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545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道路、路沿,路面开设下水管道,防护网上端与进水口铰接,路沿向下开设侧排管道,侧排管道与进水口连通;路沿内固定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第一导向轴下方设置一第一承水槽,第一承水槽通过拉绳防护网固定;第一承水槽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所述路沿位于防护网下方开设一升降孔,升降孔与侧排管道连通,所述路沿靠近侧排管道的侧壁上开设一与升降孔连通的活动槽,所述升降孔内安装一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底部通过弹簧与侧排管道底部固定,所述升降柱顶部开设一卡槽;所述升降柱上固定第二承水槽,第二承水槽底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孔,第一出水孔连接将水导向第二承水槽的导向管。该系统使得路面不易积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领域,特别涉及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市政排水结构可参照公开号为CN108978398A的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路面排水结构、人行道排水结构和主排水渠道,所述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路面、路面上的排水坑、排水井盖以及辅助泄洪装置,所述排水坑位于主排水渠道上方并与主排水渠道连通,排水井盖放置在排水坑上,排水井盖包括盖板和集渣槽,盖板上开有多个排水孔,且盖板上还开有泄洪孔,辅助泄洪装置安装在泄洪孔内,所述人行道排水结构包括人行道、侧排水坑和排水栅栏,侧排水坑位于人行道靠近路面的侧壁上,且侧排水坑底部与主排水渠道连通,排水栅栏安装在侧排水坑内。这种方式采用泄洪盖向下转动打开泄洪孔的方式,其触发方式需要路面积水较深,另一方面平常路人也有可能踩到泄洪盖,导致泄洪盖向下转动,会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路面不易积水,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包括道路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1)排水系统,包括道路(1)和位于道路(1)一侧的路沿(2),所述道路(1)上开设有下水管道(3),所述下水管道(3)的上端通过窨井盖(31)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2)靠近道路(1)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1),所述进水口(21)处安装一防护网(4),所述防护网(4)上端与进水口(21)铰接,防护网(4)在自然状态下垂直道路(1)上表面,所述路沿(2)向下开设一与下水管道(3)连通的侧排管道(51),侧排管道(51)与进水口(21)连通;所述路沿(2)内固定第一导向轴(52)和第二导向轴(53),所述第一导向轴(52)相对第二导向轴(53)靠近防护网(4),所述第一导向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1)排水系统,包括道路(1)和位于道路(1)一侧的路沿(2),所述道路(1)上开设有下水管道(3),所述下水管道(3)的上端通过窨井盖(31)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2)靠近道路(1)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1),所述进水口(21)处安装一防护网(4),所述防护网(4)上端与进水口(21)铰接,防护网(4)在自然状态下垂直道路(1)上表面,所述路沿(2)向下开设一与下水管道(3)连通的侧排管道(51),侧排管道(51)与进水口(21)连通;所述路沿(2)内固定第一导向轴(52)和第二导向轴(53),所述第一导向轴(52)相对第二导向轴(53)靠近防护网(4),所述第一导向轴(52)下方设置一第一承水槽(6),第一承水槽(6)通过拉绳(64)防护网(4)固定,拉绳(64)绕过第一导向轴(52)靠近防护网(4)一侧并绕过第二导向轴(53)远离防护网(4)一侧;所述第一承水槽(6)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孔(62);所述路沿(2)位于防护网(4)下方开设一升降孔(22),升降孔(22)与侧排管道(51)连通,所述路沿(2)靠近侧排管道(51)的侧壁上开设一与升降孔(22)连通的活动槽(23),所述升降孔(22)内安装一升降柱(7),所述升降柱(7)底部通过弹簧(10)与侧排管道(51)底部固定,所述升降柱(7)顶部开设一卡槽(71),所述防护网(4)下端卡入卡槽(71)内,防护网(4)宽度与卡槽(71)宽度一致;所述升降柱(7)上固定第二承水槽(8),所述第二承水槽(8)位于侧排管道(51)内靠近防护网(4)一侧,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邦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