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71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桶,包括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挡板,桶本体设有向上的敞口,挡板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挡板铰接于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检测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固接于桶本体,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转动。当检测控制装置检测到有垃圾投放在挡板上时,检测控制装置发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绕桶本体向下转动,垃圾由于自身重力滑落到桶本体内。用户往垃圾桶投放垃圾时,只需要将垃圾投放于挡板上,因此不会闻到垃圾桶内的臭味或见到垃圾桶内恶心的垃圾,投放垃圾过程不会产生反感,用户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环保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区、学校和医院等场所,垃圾桶很好地起到了收集垃圾的作用。垃圾桶上通常设有桶盖。目前多数垃圾桶盖打开的方式为向上打开,打开桶盖后用户可以向垃圾桶里投放垃圾。现有技术的垃圾桶很多采用感应开盖方式,当投放垃圾的人靠近垃圾桶时,垃圾桶通过红外线感应或微波感应检测到有人靠近从而自动打开垃圾桶盖。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用户往垃圾桶内投放垃圾时,经常会闻到垃圾桶内的臭味或见到垃圾桶内恶心的垃圾,投放垃圾过程容易产生反感,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桶,用户往垃圾桶投放垃圾时,不会闻到垃圾桶内的臭味或见到垃圾桶内恶心的垃圾,投放垃圾过程不会产生反感,用户体验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桶,包括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挡板,桶本体设有向上的敞口,挡板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挡板铰接于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检测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固接于桶本体,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转动。进一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设于挡板一侧,电机和检测控制装置连接,挡板固接于电机轴。进一步,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设于挡板一侧,电机轴固接于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挡板固接于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转动连接于桶本体。进一步,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应设于桶本体敞口两侧,第一挡板一端抵接于第二挡板一端,第一锥齿轮设于第一挡板一侧,第一挡板另一端固接于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二挡板一侧设有啮合传动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二挡板另一端固接于第三锥齿轮的齿轮轴,电机一侧设有啮合传动的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电机轴固接于第一直齿轮的齿轮轴,第二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二直齿轮同轴设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均转动连接于桶本体。进一步,第一挡板另一侧设有第一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一锥齿轮对应,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穿设于第一轴套;第二挡板另一侧设有第二轴套,第二轴套与第三锥齿轮对应,第三锥齿轮的齿轮轴穿设于第二轴套。进一步,桶本体包括上桶体和下桶体,桶本体敞口位于下桶体上端,上桶体设于下桶体上方,上桶体可拆卸地连接于下桶体,上桶体设有倾斜布置的垃圾投放口,垃圾投放口连通桶本体敞口。进一步,上桶体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上方设有盖子,盖子铰接于上桶体。进一步,上桶体设有常开控制开关,常开控制开关与检测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上桶体设有状态指示灯,状态指示灯与检测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下桶体包括第一下桶体和第二下桶体,第二下桶体设于第一下桶体下方,第一下桶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下桶体,第一下桶体高度大于第二下桶体高度。总的说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检测控制装置检测到有垃圾投放在挡板上时,检测控制装置发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绕桶本体向下转动,垃圾由于自身重力滑落到桶本体内。用户投放垃圾时无需等待打开垃圾桶盖,而是直接将垃圾投放在挡板上后便可离去,节约了宝贵的时间。用户将垃圾投放在挡板上时,不会闻到垃圾桶内的臭味或见到垃圾桶内恶心的垃圾,投放垃圾过程不会产生反感。人们站在垃圾桶旁边而没有投放垃圾时,检测控制装置不会发送启动驱动装置的信号,垃圾桶不会自动打开桶盖,不会形成尴尬的场面,用户体验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护板和下桶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接支承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桶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桶体、11——垃圾投放口、12——凹槽、13——常开控制开关、14——状态指示灯;21——第一下桶体、22——第二下桶体;31——第一挡板、32——第二挡板;4——护板;5——电机;61——第一直齿轮、62——第二直齿轮;71——第一锥齿轮、72——第二锥齿轮、73——第三锥齿轮、74——第一轴套、75——第二轴套;8——承接支承板、81——驱动承接架、82——感应承接架;9——检测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垃圾桶,包括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9、驱动装置和挡板,桶本体设有向上的敞口,挡板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挡板铰接于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9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9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检测控制装置9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固接于桶本体,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转动。具体地,桶本体竖直放置,挡板处于水平状态时能够遮挡桶本体敞口,挡板向下转动时桶本体露出敞口。用户投放垃圾时无需等待打开垃圾桶盖,而是直接将垃圾投放在挡板上后便可离去,节约了宝贵的时间。用户将垃圾投放在挡板上时,不会闻到垃圾桶内的臭味或见到垃圾桶内恶心的垃圾,投放垃圾过程不会产生反感。由于检测控制装置9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9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且挡板铰接于桶本体,因此当检测控制装置9检测到有垃圾投放在挡板上时,检测控制装置9发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绕桶本体向下转动,垃圾由于自身重力滑落到桶本体内。当挡板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后,检测控制装置9发信号给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挡板绕桶本体向上转动,挡板复位并重新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检测控制装置9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自动门的检测控制系统,其中的检测模块采用红外接近传感器。红外接近传感器设在挡板一侧,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能够感应到投放在挡板上的垃圾,但不会感应到站在垃圾桶旁边的人体,因此人们站在垃圾桶旁边而没有投放垃圾时,检测控制装置9不会发送启动驱动装置的信号,垃圾桶不会自动打开桶盖,不会形成尴尬的场面,用户体验好。本实施例中,桶本体上设有承接支承板8,承接支承板8为环状,承接支承板8卡接于桶本体上端。挡板铰接于承接支承板8,能够绕承接支承板8转动。承接支承板8一侧设有感应承接架82,检测控制装置9设于感应承接架82上。桶本体内挡板下方可以安装垃圾袋,当挡板向下转动时,垃圾滑落进垃圾袋内,方便用户取走垃圾。驱动装置包括电机5,电机5设于挡板一侧,电机5和检测控制装置9连接,挡板固接于电机5轴。具体地,承接支承板8另一侧设有驱动承接架81,电机5设于驱动承接架81。通过电机5轴转动带动挡板转动,能够使挡板打开或关闭桶本体敞口。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2,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轮72设于挡板一侧,电机5轴固接于第二锥齿轮72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71和第二锥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挡板,桶本体设有向上的敞口,挡板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挡板铰接于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检测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固接于桶本体,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转动;/n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设于挡板一侧,电机和检测控制装置连接,挡板固接于电机轴;/n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设于挡板一侧,电机轴固接于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挡板固接于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转动连接于桶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驱动装置和挡板,桶本体设有向上的敞口,挡板覆盖于桶本体敞口,挡板铰接于桶本体;检测控制装置设于挡板一侧,检测控制装置朝向桶本体敞口上方设置;检测控制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固接于桶本体,驱动装置驱动挡板转动;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设于挡板一侧,电机和检测控制装置连接,挡板固接于电机轴;
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设于挡板一侧,电机轴固接于第二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挡板固接于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转动连接于桶本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应设于桶本体敞口两侧,第一挡板一端抵接于第二挡板一端,第一锥齿轮设于第一挡板一侧,第一挡板另一端固接于第一锥齿轮的齿轮轴,第二挡板一侧设有啮合传动的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二挡板另一端固接于第三锥齿轮的齿轮轴,电机一侧设有啮合传动的第一直齿轮和第二直齿轮,电机轴固接于第一直齿轮的齿轮轴,第二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以及第二直齿轮同轴设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和第二直齿轮均转动连接于桶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枫红吴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