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6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包括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枪,在充电桩本体外侧还安装有雨量传感器,充电桩本体内还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GPS模块,GPS模块包括定位模块和测距模块,在充电桩本体外侧还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充电桩本体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上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固定块与连接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固定块的内部还开设有第二活动槽,第二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该设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价值,防止雨水落在充电桩和充电枪头上,防止设备短路漏电造成伤害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数是使用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较差,不像传统的加油汽车能及时的加油,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时间较长,所以新能源的充电桩得到了普及。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缺陷: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桩在户外给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仅仅是依靠着充电器上的保护套给汽车充电时进行保护,但是保护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容易老化,当下雨天的时候,保护套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会让充电枪的枪头和雨水接触,导致给汽车充电的时候容易短路,容易损坏枪头和汽车,造成极大程度的漏电伤害等,极大的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使用效果,而且在户外时很多新能源车不知道哪里配备有可供使用的充电桩,在必备使用时,无法合理利用现有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以及连接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充电枪(2),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支撑的底座(3),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还安装有用于感知雨量的雨量传感器(4),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内设有GPS模块(6),所述GPS模块(6)包括用于发射充电桩位置信号的定位模块(7)和用于测量使用者与充电桩本体之间距离的测距模块(8),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还安装有用于感知车辆到达指定位置的红外传感器(9),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上端开设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驾驶式新能源汽车用户外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1)以及连接在充电桩本体上的充电枪(2),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支撑的底座(3),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还安装有用于感知雨量的雨量传感器(4),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还安装有控制器(5),所述控制器(5)内设有GPS模块(6),所述GPS模块(6)包括用于发射充电桩位置信号的定位模块(7)和用于测量使用者与充电桩本体之间距离的测距模块(8),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外侧还安装有用于感知车辆到达指定位置的红外传感器(9),在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上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1),所述第一活动槽(11)内滑动安装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的左侧一端固定连接有斜块(13),所述限位板(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固定块(10)与连接板(14)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5)的推进端与连接板(1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0)的内部且处于第一活动槽(11)的下方还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6),所述第二活动槽(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雨板(17),在所述挡雨板(17)的下方还连接有推板(18),在所述推板(18)与固定块(10)之间还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9),所述挡雨板(17)的左侧一端开设有凹槽(20),所述挡雨板(17)的右侧与连接板(14)固定连接,所述凹槽(20)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世乐广东伺服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