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4248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该基于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料配方、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和培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培养基料的主要成分为小麦秸秆,可提高秸秆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培养基料的原料成本,且小麦秸秆和豆饼渣均经过半腐熟处理,有利于菌种菌丝直接进行营养吸收,且培养基料经过蒸汽高温灭菌处理,可防止培养袋在菌种菌丝发育初期被杂菌污染导致死亡,有效提高了菌丝的成活率,加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育
,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菇厂,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据相关网站调查统计,2010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世界70%。由全禾菌业、九发集团等单位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了中国食用菌生产水平。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华北平原一般以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为主,在夏收季节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时会产生大量的小麦麦茬和已被收割机进行粉碎排出的秸秆和谷壳,由于小麦麦茬留在田间会严重影响耕作和土地蓄水能力,农民一般都会将其进行焚烧处理,但田间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妨碍交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火灾,为保护环境,减少火灾的发生,近几年已经开始禁止焚烧秸秆,但禁止焚烧秸秆后,农民只能再费力将秸秆砍掉,堆积在村头路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侵占耕地,淋溶后污染水源,使水中富养化程度提高,随后政府实行补贴,将小麦麦茬在田地中打碎后,利用打垛机直接进行打垛处理,然后将其统一装箱运到造纸厂或饲料厂一类的工厂进行资源再利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原因,大量的秸秆垛还是会留在田间地头,无法进行资源再利用。当前我国用于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锯木屑、甘蔗渣等,随着产业发展,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原料价格不断上涨,食用菌产业已受到原料短缺及价格不断上涨的严重制约。例如:由于具备合理的营养结构和适宜的碳/氮比,棉籽壳是传统公认的较为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但随着棉籽壳价格的直线上升,使得食用菌的栽培成本大大增加,大部分非棉产区在考虑食用菌生产原料时不得不摒弃棉籽壳。因此,研究利用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培养基料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节本增益,还能减少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阐述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料配方、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和培养方法,培养方法为:S1、将培养基料利用已进行高温消毒的培养袋进行装料后,利用气缸在五倍大气压下进行压缩处理;S2、将已压缩完毕的培养袋种入食用菌菌丝,并将其放入培养架上,在24-27℃的环境下进行菌丝培养,隔两天检查一次,排除杂菌污染;S3、当菌丝发满时,根据菇种进行发菌管理,之后加强出菇管理,根据所选菇种的生物学特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合理调控;S4、在进行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时,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菇棚和培养架的消毒处理,消毒液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且避免直接对培养袋或小幼菇进行直接喷洒。优选的,所述培养基料配方以单个培养袋的质量组分为小麦秸秆60%-70%,豆饼渣5%-7%,玉米芯7%-10%,过磷酸钙1%-1.5%,石膏粉0.5%-1%,水14%-16%。优选的,所述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为:S1、将收集的小麦秸秆垛再次进行打碎处理,留出相对于豆饼10%的部分,将其余的部分加入10%的水,在26-30℃的环境下进行10-14天的半腐熟处理后,在阳光下晒干;S2、将豆饼粉碎后加60%的水,在加入10%小麦秸秆碎料后,在30-35℃的环境下,进行2-3天的半腐熟处理,在阳光下晒干;S3、将玉米芯粉碎后利用搅拌设备将小麦秸秆、豆饼渣、过磷酸钙和石膏粉与玉米芯进行统一混合搅拌处理,形成培养基料;S4、利用110-120℃的蒸汽对培养基料进行15-25min的高温灭菌处理后,自然冷却即可。优选的,所述培养袋的外侧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气孔。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压缩时,装料培养袋外侧设置有限制圆筒。(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培养基料的主要成分为小麦秸秆,可提高秸秆的资源利用率,且降低培养基料的原料成本,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2、本专利技术中培养基料的小麦秸秆和豆饼渣均经过半腐熟处理,有利于菌种菌丝直接进行营养吸收,且培养基料经过蒸汽高温灭菌处理,可防止培养袋在菌种菌丝发育初期被杂菌污染导致死亡,有效提高了菌丝的成活率,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的装料培养袋利用气缸进行压缩,可有效缩减内部空气含量和含水量,防止水分过多泡烂菌丝或空间过大使菌丝过度发育影响菌丝寿命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4、本专利技术中培养基料设置的玉米芯,在提供后续营养的基础上,可提供一定的保水效果,有效减少加水次数,降低劳动强度,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料配方、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和培养方法,培养方法为:S1、将培养基料利用已进行高温消毒的培养袋进行装料后,利用气缸在五倍大气压下进行压缩处理;S2、将已压缩完毕的培养袋种入食用菌菌丝,并将其放入培养架上,在24-27℃的环境下进行菌丝培养,隔两天检查一次,排除杂菌污染;S3、当菌丝发满时,根据菇种进行发菌管理,当所选菇种为白灵菇时,发菌温度24℃~26℃,之后在18℃~25℃进行30~50天后熟培养,菌袋生理成熟后低温温差刺激出菇,之后加强出菇管理,根据所选菇种的生物学特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合理调控,在白灵菇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应逐渐增加菇棚通气量,温度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光照强度150~300勒克斯;S4、在进行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时,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菇棚和培养架的消毒处理,消毒液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且避免直接对培养袋或小幼菇进行直接喷洒。培养基料配方以单个培养袋的质量组分为小麦秸秆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料配方、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为:/nS1、将培养基料利用已进行高温消毒的培养袋进行装料后,利用气缸在五倍大气压下进行压缩处理;/nS2、将已压缩完毕的培养袋种入食用菌菌丝,并将其放入培养架上,在24-27℃的环境下进行菌丝培养,隔两天检查一次,排除杂菌污染;/nS3、当菌丝发满时,根据菇种进行发菌管理,之后加强出菇管理,根据所选菇种的生物学特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合理调控;/nS4、在进行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时,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菇棚和培养架的消毒处理,消毒液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且避免直接对培养袋或小幼菇进行直接喷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料配方、培养基料的处理方法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方法为:
S1、将培养基料利用已进行高温消毒的培养袋进行装料后,利用气缸在五倍大气压下进行压缩处理;
S2、将已压缩完毕的培养袋种入食用菌菌丝,并将其放入培养架上,在24-27℃的环境下进行菌丝培养,隔两天检查一次,排除杂菌污染;
S3、当菌丝发满时,根据菇种进行发菌管理,之后加强出菇管理,根据所选菇种的生物学特性对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因子进行合理调控;
S4、在进行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时,每隔三天进行一次菇棚和培养架的消毒处理,消毒液使用已在食用菌上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且避免直接对培养袋或小幼菇进行直接喷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料配方以单个培养袋的质量组分为小麦秸秆60%-70%,豆饼渣5%-7%,玉米芯7%-10%,过磷酸钙1%-1.5%,石膏粉0.5%-1%,水14%-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锰
申请(专利权)人:砀山野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