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7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的上方,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下方,竖直调节机构包括减震机构、减震弹簧及减震器,减震机构包括上槽体、下槽体及用于连接上槽体和下槽体的连接组件;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柱、调节机构及定位板,支撑座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支撑柱设置在支撑座的上方;该装置可以保持座椅的稳定,进而保持人体的稳定,减小运动加速度对内耳前庭器的刺激,使人不至达到致晕阈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辅助零部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汽车广泛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但是汽车在为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晕动症。晕动症是由于机体对运动状态错误感知所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呕吐,冒冷汗,伴随严重腹泻,头晕脑胀等。每个人的内耳前庭器对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耐受性都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阈值,如果刺激超过这个限度,便会产生明显的晕车的症状。而敏感人群内耳调节能力较差,很容易达到致晕阈值,所以容易产生晕车症状。现在针对敏感人群提供的防晕办法一般有三种形式:1、晕车药;2、晕车贴;3、晕车眼镜。晕车药虽然有效但容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晕车贴的效果在具体使用中不明显,晕车眼镜的适应范围小而且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该装置可以保持座椅的稳定,进而保持人体的稳定,减小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惯性加速度对内耳前庭器的刺激,使人不至达到致晕阈值。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设置在座椅本体下方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的上方,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下方,竖直调节机构包括减震机构、减震弹簧及减震器,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槽体、下槽体及用于连接上槽体和下槽体的连接组件,所述下槽体设置在上槽体的下方,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柱、调节机构及定位板,所述支撑座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支撑座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调节轴套及固定球,所述固定球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上方,所述调节轴套套设在固定球的外部,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座上,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调节轴套相连,当调节组件工作时,调节轴套和固定球产生相对转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架,两个伸缩架平行设置在上槽体的两侧;所述减震器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所述减震器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器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减震器的外部,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进一步的,上槽体包括顶板及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四个限位板Ⅰ,四个限位板Ⅰ首尾依次相连,前后相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板Ⅰ上均设置有移动通道Ⅰ;下槽体包括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方的四个限位板Ⅱ,四个限位板Ⅱ首尾依次相连,前后相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板Ⅱ上均设置有移动通道Ⅱ。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架为X型伸缩架,伸缩架的顶端与上槽体相连,伸缩架的底端与下槽体相连,伸缩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移动架Ⅰ和移动架Ⅱ且两者在中部位置处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Ⅰ和移动架Ⅱ均为矩形架,该矩形架是由四个连杆首尾依次铰接组成;所述移动架Ⅰ顶部的连杆穿设在移动通道Ⅰ内,且该连杆通过移动块设置在移动通道Ⅰ内,移动块套设在该连杆上,该移动块可在移动通道Ⅰ内移动通道Ⅰ的长度方向沿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架Ⅰ底部的连杆穿设在移动通道Ⅱ内,该连杆通过移动块设置在移动通道Ⅱ内,该移动块可在移动通道Ⅱ内移动通道Ⅱ的长度方向沿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Ⅱ顶部的连杆穿设在移动通道Ⅰ内,且该连杆通过移动块设置在移动通道Ⅰ内,移动块套设在该连杆上,该移动块可在移动通道Ⅰ内移动通道Ⅰ的长度方向沿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架Ⅱ底部的连杆穿设在移动通道Ⅱ内,该连杆通过移动块设置在移动通道Ⅱ内,该移动块可在移动通道Ⅱ内移动通道Ⅱ的长度方向沿进行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若干个伸缩驱动机构,伸缩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调节轴套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本体通过连接杆与调节轴套相连,该连接杆的一端与调节轴套相连,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座椅本体相连;所述调节轴套的外部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座,若干个安装座与若干个伸缩驱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安装座内安装有端杆轴承,伸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端杆轴承相连,端杆轴承通过锁紧螺栓安装在安装座内。