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侧梁和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69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侧梁和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侧梁设置在集装箱上,包括:与顶板相连接的上翼板;与上翼板大致平行设置并与侧板相连接的下翼板,且下翼板的外侧边缘与上翼板的外侧边缘在顶侧梁的宽度方向上相平齐;以及与上翼板的外侧边缘和下翼板的外侧边缘相连接的腹板,其中,腹板包括至少两个弯折部,且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深度相等。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侧梁,通过在腹板上设置弯折深度相等的至少两个弯折部,既能够增加顶侧梁的整体强度,提高顶侧梁对集装箱的顶板和侧板的支撑和防护作用,增强集装箱的整体强度,保证集装箱内货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顶侧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侧梁和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顶侧梁和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一种通用的运输工具,已在全球范围的各个行业得到了普遍的使用。一般,在集装箱的顶部安装有连接集装箱的顶板和侧板的顶侧梁,顶侧梁对顶板和侧板具有一定的支撑和防护作用。然而,目前集装箱的顶侧梁由于结构强度不足,使得在集装箱的运输过程中,当集装箱的顶部遭受外部撞击时,不但顶侧梁本身易发生变形,影响集装箱的整体外观;而且,会大大减弱顶侧梁对顶板和侧板的防护作用。在外部撞击严重的情况下,顶侧梁甚至几乎起不到防护作用,因而导致顶侧梁附近的顶板和侧板被损坏,使得集装箱的使用功能丧失,甚至对箱内货物造成破坏,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需要提供一种顶侧梁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顶侧梁,用于设置在集装箱上,所述集装箱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侧梁包括: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接;下翼板,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设置,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且所述下翼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上翼板的外侧边缘在所述顶侧梁的宽度方向上相平齐;以及腹板,所述腹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包括至少两个弯折部,且所述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深度相等。据本技术的顶侧梁,通过在腹板上设置弯折深度相等的至少两个弯折部,既能够增加顶侧梁的整体强度,提高顶侧梁对集装箱的顶板和侧板的支撑和防护作用,有效地缓冲外部撞击对顶侧梁、顶板和侧板的冲击,从而防止集装箱因遭到外部作用力而造成损坏,进而增强集装箱的整体强度,保证集装箱内货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顶侧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腹板包括:中间连接部;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上翼板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上翼板的自由端的一侧凸出;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下翼板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下翼板的自由端的一侧凸出。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中心线对称。由此,可以降低顶侧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腹板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上翼板的外侧边缘竖直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下翼板的外侧边沿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端相连接。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顶侧梁的强度。优选地,所述腹板的高度H的范围为:180mm≤H≤280mm;所述弯折部的所述弯折深度D的范围为:5mm≤D≤50mm;所述上翼板的宽度W1的范围为:20mm≤W1≤100mm;和/或所述下翼板的宽度W2的范围为:20mm≤W2≤50mm。由此,通过合理地设置腹板、弯折部、上翼板和/或下翼板的尺寸,能够提高顶侧梁的强度,增强顶侧梁对顶板和侧板的支撑和防护作用,进而提高集装箱的整体强度;同时,也能够使顶侧梁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集装箱,节约制造成本,并优化集装箱箱内的空间。优选地,所述上翼板和所述下翼板中的至少一个的自由端设置有翻边。由此,有利于提高上翼板和下翼板的强度,避免在连接上翼板和顶板以及下翼板和侧板时产生变形。优选地,所述翻边构造为开式结构或封闭结构。由此,翻边构造为开式结构时,其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经济性好;翻边构造为封闭结构时,更有利于提高顶侧梁的强度,也便于生产过程中油漆等涂料的喷涂处理,以及制作过程中的钢砂和运输过程中的杂质的清理。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所述弯折部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矩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优选地,所述顶侧梁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可以降低顶侧梁的制造难度、生产成本以及顶侧梁的安装工序。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上述的顶侧梁。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包括顶侧梁,通过在腹板上设置弯折深度相等的至少两个弯折部,既能够增加顶侧梁的整体强度,提高顶侧梁对集装箱的顶板和侧板的支撑和防护作用,有效地缓冲外部撞击对顶侧梁、顶板和侧板的冲击,从而防止集装箱因遭到外部作用力而造成损坏,进而提高集装箱的整体强度,保证集装箱内货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可以降低顶侧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顶侧梁在集装箱上安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顶侧梁在垂直于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顶侧梁在垂直于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顶侧梁在垂直于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集装箱110/210/310:顶侧梁111:上翼板112:下翼板113:腹板114:中间连接部115:第一弯折部116:第二弯折部117:第一连接部118:第二连接部120:顶板130:侧板240:第一翻边241:第二翻边340:第三翻边341:第四翻边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以下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技术的顶侧梁和集装箱。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于集装箱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侧梁,用于设置在集装箱上,所述集装箱包括顶板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梁包括:/n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接;/n下翼板,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设置,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且所述下翼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上翼板的外侧边缘在所述顶侧梁的宽度方向上相平齐;以及/n腹板,所述腹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包括至少两个弯折部,且所述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深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侧梁,用于设置在集装箱上,所述集装箱包括顶板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梁包括:
上翼板,所述上翼板与所述顶板相连接;
下翼板,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上翼板大致平行设置,所述下翼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且所述下翼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上翼板的外侧边缘在所述顶侧梁的宽度方向上相平齐;以及
腹板,所述腹板的上端与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的下端与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所述腹板包括至少两个弯折部,且所述至少两个弯折部的弯折深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包括:
中间连接部;
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上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上翼板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上翼板的自由端的一侧凸出;
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上端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下端与所述下翼板的所述外侧边缘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下翼板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下翼板的自由端的一侧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顶侧梁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中心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侧梁,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学文冯振林孔河清李升奇赵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