到防撞作用。本方案工作原理:当窗式电动通风器未工作时,活页风叶板沿室外通风口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和腔室二,室外通风口位于腔室一;控制器与风机装置在腔室二中;此时外界的噪音和灰尘虽然能从室外通风口进入到腔室一,却不容易进入腔室二,因为会被活页风叶板阻挡。当窗式电动通风器正常工作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活页风叶板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状态,腔室一和腔室二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该独立腔室连通室内与室外进行通风;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室外通风口平行设置在与窗面或墙面,本技术将室外通风口在通风器的底部,即室外通风口与窗面或墙面垂直会对灰尘和狂风有阻隔作用,可有效避免风啸现象;同时室外通风口设置在通风器底部也可以起到防水防雨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内部设计有特殊消音构造,可以有效阻隔噪音,避免风啸现象发生;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将室外通风口在通风器的底部,即室外通风口与窗面或墙面垂直,可以对灰尘和狂风有阻隔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防雨水作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风叶板关闭状态截面示意图;图2为风叶板开启状态截面示意图;图3为窗式电动通风机安装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11-风叶板固定件A,112-风叶板转轴连接件,113-风叶板固定件B,2-控制器,3-风机,4-活页风叶板,5-室外通风口,6-室内通风口,7-腔室一,8-腔室二,9-风叶板软橡胶条,10-室内盖板,11-室外U型外壳,12-上T型外壳,13-下T型外壳,14-内盖板壳体,15-侧面端头盖板,16-显示屏,17-独立腔室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包括:壳体、控制器2、风机3和活页风叶板4;壳体底面设置室外通风口5,壳体右壁设置室内通风口6;活页风叶板4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左壁上;活页风叶板4沿室外通风口5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7和腔室二8,室外通风口5位于腔室一7;控制器2与风机3装置在腔室二8中;当活页风叶板4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腔室一7和腔室二8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控制器2与风机3、活页风叶板4实现电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室外U型外壳11、上T型外壳12、下T型外壳13和内盖板壳体14;室外U型外壳11的顶部连接上T型外壳12、底部连接下T型外壳13,内盖板壳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器(2)、风机(3)和/n活页风叶板(4);/n壳体底面设置室外通风口(5),壳体右壁设置室内通风口(6);/n活页风叶板(4)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左壁上;/n活页风叶板(4)沿室外通风口(5)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7)和腔室二(8),室外通风口(5)位于腔室一(7);控制器(2)与风机(3)装置在腔室二(8)中;/n当活页风叶板(4)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腔室一(7)和腔室二(8)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n控制器(2)与风机(3)、活页风叶板(4)实现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制器(2)、风机(3)和
活页风叶板(4);
壳体底面设置室外通风口(5),壳体右壁设置室内通风口(6);
活页风叶板(4)的转轴连接在壳体左壁上;
活页风叶板(4)沿室外通风口(5)将壳体分割成腔室一(7)和腔室二(8),室外通风口(5)位于腔室一(7);控制器(2)与风机(3)装置在腔室二(8)中;
当活页风叶板(4)沿转轴转到与壳体右壁平行时,腔室一(7)和腔室二(8)合并为一个独立腔室;
控制器(2)与风机(3)、活页风叶板(4)实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室外U型外壳(11)、上T型外壳(12)、下T型外壳(13)和内盖板壳体(14);室外U型外壳(11)的顶部连接上T型外壳(12)、底部连接下T型外壳(13),内盖板壳体(14)盖在上T型外壳(12)和下T型外壳(13)与右侧形成壳体右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盖在前后两侧的侧面端头盖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窗式电动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室外通风口(5)设置在室外U型外壳(11)底部,室外U型外壳(11)内设置有风叶板固定件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恒鼎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