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47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包括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和布置于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立体桁架内部的预应力索系,所述预应力索系由布置于所述巨型网壳各立体桁架段内部的预应力索对构成,所述预应力索对由对称布置的两根Y形索构成,所述Y形索一端锚固于所述立体桁架段下弦中间节点、另一端两分支锚固于所述立体桁架段端部两上弦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布置撑杆,避免了结构跨度过大使得撑杆过长而导致的撑杆失稳问题,中部拉索通过滑轮连接,可自动调节中部拉索内索力,从而保证预应力索组内两侧预应力分布相同、使预应力作用效果更明显,且各立体桁架段内拉索预应力值可按实际工程需要分别调节,便于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屋盖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屋盖的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跨空间结构的跨越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的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分析理论等的不断涌现也推动着大跨空间结构向超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提出的巨型网壳结构通过将传统网壳结构构件巨型化以及合理的力流引导,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较好地满足了超大跨度发展需求。随着预应力技术在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工程师们在巨型网壳结构基础上引入预应力体系,通过刚性网壳和柔性索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结构体系各自的受力优势,进一步改善了巨型网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增强了结构的跨越能力。然而,现有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中多采用体外布索方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撑杆将预应力拉索布置在结构外部,撑杆长度随结构跨度增大而增加,撑杆稳定问题突出,且拉索的通长布置对室内净空影响显著。如将部分索和撑杆布置在屋面外侧,则索和撑杆外露,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结构的维护,也不利于屋面布置与防水处理,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屋面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包括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和布置于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各立体桁架内部的预应力索系(II),所述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包括相互垂直交叉连接的横向立体桁架拱(1)与纵向立体桁架(2);横向立体桁架拱(1)与纵向立体桁架(2)的交叉连接处形成主节点(3);相邻主节点(3)之间形成立体桁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系(II)包括若干预应力索组(8);所述预应力索组(8)包括中部拉索(9),中部拉索(9)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角部拉索(11);所述中部拉索(9)的中部连接在立体桁架段下弦的中部,角部拉索(11)分别连接在对应立体桁架段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包括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和布置于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各立体桁架内部的预应力索系(II),所述交叉立体桁架系柱面巨型网壳(I)包括相互垂直交叉连接的横向立体桁架拱(1)与纵向立体桁架(2);横向立体桁架拱(1)与纵向立体桁架(2)的交叉连接处形成主节点(3);相邻主节点(3)之间形成立体桁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索系(II)包括若干预应力索组(8);所述预应力索组(8)包括中部拉索(9),中部拉索(9)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角部拉索(11);所述中部拉索(9)的中部连接在立体桁架段下弦的中部,角部拉索(11)分别连接在对应立体桁架段两端主节点(3)的上弦节点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桁架段包括横向立体桁架段(4)与纵向立体桁架段(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布索预应力巨型网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中部拉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拥军王继新周绪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