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时具备防淤与清淤功能的水电站集水井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电站的厂房、机组及大坝排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具备防淤与清淤功能的水电站集水井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需要设置渗漏排水系统和检修排水系统,分别用于排除厂房内渗水和机组检修时的流道积水。渗漏排水系统和检修排水系统一般均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用于系统工作时的水体暂存。由于水泵运行的实际需求,集水井底部具有一定死容积,即该容积内的水体无法被工作水泵排除。考虑水体中都具有一定的含沙量,在集水井暂存水体的过程中,水中的泥沙会沉积到集水井底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的泥沙将逐渐增多且逐渐固化。此时,为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需要通过潜水排污泵对集水井进行排沙清淤。但当集水井空间较大、泥沙沉积固化严重时,由于传统潜水排污出口射流范围有限且潜水排污泵无法通过人力进行移动,因此清淤效果仅局限于潜水排污泵周围局部空间。最终,大部分空间的泥沙淤积问题不仅无法有效解决并且将日益突出,从而不得已采用人工清淤,费时费力。对于常规水电站,检修集水井平时使用不多,人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时具备防淤与清淤功能的水电站集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排水管路单元、清扫/集淤单元、排污单元;/n所述的主排水管路单元包括长轴深井泵(1)、排水总管(2)以及安装在排水总管(2)上的长轴深井泵出口阀(3);/n所述的清扫/集淤单元包括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管(4)、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阀(5)、第一液压支管(6)、第一液压阀(7)、第一回水阀(8)、第一回水支管(9)、第一进/回水支管(10)、活塞式清扫/集淤装置(11)、第二液压支管(12)、第二液压阀(13)、第二回水支管(14)、第二回水阀(15)、第二进/回水支管(16);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时具备防淤与清淤功能的水电站集水井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主排水管路单元、清扫/集淤单元、排污单元;
所述的主排水管路单元包括长轴深井泵(1)、排水总管(2)以及安装在排水总管(2)上的长轴深井泵出口阀(3);
所述的清扫/集淤单元包括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管(4)、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阀(5)、第一液压支管(6)、第一液压阀(7)、第一回水阀(8)、第一回水支管(9)、第一进/回水支管(10)、活塞式清扫/集淤装置(11)、第二液压支管(12)、第二液压阀(13)、第二回水支管(14)、第二回水阀(15)、第二进/回水支管(16);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阀(5)设置在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管(4)上;活塞式集淤装置液压总管(4)一端连接到排水总管(2)上,且连接位置位于长轴深井泵(1)与长轴深井泵出口阀(3)之间;另一端分成两路,分别为第一液压支管(6)和第二液压支管(12);第一液压阀(7)安装在第一液压支管(6)上,第一液压支管(6)进一步分成第一回水支管(9)和第一进/回水支管(10),第一回水阀(8)安装在第一回水支管(9)上,第一回水支管(9)出口直接通入集水井内部;第一进/回水支管(10)进一步分成两路与活塞式清扫/集淤装置(11)相连;对称地,第二液压阀(13)安装在第二液压支管(12)上,第二液压支管(12)进一步分成第二回水支管(14)和第二进/回水支管(16),第二回水阀(15)安装在第二回水支管(14)上,第二回水支管(14)出口直接通入集水井内部;第二进/回水支管(16)进一步分成两路与活塞式清扫/集淤装置(11)相连;
活塞式清扫/集淤装置(11)包括推淤板(11-1)以及对称布置在推淤板(11-1)两侧的四套活塞组;推淤板(11-1两侧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1-2),集水井底部布置有两条平行的行走轨道(11-3),行走轮(11-2)可沿行走轨道(11-3)移动;每套活塞组均包括活塞缸(11-4)、活塞套筒(11-5)、活塞杆(11-6)、限位块组一(11-7)、限位块组二(11-8),活塞缸(11-4)的一端与第一进/回水支管(10)的其中一个分支连接,活塞套筒(11-5)安装在活塞缸(11-4)内,其运动的极限位置受到安装在活塞缸(11-4)端部的限位块组一(11-7)限制;活塞杆(11-6)位于活塞套筒(11-5)内,其截面为T字型,其运动的极限位置受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崚峰,何中伟,许志翔,李成军,沈剑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