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67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支撑板,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套设有缓冲层,充电桩本体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电动车辆进入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内时,配合PLC控制箱,使得导向机构运转,在导向机构的作用下,使得充电桩本体后移,进而使得充电桩本体与电动车辆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电动车辆与充电桩本体发生碰撞,为第一层防护层,为第二防护层,通过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可以极大的降低了充电桩本体被电动车辆撞击的概率;通过定位机构,可以快速的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拆装,便于该装置的运输,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具体为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在利用充电桩对电动车辆进行充电时,可能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使得电动车辆停车不到位,进而与充电桩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充电桩的本体受到损害,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和支撑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套设有缓冲层,所述充电桩本体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轴承,且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套设有缓冲层(3),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轴承(5),且轴承(5)的内圈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与支撑板(2)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5)的定位机构(6),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定位杆(601)和定位弹簧(602),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充电桩本体(1)前后移动的导向机构(7),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导轨(701)、固定杆(7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底部套设有缓冲层(3),所述充电桩本体(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轴承(5),且轴承(5)的内圈与转轴(4)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与支撑板(2)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5)的定位机构(6),所述定位机构(6)包括定位杆(601)和定位弹簧(602),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充电桩本体(1)前后移动的导向机构(7),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导轨(701)、固定杆(702)、连接块(703)、燕尾滑块(704)、第一移动轮(705)和电动伸缩杆(706),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一边侧且靠近缓冲层(3)顶端的部位嵌设有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8),所述充电桩本体(1)一侧且位于缓冲层(3)上方的部位固定设有PLC控制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箱(9)内设有PLC,所述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8)与PLC电性连接,所述PLC与电动伸缩杆(706)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撞击缓冲结构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6)还包括拉头(603),所述支撑板(2)内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弹簧(602)的一端与定位槽远离轴承(5)的一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事成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鑫通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