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336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涂层自内向外依次包括结合层、过渡层、支撑层、硬化层及润滑层,结合层为电弧离子镀方法高能轰击制备的纯Ti层,过渡层为TiN过渡金属陶瓷层,支撑层为AlTiSiN/TiN纳米多层膜,硬化层为AlTiSiCN/TiCN纳米多层膜,润滑层为AlTiSiC/TiC纳米多层膜;由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低摩擦系数和自润滑性的特性,保证了切边模具长期稳定工作,使切边模具加工性能大幅度提高,加工质量稳定,加工效率提高,降低了压铸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膜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
技术介绍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金属液体并浇注进模具里经冷却凝固并清整处理后得到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压铸是在压铸机上进行的金属型压力铸造,是生产效率最高的铸造工艺。压铸的主要特点是金属液在高压、高速下充填型腔,并在高压下成形、凝固。出模的压铸件通常需要进行去毛刺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传统的手工去毛刺工艺生产效率低并容易产生的外观缺陷,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切边模是利用冲模修边工序件的边缘,让压铸件端面平整美观,以便取代手工打磨。切边模具可以对铸件的轮廓、飞边等一次清理完毕,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广泛用于汽车零件生产等领域,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加快生产节奏,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但在切边模具使用过程中,由于铝合金和模具之间产生粘结,经常需要在切边模具表面喷涂煤油提高切边模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自内向外依次包括/n结合层、过渡层、支撑层、硬化层及润滑层,所述的结合层为纯Ti层,所述的过渡层为TiN过渡金属陶瓷层,所述的支撑层为AlTiSiN/TiN纳米多层膜,所述的硬化层为AlTiSiCN/TiCN纳米多层膜,所述的润滑层为AlTiSiC/TiC纳米多层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自内向外依次包括
结合层、过渡层、支撑层、硬化层及润滑层,所述的结合层为纯Ti层,所述的过渡层为TiN过渡金属陶瓷层,所述的支撑层为AlTiSiN/TiN纳米多层膜,所述的硬化层为AlTiSiCN/TiCN纳米多层膜,所述的润滑层为AlTiSiC/TiC纳米多层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lTiSiN/TiN纳米多层膜中TiN单层厚为5-25纳米,AlTiSiN单层厚度为5-35纳米,涂层调制周期为10-55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lTiSiCN/TiCN纳米多层膜中AlTiSiCN单层厚为5-10纳米,TiCN单层厚度为5-20纳米,调制周期为10-3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层为由AlTiSiC单层和TiC单层交替生长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lTiSiC单层厚为4-15纳米,TiC单层厚度为4-20纳米,调制周期为8-35纳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铝切边模具用超硬纳米复合涂层,其特征在于结合层厚度为5-20纳米,过渡层厚度为200-2000纳米,支撑层厚度为1000-2200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方文江方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