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具体涉及引水和排涝工程中,在枯水期可引水、洪水期可排涝泄洪的有压隧洞。
技术介绍
引水工程中,在承泄区采用泵站提水时,难以保证隧洞内有压且不易发生空蚀破坏,加大引水断面面积时,势必加大工程投资,进出水口所需用地面积均较大,在土地宝贵的平原地区,征地拆迁难度极大。排涝工程中,山区性洪水排涝时,往往洪峰流量较大,但持续时间短,多采用无压隧洞泄洪,隧洞结构断面大,工程投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常规隧洞引水或排涝时隧洞功能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提供引水排涝双向共用的有压隧洞,在枯水期引水、洪水期排涝泄洪,一方面,能有效节约工程投资,便于运行管理;另一方面,排涝进水池兼做引水出口,可有效节约土地。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包括进水池段、进口压力箱涵段、进口检修闸、洞身段、出口压力钢管段、出口控制闸、引水泵站;所述进水池段与河道呈喇叭口平顺衔接;所述进口压力箱涵段沿排涝方向连接进水池段末端与进口检 ...
【技术保护点】
1.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水池段、进口压力箱涵段、进口检修闸、有压隧洞洞身段、出口压力钢管段、出口控制闸、引水泵站;所述进水池段与河道呈喇叭口平顺衔接;所述进口压力箱涵段沿排涝方向连接进水池段末端与进口检修闸,埋于建设用地下;所述进口检修闸,设置于山边隧洞进口;所述有压隧洞洞身段顺坡设置至隧洞出口;所述出口压力钢管段沿排涝方向连接隧洞出口与出口控制闸,埋于建设用地下;所述出口控制闸设置在承泄区边;所述引水泵站与出口控制闸并排设置,引水泵站末端经出水钢管接至出口压力钢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水池段、进口压力箱涵段、进口检修闸、有压隧洞洞身段、出口压力钢管段、出口控制闸、引水泵站;所述进水池段与河道呈喇叭口平顺衔接;所述进口压力箱涵段沿排涝方向连接进水池段末端与进口检修闸,埋于建设用地下;所述进口检修闸,设置于山边隧洞进口;所述有压隧洞洞身段顺坡设置至隧洞出口;所述出口压力钢管段沿排涝方向连接隧洞出口与出口控制闸,埋于建设用地下;所述出口控制闸设置在承泄区边;所述引水泵站与出口控制闸并排设置,引水泵站末端经出水钢管接至出口压力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段采用斜坡下挖式,进水口处设置有拦砂坎,进水口两侧岸墙采用扶壁式挡墙,墙后填土至墙顶高程后采用坡度与现状地面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压力箱涵段采用混凝土矩形结构,其两侧采用放坡开挖,采用井点降水,边坡采用挂网喷混凝土支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检修闸采用平板直拉闸门检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锦地,张林,肖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