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17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包括机柜主体和含有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的机柜设备;机柜主体的前部设有冷通道,中部设有机架区,后部设有热通道,冷通道和热通道通过封闭隔板进行隔离;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均设置在机架区内;制冷单元将热通道中的热风吸收并转换成冷风释放到冷通道,冷通道中的冷风再流入到机架区进行冷却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集成在机柜主体的封闭空间内,比传统数据中心占用面小,安装布设方便快捷,使用安全,方便维护,在保证机柜内部正常的工作温度的同时,降低了制冷单元的能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缘计算数据中心机房的
,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
技术介绍
伴随着当前的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以及我们在家里、办公室以及其他环境对于无数的应用程序的广泛使用,使得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业务的消费正在改变企业数据中心的部署方式。而随着这些服务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多,数据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一般而言,距离数据中心越远,提供数字业务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带宽成本也就越高。更靠近使用点的数据中心称为边缘计算。现在大部分边缘计算数据中心还是采用诸如服务器机房和传统数据中心方案。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主要由机柜系统、配电系统、储能系统、制冷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各系统物料都需要零散采购,必然会导致采购周期长;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各组成系统不同,统一规划设计费用高,设计时间较长;目前大多数传统数据中心机房都需要人工去维护和定期巡检,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后,人工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小型传统数据中心机房一般都是采用中央空调和民用空调制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会导致IT业务量的不断增大,服务器的功耗也会随之增加,IT负载服务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最终导致空调的制冷量不断加大,电费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存在规划设计复杂,建设周期长,能耗大,运维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可以使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的结构精简,运维方便,安全节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包括机柜主体和包含有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的机柜设备;机柜主体的前部设有冷通道,中部设有机架区,后部设有热通道,冷通道和热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前部的封闭隔板进行隔离;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均设置在机架区内;制冷单元将热通道中的热风吸收并转换成冷风释放到冷通道,冷通道中的冷风再流入到机架区进行冷却降温。进一步地,制冷单元设置在机架区的底部,储电单元位于制冷单元的上方,不间断电源系统位于储电单元的上方,配电单元位于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上方。进一步地,还包括动环控制单元和应急散热系统,动环控制单元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后部上方,应急散热系统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柜门的下方和机柜主体的后部上方,动环控制单元与应急散热系统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监控单元,监控单元设置在前柜门上,监控单元与动环控制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应急散热系统包括、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及散热组件,监控单元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柜门上,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前柜门的下方,第二电动风阀设置在机柜主体后部上方,散热组件设置在第二电动风阀的下方,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散热组件及制冷单元均与括监控单元和动环控制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含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的温湿度检测单元,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机柜主体内前部上方和后部上方,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均与监控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可视状态警报灯和烟雾传感器,可视状态警报灯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部,烟雾传感器设置在热通道的顶板中部,可视状态警报灯和烟雾传感器均与监控单元电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含有门磁开关和照明灯的照明系统,门磁开关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的边框处,照明灯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的顶部,门磁开关和照明灯电连接。进一步地,机柜设备还包括电源分配单元,电源分配单元设置在柜机主体的后部。进一步地,还包括扎线板和理线架,扎线板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后部侧边上,理线架设置在机柜主体的前部上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集成在机柜主体的封闭空间内,比传统数据中心占用面小,安装布设方便快捷,使用安全,方便维护;同时,机柜主体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通道,经过制冷单元处理转化成冷风,排入到冷通道,冷风再使机柜主体内部的机架区降温,这样就完成了机柜内部的释热降温的循环,在保证机柜内部正常的工作温度的同时,降低了制冷单元的能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侧视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侧后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内部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体化智能机柜的结构示意图三;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急散热系统的工作电路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视状态警报灯的工作电路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监控单元的监控通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如图1-5所示,包括机柜主体1和包含有制冷单元21、储电单元22、不间断电源系统23及配电单元24的机柜设备2;机柜主体1的前部设有冷通道12,中部设有机架区13,后部设有热通道14,冷通道12和热通道14通过设置在机柜主体1前部的封闭隔板11进行隔离;制冷单元21、储电单元22、不间断电源系统23及配电单元24均设置在机架区13内。这样,本实施例将制冷单元21、储电单元22、不间断电源系统23及配电单元24集成在机柜主体1的封闭空间内,比传统数据中心占用面小,安装布设方便快捷,使用安全,方便维护;制冷单元21的吸风口与热通道14连通,冷风出口与冷通道12连通,机柜主体1内产生的热量通过热通道14,经过制冷单元21处理转化成冷风,排入到冷通道12,冷风再使机柜主体1内部的机架区13降温,这样就完成了机柜内部的释热降温的循环,在保证机柜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的同时,降低了制冷单元21的能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制冷单元21优选为机架式变频空调,吸收热量产生冷空气,使机柜主体1内部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储电单元22优选为机架式电池箱,可以存储电能,不间断电源系统23为柜机主体内的设备提供用电;当不间断电源系统23输入掉电时,电池箱内的电池会放电,经过不间断电源系统23内部转换后变成稳定的交流电给IT设备供电,可以保证IT设备在市电和备用电均停电的情况下可以正常运行。配电单元24优选为机架式配电箱,用于承接市电和备用电输入和输出,并起到分配电能和保护的作用。制冷单元21设置在机架区13的底部,储电单元22位于制冷单元21的上方,不间断电源系统23位于储电单元22的上方,配电单元24位于不间断电源系统23的上方。这样可以提升机柜主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减小其体积和占用面积。如图2、4和6所示,还包括动环控制单元3和应急散热系统5,动环控制单元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主体和包含有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的机柜设备;所述机柜主体的前部设有冷通道,中部设有机架区,后部设有热通道,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前部的封闭隔板进行隔离;所述制冷单元、所述储电单元、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及所述配电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架区内;所述制冷单元将所述热通道中的热风吸收并转换成冷风释放到所述冷通道,所述冷通道中的冷风再流入到所述机架区进行冷却降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主体和包含有制冷单元、储电单元、不间断电源系统及配电单元的机柜设备;所述机柜主体的前部设有冷通道,中部设有机架区,后部设有热通道,所述冷通道和所述热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前部的封闭隔板进行隔离;所述制冷单元、所述储电单元、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及所述配电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机架区内;所述制冷单元将所述热通道中的热风吸收并转换成冷风释放到所述冷通道,所述冷通道中的冷风再流入到所述机架区进行冷却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架区的底部,所述储电单元位于所述制冷单元的上方,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位于所述储电单元的上方,所述配电单元位于所述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环控制单元和应急散热系统,所述动环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的后部上方,所述应急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机柜主体的前柜门的下方和所述机柜主体的后部上方,所述动环控制单元与所述应急散热系统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设置在所述前柜门上,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动环控制单元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智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散热系统包括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及散热组件,所述第一电动风阀设置在所述前柜门的下方,所述第二电动风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吴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美世乐广东伺服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