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美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其进行全方位喷雾,使抑尘效率增加,提高可靠性;可以满足高或低处的灰尘抑制,提高实用性;包括水箱、导向支架、导向管、水泵、注水口和喷雾管,水箱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底端相连接;还包括风扇支架、风扇电机和扇叶,风扇支架前端与导向管后端相连通,风扇电机横向前后固定在风扇支架内部中侧,风扇电机输出端与扇叶后端中部相连接,扇叶前端朝向于导向管前端;还包括两组尘箱、扫把驱动、吸尘管和扫把,尘箱里端分别与水箱左右两端的中部相连接,扫把驱动里端与尘箱外端下部相连接,扫把驱动输出端与吸尘管顶端相连接,吸尘管底端与扫把顶端中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美化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是一种用于将市区道路进行喷雾降尘的辅助装置,其在市政美化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包括水箱、导向支架、导向管、水泵、注水口和喷雾管,水箱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底端相连接,导向支架内部与导向管外壁两侧相连接,导向管前端设置有若干组喷雾管,水箱内设置有水箱,水箱顶端中部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输入端与水箱输出端相连通,水箱顶端设置有水管,水泵输出端与喷雾管输入端通过水管连通,注水口底端与水箱顶端左后侧相连通;现有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使用时,首先通过注水口向水箱注入水,之后打开水泵,使水箱内水经过水泵作用从喷雾管进行雾状喷出,从而起到降尘作用;现有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使用中发现,导向管不能上下升降,导致喷雾方向单一,无法满足高或低处的灰尘抑制,实用性较差,且导向管方向固定,导致喷雾管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喷雾,降尘效果不好,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进行全方位喷雾,使抑尘效率增加,提高可靠性;可以满足高或低处的灰尘抑制,提高实用性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包括水箱、导向支架、导向管、水泵、注水口和喷雾管,水箱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底端相连接,导向支架内部与导向管外壁两侧相连接,导向管前端设置有若干组喷雾管,水箱内设置有水箱,水箱顶端中部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有水泵,水泵输入端与水箱输出端相连通,水箱顶端设置有水管,水泵输出端与喷雾管输入端通过水管连通,注水口底端与水箱顶端左后侧相连通;还包括支架转轴、两组导向管转轴和油缸,支架转轴底端与水箱顶端中部相连接,支架转轴顶端与导向支架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支架转轴下部设置有驱动,导向支架上端两个内侧分别与两组导向管转轴外侧相连接,两组导向管转轴内侧分别与导向管外壁左右两侧可转动连接,导向支架前端下侧与油缸底端相连接,油缸方向为倾斜向前向上,油缸内可滑动设置有油缸轴,油缸轴顶端与导向管底端前侧不干涉连接;还包括注油口,油缸顶端与注油口底端相连接;还包括风扇支架、风扇电机和扇叶,风扇支架前端与导向管后端相连通,风扇电机横向前后固定在风扇支架内部中侧,风扇电机输出端与扇叶后端中部相连接,扇叶前端朝向于导向管前端;还包括两组尘箱、扫把驱动、吸尘管和扫把,尘箱里端分别与水箱左右两端的中部相连接,扫把驱动里端与尘箱外端下部相连接,扫把驱动输出端与吸尘管顶端相连接,吸尘管底端与扫把顶端中部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还包括连通器口和连通器管,连通器口右端分别与水箱左端后部的上下端相连通,连通器口里端与连通器管的上下端相连通。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里端与水箱左端下部前侧相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还包括车架、轮轴和轮盒,水箱底端与车架顶端中部相连接,车架底端四个角侧分别与四组轮轴顶端相连接,每组轮轴底端分别与一组轮盒顶端中部相连接,车架后端设置有推把。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还包括灯轴和灯罩,灯轴底端与车架后部顶端右侧相连接,灯轴顶端与灯罩后端中部相连接,灯罩内设置有灯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架转轴与导向支架配合可以使导向支架在水平方向360°转动,从而使导向管带动喷雾管转动,从而进行全方位喷雾,使抑尘效率增加,提高可靠性,通过油缸作用,使油缸轴带动导向管,可以在导向管转轴轴定位下上下升降,从而可以满足高或低处的灰尘抑制,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轴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前视图;附图中标记:1、水箱;2、导向支架;3、导向管;4、水泵;5、注水口;6、喷雾管;7、支架转轴;8、导向管转轴;9、油缸;10、油缸轴;11、注油口;12、风扇支架;13、风扇电机;14、扇叶;15、尘箱;16、扫把驱动;17、吸尘管;18、扫把;19、连通器口;20、连通器管;21、排水管;22、阀门;23、车架;24、轮轴;25、轮盒;26、推把;27、灯轴;28、灯罩;29、灯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包括水箱1、导向支架2、导向管3、水泵4、注水口5和喷雾管6,水箱1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