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00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包括安装连接柱、连接件、垫圈、辅助孔、减震过渡环、下套筒、注液盘、刀头、缓震柱、注液口、固定卡柱和集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连接柱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位的晃动,从而避免加工位置的大范围偏移,辅助孔防止该毛刺去除工具的侧向移位,提高毛刺的去除精度,使其定位更加准确,减震过渡环减少由连接件传递到下一级的震动,减少刀头的位移偏差,保证加工精度,且便于安装与拆卸,注液盘和集液管防止液体流通不均匀,方便快速对刀头进行相关处理,且对内部液体进行束流,方便流通。

A deburring tool for machin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具体为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属于机床零件

技术介绍
机械零件上的毛刺,有些是由于切削加工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有些是铸造、模锻等加工的飞边,还有些是焊接挤出的残料,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领域中,对机械零件制造精度要求的提高和机构设计的微型化,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开始对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方法进行研究。虽然现有的毛刺去除工具种类繁多,且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毛刺去除工具由于机械的刚性和机械定位的偏差,容易导致加工误差和次品率增加,其二、现有的毛刺去除工具刀头容易发生钝化,且润滑不方便和不全面,其三、现有的毛刺去除工具由于机床震动过大容易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导致产品和零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包括安装连接柱、连接件、垫圈、辅助孔、减震过渡环、下套筒、注液盘、刀头、缓震柱、注液口、固定卡柱和集液管;所述安装连接柱设立在连接件的上表面上,并与机床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呈缺角圆柱状空心结构安装在减震过渡环的上方,所述垫圈套放在安装连接柱的顶面上,所述辅助孔呈圆孔状结构开设在连接件的缺角面上,所述减震过渡环安装在连接件和下套筒之间,所述下套筒呈圆柱状空腔结构固定在减震过渡环和注液盘之间,所述注液盘呈空心圆盘状结构安置于下套筒的下方,所述刀头一体化连接在固定卡柱上,所述缓震柱设立在连接件内部,将安装连接柱底部包围,所述注液口均匀开设在注液盘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卡柱固定在刀头的上方,位于集液管的下方,所述集液管安插在注液盘底部,并位于固定卡柱的上方。优选的,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位的晃动,从而避免加工位置的大范围偏移,所述安装连接柱贯穿连接件的上表面,其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缓震柱内,缓震柱周围接触有多辅助柱,且安装连接柱顶端粘接套放有垫圈。优选的,为了防止该毛刺去除工具的侧向移位,提高毛刺的去除精度,使其定位更加准确,所述辅助孔开设在连接件缺角的截面上,且每个辅助孔内壁内侧均设有等距螺纹。优选的,为了减少由连接件传递到下一级的震动,减少刀头的位移偏差,保证加工精度,且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减震过渡环呈封闭圆柱状结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且其上下两端面上均焊接有弹簧。优选的,为了方便对刀头进行清洗和冷却,防止倾倒的液体外溢,节约液体资源,所述注液盘底部开设有出液口,其环侧面上均匀开设有等规格的注液口,且每一个注液口坡度向下。优选的,为了防止液体流通不均匀,方便快速对刀头进行相关处理,且对内部液体进行束流,方便流通,所述集液管呈空心圆管状结构上端安插在注液盘底部出液口出处,其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卡柱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设计合理,安装连接柱贯穿连接件的上表面,其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缓震柱内,缓震柱周围接触有多辅助柱,且安装连接柱顶端粘接套放有垫圈,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位的晃动,从而避免加工位置的大范围偏移,辅助孔开设在连接件缺角的截面上,且每个辅助孔内壁内侧均设有等距螺纹,防止该毛刺去除工具的侧向移位,提高毛刺的去除精度,使其定位更加准确,减震过渡环呈封闭圆柱状结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且其上下两端面上均焊接有弹簧,减少由连接件传递到下一级的震动,减少刀头的位移偏差,保证加工精度,且便于安装与拆卸,注液盘底部开设有出液口,其环侧面上均匀开设有等规格的注液口,且每一个注液口坡度向下,方便对刀头进行清洗和冷却,防止倾倒的液体外溢,节约液体资源,集液管呈空心圆管状结构上端安插在注液盘底部出液口出处,其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卡柱的上方,防止液体流通不均匀,方便快速对刀头进行相关处理,且对内部液