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改性砂基层、蓄水腔、两块同极设置的永磁铁及不透水基层,所述不透水基层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蓄水腔由封水板以及位于封水板上方两侧的承接实心管组成,每个承接实心管外侧设置有内部盛装有低沸点蒸发液体的膨胀气囊,所述膨胀气囊侧部设置有隔热滑板,用以膨胀气囊汽化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向远离膨胀气囊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构造巧妙,在雨水量较小或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由于蓄水腔中储存水分或由于膨胀气囊作用而溢出水体的蒸发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可以持续地保持凉爽,充分的利用了雨水,同时,能够自动调节蓄水腔内部的储水量,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指数,同时有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步骤。海绵城市的透水砖减少了道路表面的积水,方便市民出行,美化环境,同时防止了内涝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但传统的透水砖有着结构简单且易堵塞,功能单一,仅具备美化和透水的功能,无法做到将渗、蓄、用、排等作用综合到一起,经济效益和实际作用效果均较差。另外,人流量较大的城市公园等公共场所及周围城市区域其热岛效应显著,传统透水砖并不能充分利用降雨时期的雨水对周遭环境进行有效降温,对于自然资源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针对传统透水砖的功能性较差及易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功能多样,具有自动调节透水砖内部储水的功能,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降雨时期的雨水对周遭环境进行有效降温,排水性能佳,有效缓解热岛效应。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提供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改性砂基层、蓄水腔、两块同极设置的永磁铁及不透水基层,所述不透水基层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蓄水腔由封水板以及位于封水板上方两侧的承接实心管组成,每个承接实心管外侧设置有内部盛装有低沸点蒸发液体的膨胀气囊,所述膨胀气囊侧部设置有隔热滑板,用以膨胀气囊汽化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向远离膨胀气囊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基层截面呈U形,所述不透水基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及承托板,所述膨胀气囊固定在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所述隔热滑板位于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并滑动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不透水基层内部两侧下方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排水管连通,当封水板上表面与承托板下表面分离时,蓄水腔内的积水依次经导流通道、排水管流出。进一步的,两个永磁铁两侧设有不透水弹性膜。进一步的,位于上方的永磁铁固定在封水板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永磁铁固定在不透水基层内底面。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砂基层上设有多个透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雨水量较小或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由于蓄水腔中储存水分或由于膨胀气囊作用而溢出水体的蒸发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可以持续地保持凉爽,充分的利用了雨水,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指数,同时有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在降雨量较大时,由于蓄水腔中储存水分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封水板向下位移从而排出多余水分,有效地防止了过量的水体滞留在砖体表面,影响路人行走;当蓄水腔中储存着水且有行人路过时,由于行人的自重作用使封水板向下位移从而使储存水排出,加快透水砖的干燥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透水砖初始状态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透水砖受压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透水砖俯视图;图中:1-改性砂基层,2-限位板,3-不透水基层,4-膨胀气囊,5-承托板,6-排水管,7-隔热滑板,8-承接实心管,9-封水板,10-永磁铁,11-蓄水腔,12-不透水弹性膜,13-导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改性砂基层1、蓄水腔11、两块同极设置的永磁铁10及不透水基层3,所述不透水基层底部设有排水管6,所述蓄水腔由封水板9以及位于封水板上方两侧的承接实心管8组成,每个承接实心管外侧设置有内部盛装有低沸点蒸发液体的膨胀气囊4,所述膨胀气囊侧部设置有隔热滑板7,用以膨胀气囊汽化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向远离膨胀气囊方向移动。