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21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包括贯穿混凝土梁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多个孔洞、穿设在孔洞内的加强筋、连接筋和固定层;多个孔洞呈三角形或者梅花状分布,混凝土梁的相邻两个侧面的孔洞交错设置;加强筋的两端设置在孔洞外,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的末端通过连接筋固定连接;固定层将连接筋包裹固定在混凝土梁的外侧面;通过向混凝土梁中打入横向的加强筋,以增加混凝土梁的强度,同时横向的混凝土梁的末端通过连接筋连接,在混凝土梁的侧面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稳定支撑结构,使得混凝土梁的抗弯曲性和抗扭性能都大大增加,最后在混凝土梁的侧面设置固定层,包裹住由连接筋构成的三角形稳定结构,防止连接筋锈蚀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
,具体是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梁是建筑结构中经常出现的构件。在框架结构中,梁把各个方向的柱连接成整体;在墙结构中,洞口上方的连梁,将两个墙肢连接起来,使之共同工作。作为抗震设计的重要构件,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梁既有框架结构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剪力墙结构中的作用。钢筋混凝土梁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建筑结构使用时间过长、维护不当、使用功能改变等原因,容易造成部分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不再满足使用及抗震等要求,对此,需要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能够对使用时间过长、维护不当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有效地加固。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包括贯穿混凝土梁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多个孔洞、穿设在所述孔洞内的加强筋、连接筋和固定层;多个所述孔洞呈三角形或者梅花状分布,混凝土梁的相邻两个侧面的所述孔洞交错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孔洞外,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将所述连接筋固定在混凝土梁的外侧面。横向的加强筋可以提高混凝土梁的强度,加强筋的末端与连接筋的连接结构在混凝土梁的侧面上形成多个三角形稳定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弯曲性能和抗扭性能,固定层包裹住三角形稳定结构,稳定整体结构并且防止连接筋和加强筋锈蚀。进一步,所述加强筋的末端与所述连接筋的两端通过焊接或者捆扎固定。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梁的侧面设置多个由所述孔洞组成的阵列,所述混凝土梁的相邻侧面的阵列交错设置,每个阵列中包含三个横排的所述孔洞,相邻的横排交错设置使得任意三个相邻的所述孔洞形成等边三角形排列。进一步,所述连接筋的两端与直线距离最短的两根相邻的所述加强筋的末端对应连接。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部设有直角角钢,直角角钢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与地面和所述混凝土梁的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层采用高强度复合混凝土制成。优选的,所述固定层的厚度不超过60mm。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直径范围为:10mm-30mm。优选的,相邻两根所述加强筋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50mm-3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通过向混凝土梁中打入横向的加强筋,以增加混凝土梁的强度,同时横向的混凝土梁的末端通过连接筋连接,在混凝土梁的侧面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稳定支撑结构,使得混凝土梁的抗弯曲性和抗扭性能都大大增加,最后在混凝土梁的侧面设置固定层,包裹住由连接筋构成的三角形稳定结构,防止连接筋锈蚀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孔洞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混凝土梁、2-加强筋、3-连接筋、4-固定层、5-直角角钢、11-孔洞。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梁1的加固结构,包括贯穿混凝土梁1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多个孔洞11、穿设在孔洞11内的加强筋2、连接筋3和固定层4;多个孔洞11呈三角形或者梅花状分布,混凝土梁1的相邻两个侧面的孔洞11交错设置;加强筋2的两端设置在孔洞11外,相邻的两个加强筋2的末端通过连接筋3固定连接;固定层4将连接筋3固定在混凝土梁1的外侧面。本技术的一种混凝土梁1的加固结构,通过向混凝土梁1中打入横向的加强筋2,以增加混凝土梁1的强度,同时横向的混凝土梁1的末端通过连接筋3连接,在混凝土梁1的侧面形成多个三角形的稳定支撑结构,使得混凝土梁1的抗弯曲性和抗扭性能都大大增加,最后在混凝土梁1的侧面设置固定层4,包裹住由连接筋3构成的三角形稳定结构,防止连接筋3锈蚀的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加强筋2的末端与连接筋3的两端通过焊接或者捆扎固定,焊接和捆扎均按照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捆扎的方式进行固定,为了后续的固定层4不会破坏连接筋3的三角形结构,需要在连接筋3的两端和加强筋2的末端使用砂轮开设出用于卡接的卡槽,加强筋2末端的侧面设置在卡槽内后再使用铁丝进行捆扎,使得加强筋2和连接筋3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混凝土梁1的侧面设置多个由孔洞11组成的阵列,混凝土梁1的相邻侧面的阵列交错设置,每个阵列中包含三个横排的孔洞11,相邻的横排交错设置使得任意三个相邻的孔洞11形成等边三角形排列,三排孔洞11构成两排对称的三角形阵列,便于相邻阵列之间的加强筋2使用连接筋3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连接筋3的两端与直线距离最短的两根相邻的加强筋2的末端对应连接,一个阵列中的加强筋2的末端与连接筋3的两端构成多个三角形,相邻阵列之间的加强筋2通过竖直的连接筋3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混凝土梁1的底部设有直角角钢5,直角角钢5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螺栓与地面和混凝土梁1的底部的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固混凝土梁1,具体施工时,需要将地面的地板或者其他覆盖材料去除,在底面上挖一个与直角角钢5底面匹配的坑,将直角角钢5埋入坑中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填埋并将地面或者其他覆盖材料重新覆盖,即可完成隐藏式的加固,从而不影响混凝土梁1的美观程度。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固定层4采用高强度复合混凝土制成,高强度复合混凝土与暴露在混凝土梁1外侧面的连接筋3和加强筋2又会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再次加固整个混凝土梁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层4的厚度不超过60mm,避免过多地增加混凝土梁1的占地面积和美观程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强筋2的直径范围为:10mm-30mm,基于混凝土梁1的截面面积旋转加强筋2的大小,混凝土梁1的截面面积越大便需要用更粗的加强筋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相邻两根加强筋2的最短距离范围为:150mm-300mm,避免加强筋2过于密集需要打出密集的孔洞11,从而影响混凝土梁1的稳定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混凝土梁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多个孔洞、穿设在所述孔洞内的加强筋、连接筋和固定层;多个所述孔洞呈三角形或者梅花状分布,混凝土梁的相邻两个侧面的所述孔洞交错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孔洞外,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将所述连接筋包裹固定在混凝土梁的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混凝土梁的两个相邻侧面的多个孔洞、穿设在所述孔洞内的加强筋、连接筋和固定层;多个所述孔洞呈三角形或者梅花状分布,混凝土梁的相邻两个侧面的所述孔洞交错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孔洞外,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筋的末端通过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层将所述连接筋包裹固定在混凝土梁的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末端与所述连接筋的两端通过焊接或者捆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梁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的侧面设置多个由所述孔洞组成的阵列,所述混凝土梁的相邻侧面的阵列交错设置,每个阵列中包含三个横排的所述孔洞,相邻的横排交错设置使得任意三个相邻的所述孔洞形成等边三角形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富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力健混凝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