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52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包括:设置有一通孔的罩体和用于密封通孔的盖体,罩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上罩面、前罩面、后罩面及两个侧罩面,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上罩面的尾部中间处向下凹陷形成有导流部,两个侧罩面的后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保护罩结构巧妙,特别适用于混动型(即下方有油箱)无人机,罩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扣接于无人机上,无需组装,在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优化了散热性能,使无人机的综合性能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即无人机的外壳体,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新概念的飞行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不易被发现和摧毁等特点,具有强劲的发展前景和潜力。无人机项目主要有五大关键技术,分别是机体结构设计技术、机体材料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技术和无线图像回传技术,这五项技术支撑着现代化智能型无人机的发展与改进。申请号为201721392154.5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含有碳纤维的无人机外壳,,包括机身上壳和机身下壳,所述机身上壳与机身下壳均为空心圆柱形结构,且机身上壳下方为开口,机身下壳上方为开口,所述机身下壳侧边对称设有下壳机翼,且每个下壳机翼前端均分别设有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内活动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另一端设有开孔,且开孔内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圆形滑槽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通过压缩弹簧与碰撞块,和加入加强筋构成的连接柱以及连接柱顶端碰撞块上的橡胶层,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时对连接柱的冲击和破坏,间接保护了机翼,同时部分管状的连接柱减少了外壳的总重量,使无人机能源消耗减少。相较于通用领域,无人机的机体材料和结构设计要求很高,要用尽可能轻的材料承载最大的重量,并获得尽可能高的结构强度,同时要考虑机体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能够顺利实现信号接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包括:设置有一通孔的罩体和用于密封所述通孔的盖体,所述罩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上罩面、前罩面、后罩面及两个侧罩面,所述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所述上罩面的尾部中间处向下凹陷形成导流部,所述两个侧罩面的后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优选地,前述罩体上,除两个侧罩面的后部外,其它部位均由玻纤材料制成。玻纤材质的罩体能够确保无人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顺利接受信号,而碳纤材质则能提升罩体关键位置的结构强度,使无人机实现轻量化。优选地,前述进气口和出风口均为若干平行设置的通槽。更优选地,前述罩体为两头低、中间高的流线型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风阻,确保无人机飞行平稳性。再优选地,前述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均设置有灯带,在高空飞行时开启以起到警示作用。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盖体通过按压式开关组件与所述罩体固定连接,在盖体下方为混动型无人机的油箱加油口,将盖体拿掉即可加油,大大提高了加油的便利性。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按压式开关组件包括按钮、锁舌和固定块,所述按钮位于盖体上表面且穿过盖体面板以控制锁舌伸缩,所述锁舌和固定块均位于盖体面板下方,锁舌的一端位于固定块内并受按钮控制。当所述罩体与盖体处于固定连接状态时,所述锁舌的自由端伸出且限位于罩体内壁面,这样罩体就可靠地安装于盖体上;当按压按钮时,所述锁舌的自由端缩回至所述固定块内,即可将盖体取下。再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罩体的通孔位于上罩面上,为台阶孔,自罩体内壁向外表面方向形成至少两级尺寸渐进增大的通孔结构。相应地,所述盖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台阶孔相配合的台阶型凸块,通过这样巧妙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罩体和盖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圈。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技术的保护罩结构巧妙,特别适用于混动型(即下方有油箱)无人机,盖体安装于罩体上且可分离,油箱的加油口即位于盖体下方,大大提高了加油的便利性;(2)罩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扣接于无人机上,无需组装,使用十分方便,也便于安装、拆卸和更换;在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采用“前进后出”的模式,优化了散热性能,也使无人机的综合性能更加稳定;(3)侧罩面的后部采用碳纤材料制成,其余部位均采用玻纤材料制成,既能保证罩体内部电子元器件等信号接收的稳定性,又能实现轻量化且提升罩体整体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无人机整体的使用寿命;(4)在上罩面的尾部中间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导流部,将无人机飞行时的尾流空气从中导流出,从而降低机身受到的空气阻力,确保飞行速度和平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罩体和盖体处于分离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的侧视图;图9是图1中盖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罩体,101、上罩面,102、前罩面,103、后罩面,104、侧罩面,2、台阶孔,3、进气口,4、出风口,5、灯带,6、导流部,7、盖体,8、按钮,9、锁舌,10、固定块,11、台阶型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和图6,本技术的无人机用保护罩适用于混动型无人机,即无人机的动力系统为安装有油箱并由发动机和发电机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该保护罩设置有一通孔的罩体1和用于密封通孔的盖体7,盖体7与罩体1可分离,油箱即设置于盖体7下方,拿掉盖体7即可实现加油操作,大大提高了加油的便利性。如图2至图5所示,罩体1具有一体成型的上罩面101、前罩面102、后罩面103及两个侧罩面104,罩体1为两头低、中间高的流线型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风阻,确保无人机飞行平稳性。两个侧罩面104的后部(即图3中A处)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其余部位均由玻纤材料制成,这样一来,玻纤材质的罩体1能够确保无人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顺利接受信号,而碳纤材质则能实现无人机轻量化目标且提升罩体1整体的机械强度,从而提升无人机整体的使用寿命。考虑到无人机内部电子元器件需要及时散热,在前罩面102和后罩面103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3和出风口4,采用“前进后出”的模式,优化了散热性能;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进气口3和出风口4均为若干平行设置的通槽。在前罩面102和后罩面103上均设置有灯带5,在高空飞行时开启则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高安全性。另外,如图1所示,上罩面101的尾部中间处向下凹陷,形成了导流部6,该导流部6能够将无人机飞行时的尾流空气从中导流出,从而降低机身受到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一通孔的罩体和用于密封所述通孔的盖体,所述罩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上罩面、前罩面、后罩面及两个侧罩面,所述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所述上罩面的尾部中间处向下凹陷形成导流部,所述两个侧罩面的后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一通孔的罩体和用于密封所述通孔的盖体,所述罩体具有一体成型的上罩面、前罩面、后罩面及两个侧罩面,所述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分别形成有进气口和出风口,所述上罩面的尾部中间处向下凹陷形成导流部,所述两个侧罩面的后部由碳纤维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除两个侧罩面的后部外,其它部位均由玻纤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出风口均为若干平行设置的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两头低、中间高的流线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型无人机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面和后罩面上均设置有灯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罗伟魏元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