上述的不透水基层截面呈U形,所述不透水基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2及承托板5,所述膨胀气囊固定在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所述隔热滑板位于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并滑动配合;限位板与承托板上可以设有用以隔热滑板导向滑动的限位滑动槽。上述的不透水基层内部两侧下方设有导流通道13,所述导流通道与排水管连通,当封水板上表面与承托板下表面分离时,蓄水腔内的积水依次经导流通道、排水管流出。上述的两个永磁铁两侧设有不透水弹性膜12;不透水弹性膜主要由橡胶制成,在砖体外部受压时排水时发生形变,为封水板向下位移提供空间,能够保护永磁铁免受水体的冲刷侵蚀而生锈。位于上方的永磁铁固定在封水板下表面,位于下方的永磁铁固定在不透水基层内底面。上述的改性砂基层上设有多个透水孔,用以地表的雨水渗透或是蓄水腔内部的出水溢出。改性砂基层:采用偶联剂、石灰石粉、纳米超细氧化物对环氧树脂砂基透水砖进行改性;当行人路过时,对其施加外部压力使改性砂基层下表面位移到限位板上方停止移动并将压力通过承接实心管传递到封水板。限位板由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材料制成,起到限制改性砂基层向下位移的距离,为永磁铁提供保护空间从而免受过大压力发生破坏。不透水基层,由不透水材料或难透水材料制成,是砖体的主体承受力的部分,起到支撑和提供稳固基底的作用。膨胀气囊:由耐腐蚀防泄漏的材料制成,内部装有低沸点的蒸发液体(无毒或低毒性),如丙酮、二氯乙烷、三氯甲烷等,当周围环境较高时,内部液体汽化导致气囊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移动,使蓄水腔体积减小,则蓄水腔内部的水分溢出改性砂基层的透气孔。承托板:由具有一定抗压强度的材料制成,主要与限位板一同起到固定膨胀气囊的作用,锁定气囊的膨胀方向;同时,承托板还具有对封水板的限位作用。隔热滑板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碍水体与膨胀气囊内液体进行热交换的作用,另一方面为膨胀气囊进行膨胀提供足够的空间。承接实心管,由刚性较大的材料制成,两端分别连接改性砂基层与封水板,同时起到将作用于改性砂基层的外部压力传递到封水板的作用。两块永磁铁为上下设置的两块同极永磁铁,由于附着在封水板下表面的磁铁是可移动的,因此受到向上的斥力,保证蓄水腔的蓄水功能。本实施例中,工作时:①当降水量较小时,通过改性砂基层进入到蓄水腔中的水量较少,由于永磁铁向上的磁力作用,封水板上表面与承托板下表面密封贴合从而达到蓄水的目的;②当天气较为炎热,地表气温较高(普遍>60℃),膨胀气囊内的低沸点液体发生汽化现象,导致气囊发生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靠近蓄水腔中部移动,使蓄水腔体积减小,使蓄水腔内的水分由改性砂基层(1)的透水孔向上溢出,大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速率,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③当降水量较大时,通过改性砂基层进入到蓄水腔中的水量亦较大,封水板在蓄水腔中储存水的自重作用下,向下发生位移,封水板上表面与承托板下表面分离,蓄水腔中的储存水通过导流通道向排水管流去,从而将多余的水排出到下部处理结构。待多余水分排出后,作用在封水板上的压力减小,在永磁铁向上的磁力作用之下,封水板上表面与承托板下表面重新贴合,不透水基层与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改性砂基层、蓄水腔、两块同极设置的永磁铁及不透水基层,所述不透水基层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蓄水腔由封水板以及位于封水板上方两侧的承接实心管组成,每个承接实心管外侧设置有内部盛装有低沸点蒸发液体的膨胀气囊,所述膨胀气囊侧部设置有隔热滑板,用以膨胀气囊汽化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向远离膨胀气囊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改性砂基层、蓄水腔、两块同极设置的永磁铁及不透水基层,所述不透水基层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蓄水腔由封水板以及位于封水板上方两侧的承接实心管组成,每个承接实心管外侧设置有内部盛装有低沸点蒸发液体的膨胀气囊,所述膨胀气囊侧部设置有隔热滑板,用以膨胀气囊汽化膨胀从而推动隔热滑板向远离膨胀气囊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自适应的蓄排水一体化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水基层截面呈U形,所述不透水基层内侧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限位板及承托板,所述膨胀气囊固定在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所述隔热滑板位于限位板与承托板之间并滑动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得军,赖李保壹,吴端炜,温儒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