体进行束流,方便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刀头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连接柱,2、连接件,3、垫圈,4、辅助孔,5、减震过渡环,6、下套筒,7、注液盘,8、刀头,9、缓震柱,10、注液口,11、固定卡柱和12、集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包括安装连接柱1、连接件2、垫圈3、辅助孔4、减震过渡环5、下套筒6、注液盘7、刀头8、缓震柱9、注液口10、固定卡柱11和集液管12;所述安装连接柱1设立在连接件2的上表面上,并与机床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2呈缺角圆柱状空心结构安装在减震过渡环5的上方,所述垫圈3套放在安装连接柱1的顶面上,所述辅助孔4呈圆孔状结构开设在连接件2的缺角面上,所述减震过渡环5安装在连接件2和下套筒6之间,所述下套筒6呈圆柱状空腔结构固定在减震过渡环5和注液盘7之间,所述注液盘7呈空心圆盘状结构安置于下套筒6的下方,所述刀头8一体化连接在固定卡柱11上,所述缓震柱9设立在连接件2内部,将安装连接柱1底部包围,所述注液口10均匀开设在注液盘7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卡柱11固定在刀头8的上方,位于集液管12的下方,所述集液管12安插在注液盘7底部,并位于固定卡柱11的上方。所述安装连接柱1贯穿连接件2的上表面,其下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缓震柱9内,缓震柱9周围接触有多辅助柱,且安装连接柱1顶端粘接套放有垫圈3,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减少连接部位的晃动,从而避免加工位置的大范围偏移,所述辅助孔4开设在连接件2缺角的截面上,且每个辅助孔4内壁内侧均设有等距螺纹,防止该毛刺去除工具的侧向移位,提高毛刺的去除精度,使其定位更加准确,所述减震过渡环5呈封闭圆柱状结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且其上下两端面上均焊接有弹簧,减少由连接件2传递到下一级的震动,减少刀头8的位移偏差,保证加工精度,且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注液盘7底部开设有出液口,其环侧面上均匀开设有等规格的注液口10,且每一个注液口10坡度向下,方便对刀头8进行清洗和冷却,防止倾倒的液体外溢,节约液体资源,所述集液管12呈空心圆管状结构上端安插在注液盘7底部出液口出处,其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固定卡柱11的上方,防止液体流通不均匀,方便快速对刀头8进行相关处理,且对内部液体进行束流,方便流通。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时,首先进行安装,将安装连接柱1安装在机床上,将零件固定好,确定好加工位置,使用辅助定位棒安装在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柱(1)、连接件(2)、垫圈(3)、辅助孔(4)、减震过渡环(5)、下套筒(6)、注液盘(7)、刀头(8)、缓震柱(9)、注液口(10)、固定卡柱(11)和集液管(12);所述安装连接柱(1)设立在连接件(2)的上表面上,并与机床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2)呈缺角圆柱状空心结构安装在减震过渡环(5)的上方,所述垫圈(3)套放在安装连接柱(1)的顶面上,所述辅助孔(4)呈圆孔状结构开设在连接件(2)的缺角面上,所述减震过渡环(5)安装在连接件(2)和下套筒(6)之间,所述下套筒(6)呈圆柱状空腔结构固定在减震过渡环(5)和注液盘(7)之间,所述注液盘(7)呈空心圆盘状结构安置于下套筒(6)的下方,所述刀头(8)一体化连接在固定卡柱(11)上,所述缓震柱(9)设立在连接件(2)内部,将安装连接柱(1)底部包围,所述注液口(10)均匀开设在注液盘(7)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卡柱(11)固定在刀头(8)的上方,位于集液管(12)的下方,所述集液管(12)安插在注液盘(7)底部,并位于固定卡柱(1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加工用零件毛刺去除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连接柱(1)、连接件(2)、垫圈(3)、辅助孔(4)、减震过渡环(5)、下套筒(6)、注液盘(7)、刀头(8)、缓震柱(9)、注液口(10)、固定卡柱(11)和集液管(12);所述安装连接柱(1)设立在连接件(2)的上表面上,并与机床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2)呈缺角圆柱状空心结构安装在减震过渡环(5)的上方,所述垫圈(3)套放在安装连接柱(1)的顶面上,所述辅助孔(4)呈圆孔状结构开设在连接件(2)的缺角面上,所述减震过渡环(5)安装在连接件(2)和下套筒(6)之间,所述下套筒(6)呈圆柱状空腔结构固定在减震过渡环(5)和注液盘(7)之间,所述注液盘(7)呈空心圆盘状结构安置于下套筒(6)的下方,所述刀头(8)一体化连接在固定卡柱(11)上,所述缓震柱(9)设立在连接件(2)内部,将安装连接柱(1)底部包围,所述注液口(10)均匀开设在注液盘(7)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定卡柱(11)固定在刀头(8)的上方,位于集液管(12)的下方,所述集液管(12)安插在注液盘(7)底部,并位于固定卡柱(1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特钢集团山东鹰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