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63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属复合摩擦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芯板层采用抗热碳纤维65Mn增强材料的基材;所述的基材上下端均设有多维度的纳米碳衬片层。第一步:编织纤维布。第二步:将纤维布卷曲成型并浸渍树脂及烘干固化和冷却。第三步:取钢板进行冲压成型、热平整、热处理、清洗和晾干后作为底层的钢芯板层。第四步:纳米碳与铜粉的球磨合金化。第五步:成型的摩擦片两端面采用压机将含纳米碳的铜粉压嵌在纳米碳衬片层的缝隙内。具有质轻、高比强度、较高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小、制品气孔率低、摩擦材料均匀致密和抗热衰退性能更好的特点。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减少纤维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摩擦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摩擦离合器利用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实现机械机构或机器主动部份与从动部份的接合、分离或不同步运转;摩擦制动器利用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实现机械机构或机器的减速、限速或停止。摩擦副由摩擦片和对偶片组成,其中摩擦副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摩擦片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机械装置向高负载、高运转速度及大功率发展的要求,对摩擦装置也提出了更高性能的要求,如能量负荷值大于70000J·W/cm4,功率大于1500HP,速度大于75m/s的要求,传统的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高能量密度摩擦系统。摩擦装置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广泛应用于船舶动力传动系统、车辆传动系统、农业与工程机械传动系统、通用机械传动系统,以及军民用飞机刹车制动系统、车辆及摩托赛车刹车制动系统,和工程及矿用湿式桥制动系统等领域,摩擦装置包括摩擦离合器和摩擦制动器,它涉及到船舶或车辆动力传递与控制的可靠性。目前应用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高性能摩擦材料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芯板层采用抗热碳纤维65Mn增强材料的基材;所述的基材上下端均设有多维度的纳米碳衬片层;所述的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n第一步:编织纤维布;编织采用碳组元,碳组元成份的配比:纳米碳3~5份、碳纤维80~85份、芳纶纤维7~9份、玻璃纤维5~6份;将混合碳组元纤维进行纺纱成型,将成型的纺纱纤维通过3~6层纤维的2.5D多维碳纤维自动编织,按接纱沿厚度方向0°~90°贯穿各层,织成浅交弯联、深交联或三维正交结构的碳纤维机织预制体,实现内径、外径、层数和厚度可控且让不同纤维混合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芯板层采用抗热碳纤维65Mn增强材料的基材;所述的基材上下端均设有多维度的纳米碳衬片层;所述的多维度的纳米碳增强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编织纤维布;编织采用碳组元,碳组元成份的配比:纳米碳3~5份、碳纤维80~85份、芳纶纤维7~9份、玻璃纤维5~6份;将混合碳组元纤维进行纺纱成型,将成型的纺纱纤维通过3~6层纤维的2.5D多维碳纤维自动编织,按接纱沿厚度方向0°~90°贯穿各层,织成浅交弯联、深交联或三维正交结构的碳纤维机织预制体,实现内径、外径、层数和厚度可控且让不同纤维混合编织成圆环;
第二步:将纤维布卷曲成型并浸渍树脂及烘干固化和冷却;
第三步:取钢板进行冲压成型、热平整、热处理、清洗和晾干后作为底层的钢芯板层;底层的钢芯板层用丙酮擦洗芯板两面晾干后与上层的环形摩擦层通过中间层的有机粘接剂进行粘结形成摩擦片;
第四步:纳米碳与铜粉的球磨合金化,纳米碳与铜粉快速熔融,冷却后用多螺杆挤压破碎造粒,经过多次循环造粒;
第五步:成型的摩擦片两端面分别喷胶,将造粒后的含纳米碳的铜粉喷洒在摩擦片两端的衬片层面上,接着采用压机将含纳米碳的铜粉压嵌在纳米碳衬片层的缝隙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苏仙张银华王国金张岳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红旗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