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盖梁及其轨道交通高架站厅层框架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盖梁及其轨道交通高架站厅层框架。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以其较大的运输能力、快速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目前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均采用现浇法施工,土建工期平均需要18个月,周期较长,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整体工程造价的增加,此外,现浇的施工方法则需要搭设大量的支架,存在这支架垮塌的风险,不仅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不高,且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能大大的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预制盖梁,包括盖梁本体,所述盖梁本体与首层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灌浆套筒,所述盖梁本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盖梁本体上沿横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预应力管道,所述第一预应力管道均贯穿所述凹槽并横贯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梁本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预应力管道,所述第二预应力管道横贯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上。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梁本体,所述盖梁本体与首层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灌浆套筒,/n所述盖梁本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盖梁本体上沿横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预应力管道,所述第一预应力管道均贯穿所述凹槽并横贯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梁本体,所述盖梁本体与首层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灌浆套筒,
所述盖梁本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盖梁本体上沿横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预应力管道,所述第一预应力管道均贯穿所述凹槽并横贯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本体上沿纵向设置有若干第二预应力管道,所述第二预应力管道横贯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本体的边侧上设置有用于与主纵梁连接的连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本体的侧视形状呈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应力管道延伸至所述盖梁本体的一侧壁,并与设置在所述盖梁本体外侧壁的预应力锚具连接。
6.一种轨道交通高架站厅层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层柱、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侠,郭敏,熊安书,何建梅,苏锦峰,王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