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06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后置喷水杆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后置喷水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后置喷水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油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与后置喷水杆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后置喷水杆;通过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缸杆的轴向运动带动两后置喷水杆在横向滑移机构内作直线运动,可将后置喷水杆从吸嘴体的两侧伸出,展现在车身两侧,此时无需进行车底作业,即可对高压喷嘴进行维修疏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
本技术涉及专用车
,尤其涉及一种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
技术介绍
洗扫车、吸尘车等车型上后置喷水杆应用非常广泛,后置喷水杆上装有多个特制的不锈钢扇形喷嘴,各扇形喷嘴喷出的扇形水帘组成一条水刀,对路面进行高压冲洗,该喷水管安装于专用车的吸嘴体内,罐体负压通过吸嘴体将垃圾以及高压冲洗污水吸到罐体当中,完成路面清洁作业,由于其清洗效果好,效率高。专用车尽管装有水过滤器对清水箱里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但因罐体及管路里的铁锈、水垢等因素,喷嘴经常出现堵塞,导致路面清洗效果不理想。则需要对后置喷水杆上的所述高压喷嘴进行清理,传统的后置喷水杆通过U型卡固定在吸嘴体上,需人工打开顶盖,由于吸嘴体在底盘的下方进行清洁作业,所以维修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在清理高压喷嘴时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进行车底作业、维修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所述后置喷水杆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所述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所述油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后置喷水杆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所述后置喷水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滑移机构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吸嘴体上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沿着所述后置喷水杆轴向延伸,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T”型滑槽配合使用的“T”型滑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T”型滑槽包括两侧边向上弯曲的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水平的顶板,所述顶板的相对端分别向上垂直折弯设有立板,两所述立板、两所述顶板和所述弧形底板围绕成所述“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沿着所述后置喷水杆轴向延伸;所述“T”型滑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后置喷水杆底部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横向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厚度小于两所述立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纵向支撑板的高度大于两所述立板的高度,所述横向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弧形底板之间的间距,所述横向滑板的宽度小于所述弧形底板两侧边之间的间距。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置喷水杆的中间段向车身方向延伸固定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为“U”型支架,贯穿所述U”型支架的两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销轴,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缸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管接头为90°弯管接头,所述90°弯管接头向车身内部弯曲连接水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所述后置喷水杆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所述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所述油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后置喷水杆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所述后置喷水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套所述后置喷水杆,所述后置喷水杆上安装有所述高压喷嘴,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外侧采用所述堵头封住,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内侧与所述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水管接头连接有水箱,所述后置喷水杆通过所述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吸嘴体上,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与所述吸嘴体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保证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不会作轴向窜动,通过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缸杆的轴向运动带动两所述后置喷水杆在所述横向滑移机构内作直线运动,可将所述后置喷水杆从所述吸嘴体的两侧伸出,展现在车身两侧,此时无需进行车底作业,即可对所述高压喷嘴进行维修疏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中:1-后置喷水杆;2-高压喷嘴;3-90°弯管接头;4-堵头;5-连接支架;6-销轴;7-“T”型滑轨;8-“T”型滑槽;9-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10-油缸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1,所述后置喷水杆1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4,所述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10,所述油缸座10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后置喷水杆1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所述后置喷水杆1;通过两套所述后置喷水杆1,所述后置喷水杆1上安装有高压喷嘴2,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外侧采用所述堵头4封住,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内侧与所述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水管接头连接有水箱,所述后置喷水杆1通过所述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所述吸嘴体上,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与所述吸嘴体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保证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不会作轴向窜动,通过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的两缸杆的轴向运动带动两所述后置喷水杆1在所述横向滑移机构内作直线运动,可将所述后置喷水杆1从所述吸嘴体的两侧伸出,展现在车身两侧,此时无需进行车底作业,即可对所述高压喷嘴2进行维修疏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横向滑移机构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吸嘴体上的”T”型滑槽8,所述”T”型滑槽8沿着所述后置喷水杆1轴向延伸,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T”型滑槽8配合使用的”T”型滑轨7。所述后置喷水杆1的底部焊接所述”T”型滑轨7,所述T”型滑槽固定于所述吸嘴体上,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与所述吸嘴体采用螺栓连接固定,保证油缸不会作轴向窜动,且与两套所述后置喷水杆1通过所述连接支架5和所述销轴6进行连接,通过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9的两所述缸杆的轴向运动带动两所述后置喷水杆1在所述T”型滑槽上作直线运动,可将所述后置喷水杆1从所述吸嘴体两侧伸出,展现在车身两侧,此时无需进行车底作业,即可对所述高压喷嘴2进行维修疏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T”型滑槽8包括两侧边向上弯曲的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水平的顶板,所述顶板的相对端分别向上垂直折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所述后置喷水杆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所述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所述油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后置喷水杆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所述后置喷水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后置喷水杆,所述后置喷水杆分别通过横向滑移机构滑动安装在吸嘴体两侧,两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内端分别连接有水管接头,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外端分别安装有堵头,所述吸嘴体的中部设置有油缸座,所述油缸座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后置喷水杆平行设置的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所述双活塞式双出杆液压油缸的两个缸杆端部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所述后置喷水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滑移机构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吸嘴体上的“T”型滑槽,所述“T”型滑槽沿着所述后置喷水杆轴向延伸,所述后置喷水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T”型滑槽配合使用的“T”型滑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车可伸缩式后置喷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滑槽包括两侧边向上弯曲的弧形底板,所述弧形底板的两侧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水平的顶板,所述顶板的相对端分别向上垂直折弯设有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王永鹏柳振修
申请(专利权)人:海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