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个数为2个,两个伸缩驱动机构以固定球的中心为圆心,相距90°分布在调节轴套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轴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板安装在支撑座的上方,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在调节轴套的外壁上,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穿设在限位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专利中装置可以保持座椅竖直和水平方向的稳定,进而保持人体的稳定,减小竖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加速度对内耳前庭器的刺激,使人不至达到致晕阈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竖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伸缩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水平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从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去掉竖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水平调节机构在正常行驶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水平调节机构在急刹车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水平调节机构在起步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水平调节机构在急转弯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底板,101、限位板Ⅱ,102、移动通道Ⅱ,2、顶板,201、限位板Ⅰ,202、移动通道Ⅰ,3、移动架Ⅰ,4、移动架Ⅱ,5、移动块,6、减震器,7、减震弹簧,8、支撑座,9、支撑柱,10、固定球,11、调节轴套,1101、安装座,1102、锁紧螺栓,12、伸缩驱动机构,13、端杆轴承,14、定位板,1401、限位孔,15、定位杆,16、座椅本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根据附图可知,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6及设置在座椅本体16下方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的上方,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下方,竖直调节机构该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减震弹簧7及减震器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槽体、下槽体及用于连接上槽体和下槽体的连接组件,所述下槽体设置在上槽体的下方,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架,两个伸缩架平行设置在上槽体的两侧;同时,两个伸缩架也平行设置在下槽体的两侧;所述减震器6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所述减震器6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器6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7套设在减震器6的外部,所述减震弹簧7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7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6)及设置在座椅本体(16)下方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的上方,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竖直调节机构包括减震机构、减震弹簧(7)及减震器(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槽体、下槽体及用于连接上槽体和下槽体的连接组件,所述下槽体设置在上槽体的下方,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n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8)、支撑柱(9)、调节机构及定位板(14),所述支撑座(8)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所述支撑柱(9)设置在支撑座(8)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调节轴套(11)及固定球(10),所述固定球(10)固定设置在支撑柱(9)的上方,所述调节轴套(11)套设在固定球(10)的外部,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座(8)上,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调节轴套(11)相连,当调节组件工作时,调节轴套(11)和固定球(10)产生相对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30 CN 20192242865831.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6)及设置在座椅本体(16)下方的平衡装置,平衡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竖直调节机构的上方,竖直调节机构设置在座椅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竖直调节机构包括减震机构、减震弹簧(7)及减震器(6),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上槽体、下槽体及用于连接上槽体和下槽体的连接组件,所述下槽体设置在上槽体的下方,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
水平调节机构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水平调节机构包括支撑座(8)、支撑柱(9)、调节机构及定位板(14),所述支撑座(8)设置在上槽体的上方,所述支撑柱(9)设置在支撑座(8)的上方,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组件、调节轴套(11)及固定球(10),所述固定球(10)固定设置在支撑柱(9)的上方,所述调节轴套(11)套设在固定球(10)的外部,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支撑座(8)上,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调节轴套(11)相连,当调节组件工作时,调节轴套(11)和固定球(10)产生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伸缩架,两个伸缩架平行设置在上槽体的两侧;所述减震器(6)设置在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所述减震器(6)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器(6)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7)套设在减震器(6)的外部,所述减震弹簧(7)的顶部和上槽体相连,所述减震弹簧(7)的底部和下槽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其特征在于:上槽体包括顶板(2)及设置在顶板(2)下方的四个限位板Ⅰ(201),四个限位板Ⅰ(201)首尾依次相连,前后相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板Ⅰ(201)上均设置有移动通道Ⅰ(202);下槽体包括底板(1)及设置在底板(1)上方的四个限位板Ⅱ(101),四个限位板Ⅱ(101)首尾依次相连,前后相对称设置的两个限位板Ⅱ(101)上均设置有移动通道Ⅱ(1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为X型伸缩架,伸缩架的顶端与上槽体相连,伸缩架的底端与下槽体相连,伸缩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移动架Ⅰ(3)和移动架Ⅱ(4)且两者在中部位置处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晕车用自主平衡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Ⅰ(3)和移动架Ⅱ(4)均为矩形架,该矩形架是由四个连杆首尾依次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吴延峰张龙葛永帅张翠韩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