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研群专利>正文

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94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道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设有移动机构,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进入口,进入口两侧固定连接下料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顶面呈对称倾斜状态,下料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箱,下料箱底面固定于壳体底部内壁上,下料箱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外侧固定有多个呈圆形的转动块,转动块表面开设有多个呈半圆形的嵌入槽,转动轴一端贯穿壳体外壁并延伸设有限位机构,壳体底面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设置于下料箱底部位置,该装置使壳体边移动,边沿路径将供电线路均匀的送出,无需工人来回搬运供电线路,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管道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管线是采用PE进行热浸塑或环氧树脂进行内外涂覆的产品,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涂层本身还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不会产生电蚀,吸水率低,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小,能够达到长期使用的目的,还能有效的防止植物根系及土壤环境应力的破坏等。现有的小型电力管道在铺设时,多是通过人工进行铺设,电力管道较多,并且较长,安装时,不便于运输,工人需要一根一根进行搬运,浪费时间,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能够实现供电线路的批量转运和布设。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设置于进料口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设有储物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进入口,所述进入口两侧固定连接下料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顶面呈对称倾斜状态,并且最低点位于进入口两侧位置,所述下料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底面固定于壳体底部内壁上,所述下料箱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侧固定有多个呈圆形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表面开设有多个呈半圆形的嵌入槽,所述转动轴一端贯穿壳体外壁并延伸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壳体底面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于下料箱底部位置,并且出料口与下料箱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料口一侧固定有呈向下倾斜状态的出料板。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有于转动轴一侧的呈矩形的限位杆,所述转动轴一端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对应的卡槽,所述限位杆设置于卡槽内部,并且限位杆一端固定有竖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竖杆中部,所述竖杆顶部一侧设有把手,所述竖杆底部一侧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限位杆设置于竖杆同一侧,所述转动杆的长度大于限位杆的长度,并且转动杆设置于卡槽内部,所述竖杆顶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壳体一侧。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一侧的拉钩,所述竖杆一侧固定有弹簧,所述拉钩固定于弹簧内部。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底部的多个滚轮,所述壳体底面设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之间贯穿设有连接轴,所述滚轮中部固定于连接轴两端位置,所述壳体底面开设有与滚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滚轮顶部设置于通孔内部。优选地,所述储物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底面内壁上的两个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同轴连接的滚轮之间的位置,所述壳体外侧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设置于两个隔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装置在使用时,电力管道进入壳体内部后,沿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顶面滑动到进入口内部,电力管道沿进入口两侧的下料板滑入转动块侧壁的嵌入槽内部,将转动杆插入转动轴侧壁的卡槽内部,通过转动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块随转动轴转动,带动嵌入槽内部的电力管道转动到下料箱底部,并穿过出料口沿出料板顶面滚出,通过推动壳体,使壳体底部的滚轮滚动,从而使壳体边移动,边沿路径将供电线路均匀的送出,无需工人来回搬运供电线路,节省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结构示意图。图中:壳体1、进料口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下料板5、下料箱6、转动轴7、转动块8、嵌入槽9、竖杆10、把手11、转动杆12、限位杆13、卡槽14、弹簧15、拉钩16、滚轮17、连接轴18、固定块19、出料板20、出料口21、密封门22、隔板23、通孔24、进入口2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如图1-4所示的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多个滚轮17,壳体1底面设有多个固定块19,固定块19之间贯穿设有连接轴18,滚轮17中部固定于连接轴18两端位置,壳体1底面开设有与滚轮17相对应的通孔24,滚轮17顶部设置于通孔24内部;壳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设置于进料口2下方位置,第一支撑板3底部设有储物机构,储物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底面内壁上的两个隔板23,隔板23设置于同轴连接的滚轮17之间的位置,壳体1外侧铰接有密封门22,密封门22设置于两个隔板23之间;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设有进入口25,进入口25两侧固定连接下料板5,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顶面呈对称倾斜状态,并且最低点位于进入口25两侧位置,下料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箱6,下料箱6底面固定于壳体1底部内壁上,下料箱6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7,转动轴7外侧固定有多个呈圆形的转动块8,转动块8表面开设有多个呈半圆形的嵌入槽9,壳体1底面开设有出料口21,出料口21设置于下料箱6底部位置,并且出料口21与下料箱6内部相连通,出料口21一侧固定有呈向下倾斜状态的出料板20。实施方式具体为: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电力管道通过进料口2放入壳体1内部,由于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顶面呈对称倾斜状态,并且最低点位于进入口25两侧位置,电力管道进入壳体1内部后,沿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顶面滑动到进入口25内部,进入口25的内部尺寸只能容纳一根电力管道,电力管道沿进入口25两侧的下料板5滑入转动块8侧壁的嵌入槽9内部,然后,将转动杆12插入转动轴7侧壁的卡槽14内部,通过转动把手11带动转动轴7转动,转动块8随转动轴7转动,从而带动嵌入槽9内部的电力管道转动到下料箱6底部,并穿过出料口21沿出料板20顶面滚出,同时通过推动壳体1,使壳体1底部的滚轮17滚动,带动连接轴18在固定块19内部转动,从而使壳体1移动,该装置使壳体1边移动,边沿路径将供电线路均匀的送出,无需工人来回搬运供电线路,节省时间,并且通过打开密封门22,可以在隔板23之间放置安装工具,节省空间。如图1-5所示,转动轴7一端贯穿壳体1外壁并延伸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有于转动轴7一侧的呈矩形的限位杆13,转动轴7一端开设有与限位杆13相对应的卡槽14,限位杆13设置于卡槽14内部,并且限位杆13一端固定有竖杆10,限位杆13设置于竖杆10中部,竖杆10顶部一侧设有把手11,竖杆10底部一侧设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与限位杆13设置于竖杆10同一侧,转动杆12的长度大于限位杆13的长度,并且转动杆12设置于卡槽14内部,竖杆10顶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于壳体1一侧;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一侧的拉钩16,竖杆10一侧固定有弹簧15,拉钩16固定于弹簧15内部。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设置于进料口(2)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3)底部设有储物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多个滚轮(17),所述壳体(1)底面设有多个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之间贯穿设有连接轴(18),所述滚轮(17)中部固定于连接轴(18)两端位置,所述壳体(1)底面开设有与滚轮(17)相对应的通孔(24),所述滚轮(17)顶部设置于通孔(24)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壳体(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设置于进料口(2)下方位置,所述第一支撑板(3)底部设有储物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多个滚轮(17),所述壳体(1)底面设有多个固定块(19),所述固定块(19)之间贯穿设有连接轴(18),所述滚轮(17)中部固定于连接轴(18)两端位置,所述壳体(1)底面开设有与滚轮(17)相对应的通孔(24),所述滚轮(17)顶部设置于通孔(24)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1)底面内壁上的两个隔板(23),所述隔板(23)设置于同轴连接的滚轮(17)之间的位置,所述壳体(1)外侧铰接有密封门(22),所述密封门(22)设置于两个隔板(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线路出线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设有进入口(25),所述进入口(25)两侧固定连接下料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顶面呈对称倾斜状态,并且最低点位于进入口(25)两侧位置,所述下料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箱(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研群
申请(专利权)人:毕研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