2底端相连接,导向支架2内部与导向管3外壁两侧相连接,导向管3前端设置有若干组喷雾管6,水箱1内设置有水箱,水箱1顶端中部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有水泵4,水泵4输入端与水箱1输出端相连通,水箱1顶端设置有水管,水泵4输出端与喷雾管6输入端通过水管连通,注水口5底端与水箱1顶端左后侧相连通;还包括支架转轴7、两组导向管转轴8和油缸9,支架转轴7底端与水箱1顶端中部相连接,支架转轴7顶端与导向支架2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支架转轴7下部设置有驱动,导向支架2上端两个内侧分别与两组导向管转轴8外侧相连接,两组导向管转轴8内侧分别与导向管3外壁左右两侧可转动连接,导向支架2前端下侧与油缸9底端相连接,油缸9方向为倾斜向前向上,油缸9内可滑动设置有油缸轴10,油缸轴10顶端与导向管3底端前侧不干涉连接;还包括注油口11,油缸9顶端与注油口11底端相连接;还包括风扇支架12、风扇电机13和扇叶14,风扇支架12前端与导向管3后端相连通,风扇电机13横向前后固定在风扇支架12内部中侧,风扇电机13输出端与扇叶14后端中部相连接,扇叶14前端朝向于导向管3前端;还包括两组尘箱15、扫把驱动16、吸尘管17和扫把18,尘箱15里端分别与水箱1左右两端的中部相连接,扫把驱动16里端与尘箱15外端下部相连接,扫把驱动16输出端与吸尘管17顶端相连接,吸尘管17底端与扫把18顶端中部相连接;通过支架转轴7与导向支架2配合可以使导向支架2在水平方向360°转动,从而使导向管3带动喷雾管6转动,从而进行全方位喷雾,使抑尘效率增加,提高可靠性,通过油缸9作用,使油缸轴10带动导向管3,可以在导向管转轴8轴定位下上下升降,从而可以满足高或低处的灰尘抑制,提高实用性;通过注油口11可以向油缸9内壁注油,从而起到油缸9内壁与油缸轴10外壁润滑的作用,延长油缸9与油缸轴10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通过风扇电机13带动扇叶14作用,并朝向导向管3前端进行吹风,使得喷雾不会由于外部风力原因导致散喷,提高可靠性;通过扫把驱动16驱动扫把18转动进行道路清扫,并通过吸尘管17将灰尘吸入至尘箱15内,达到对地面的清扫作用,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还包括连通器口19和连通器管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包括水箱(1)、导向支架(2)、导向管(3)、水泵(4)、注水口(5)和喷雾管(6),水箱(1)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2)底端相连接,导向支架(2)内部与导向管(3)外壁两侧相连接,导向管(3)前端设置有若干组喷雾管(6),水箱(1)内设置有水箱,水箱(1)顶端中部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有水泵(4),水泵(4)输入端与水箱(1)输出端相连通,水箱(1)顶端设置有水管,水泵(4)输出端与喷雾管(6)输入端通过水管连通,注水口(5)底端与水箱(1)顶端左后侧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转轴(7)、两组导向管转轴(8)和油缸(9),支架转轴(7)底端与水箱(1)顶端中部相连接,支架转轴(7)顶端与导向支架(2)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支架转轴(7)下部设置有驱动,导向支架(2)上端两个内侧分别与两组导向管转轴(8)外侧相连接,两组导向管转轴(8)内侧分别与导向管(3)外壁左右两侧可转动连接,导向支架(2)前端下侧与油缸(9)底端相连接,油缸(9)方向为倾斜向前向上,油缸(9)内可滑动设置有油缸轴(10),油缸轴(10)顶端与导向管(3)底端前侧不干涉连接;还包括注油口(11),油缸(9)顶端与注油口(11)底端相连接;还包括风扇支架(12)、风扇电机(13)和扇叶(14),风扇支架(12)前端与导向管(3)后端相连通,风扇电机(13)横向前后固定在风扇支架(12)内部中侧,风扇电机(13)输出端与扇叶(14)后端中部相连接,扇叶(14)前端朝向于导向管(3)前端;还包括两组尘箱(15)、扫把驱动(16)、吸尘管(17)和扫把(18),尘箱(15)里端分别与水箱(1)左右两端的中部相连接,扫把驱动(16)里端与尘箱(15)外端下部相连接,扫把驱动(16)输出端与吸尘管(17)顶端相连接,吸尘管(17)底端与扫把(18)顶端中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降尘的道路清洁装置,包括水箱(1)、导向支架(2)、导向管(3)、水泵(4)、注水口(5)和喷雾管(6),水箱(1)顶端中部与导向支架(2)底端相连接,导向支架(2)内部与导向管(3)外壁两侧相连接,导向管(3)前端设置有若干组喷雾管(6),水箱(1)内设置有水箱,水箱(1)顶端中部设置有水泵室,水泵室内设置有水泵(4),水泵(4)输入端与水箱(1)输出端相连通,水箱(1)顶端设置有水管,水泵(4)输出端与喷雾管(6)输入端通过水管连通,注水口(5)底端与水箱(1)顶端左后侧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转轴(7)、两组导向管转轴(8)和油缸(9),支架转轴(7)底端与水箱(1)顶端中部相连接,支架转轴(7)顶端与导向支架(2)底端中部可转动连接,支架转轴(7)下部设置有驱动,导向支架(2)上端两个内侧分别与两组导向管转轴(8)外侧相连接,两组导向管转轴(8)内侧分别与导向管(3)外壁左右两侧可转动连接,导向支架(2)前端下侧与油缸(9)底端相连接,油缸(9)方向为倾斜向前向上,油缸(9)内可滑动设置有油缸轴(10),油缸轴(10)顶端与导向管(3)底端前侧不干涉连接;还包括注油口(11),油缸(9)顶端与注油口(11)底端相连接;还包括风扇支架(12)、风扇电机(13)和扇叶(14),风扇支架(12)前端与导向管(3)后端相连通,风扇电机(13)横向前后固定在风扇支架(12)内部中侧,风扇电机(13)输出端与扇叶(14)后端中部相连接,扇叶(14)前端朝向于导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南一工业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