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34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至少两个支撑板和拼接板。其中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并排设置,相邻的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侧面彼此朝向。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两个底侧梁、横梁组件和地板,底侧梁沿长度方向设置,且两个底侧梁彼此间隔开,横梁组件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至底侧梁,地板连接至横梁组件的顶部,且地板的上表面高于底侧梁的上表面,以形成台阶结构。支撑板连接至横梁组件的侧方。拼接板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彼此靠近的两个支撑板,且拼接板的上表面与地板的上表面平齐。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能够保证拼接处的表面与地板平齐的同时预留保温空间,并且施工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
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日益加大。但采用常规的楼宇土建工程制造的数据中心,存在生产周期长,建造速度慢等诸多问题。因此,市场上对可以在工厂预制生产,在现场快速组装的模块化数据中心需求越来越高。而集装箱式的模块化建筑作为模块化数据中心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其具有生产周期短、现场搭建速度快、场地适应性强等的特点,开始得到企业的广泛使用。模块化建筑需要拼装后使用,因此数据中心集装箱也需要拼箱安装。然而,数据中心集装箱的底架需要进行保温,目前市面上的数据中心集装箱的拼接处无法在满足保温的同时保持与地板相平,严重影响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并排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侧面彼此朝向,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两个底侧梁,所述底侧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底侧梁彼此间隔开,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以及地板,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顶部,并且所述地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地板与所述底侧梁形成台阶结构;至少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侧方;拼接板,所述拼接板连接至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彼此靠近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并且所述拼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根据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能够保证拼接处的表面与地板平齐的同时预留保温空间,并且施工简单成本低;“台阶”式结构还能增大拼接板的宽度,有利于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组件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所述底横梁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封板,所述封板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两端,所述封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通孔;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从所述封板的远离所述底侧梁一侧连接至所述封板并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可选地,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方管,所述方管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两端,所述方管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端部,所述方管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方管上设置有通向所述方管的靠近所述底侧梁的一侧的通孔;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方管的内部并与所述通孔相对应。可选地,所述横梁组件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框架,所述框架从所述底横梁的上方连接至所述底横梁,且所述框架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框架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横梁,所述框架横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框架侧梁,所述框架侧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框架侧梁上设置有通向所述框架侧梁的靠近所述底侧梁的一侧的通孔;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侧梁上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腰孔,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腰孔和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横梁组件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通过腰孔微调支撑板的高度,保证拼接板与地板保持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横梁组件的下方;至少两个搭接板,所述搭接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底侧梁。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和/或所述封板构造为角钢。进一步地,所述拼接板构造为硫酸钙板,所述地板和所述拼接板具有防静电层。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拼接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拼接的示意图;以及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模块化建筑单元110/210/310:底侧梁120/220:横梁组件121/221/321:底横梁123:封板124/224/324:紧固件223:框架225:框架横梁226:框架侧梁130/230/330:地板131/231:防静电层140/240:支撑板141/241:连接部142/242:支撑部150/250:拼接板160/260:连接件170/270:搭接板180/280:底板323:方管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并排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侧面彼此朝向,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n两个底侧梁,所述底侧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底侧梁彼此间隔开,/n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以及/n地板,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顶部,并且所述地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地板与所述底侧梁形成台阶结构;/n至少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侧方;/n拼接板,所述拼接板连接至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彼此靠近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并且所述拼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并排设置,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侧面彼此朝向,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
两个底侧梁,所述底侧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两个所述底侧梁彼此间隔开,
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设置,且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以及
地板,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顶部,并且所述地板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地板与所述底侧梁形成台阶结构;
至少两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至所述横梁组件的侧方;
拼接板,所述拼接板连接至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彼此靠近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并且所述拼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地板的上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所述底横梁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底侧梁的上表面,所述地板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
封板,所述封板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两端,所述封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端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通孔;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从所述封板的远离所述底侧梁一侧连接至所述封板并与所述通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还包括:
方管,所述方管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两端,所述方管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底横梁的端部,所述方管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炎良谢飞龙李丹崔庭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