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修复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66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包括修复器主体、套管和骨针,套管设置在修复器主体的下端,骨针设置在套管内,修复器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骨针在套管空腔内滑动的驱动结构,骨针下端突出套管外部的穿刺部分呈预定的弯曲形状,骨针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和用于带动缝线的带线口,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柱体、复位机构和定位装置,传动柱体位于修复器主体内下端与骨针上端相连且可以在受力情况下自由下移,复位机构位于修复器主体内传动柱体的下端并可以驱动传动柱体在修复器主体内上移,定位装置位于修复器主体上且设置有对传动柱体的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的作用。在用骨针进行穿刺和退出时可以单人操作,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肩袖修复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肩袖撕裂手术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肩袖修复器械。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针对病理症状发展出了各种医疗器械,肩袖修复器械是一种帮助外科医生将缝线穿过骨头的工具,特别是适用于需将经骨缝线沿非直线“路径”穿过的诸多手术。在采用具有形状记忆的柔性线而穿过待缝线组织的区域时,现有的对应器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操作的难度比较高,多人的配合操作也需要做够的技巧和默契程度,对此种器械的推广和实用有一定阻碍,实用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肩袖修复器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包括修复器主体、套管和骨针,所述套管设置在修复器主体的下端,所述骨针设置在套管内,所述修复器主体内部设置有驱动骨针在套管空腔内滑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骨针下端突出套管外部的穿刺部分呈预定的弯曲形状,所述骨针的末端设置有尖端和用于带动缝线的带线口,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柱体、复位机构和定位装置,所述传动柱体位于修复器主体内下端与骨针上端相连且可以在受力情况下自由下移,所述复位机构位于修复器主体内传动柱体的下端并可以驱动传动柱体在修复器主体内上移,所述定位装置位于修复器主体上且设置有对传动柱体的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的作用。在用骨针进行穿刺和退出时可以单人操作,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是:所述修复器主体内设置有圆柱形空腔,所述传动柱体位于圆柱形空腔内且可以同轴移动,所述复位机构位于圆柱形空腔内传动柱体下端,所述修复器主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圆柱形空腔连通的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内设置有可以沿上通孔移动的推动柱,所述套管设置在修复器主体的下端,所述骨针的上端穿过下通孔和复位机构与传动柱体的下端中心位置相连,所述传动柱体的外柱面上设置有多阶环绕外凸的凸台,所述凸台为斜边由传动柱体的外柱面斜向上的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凸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卡柱、定位转动杆、第一定位弹簧和定位装置壳体,所述定位装置壳体靠近修复器主体一侧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卡柱位于第一定位孔靠近修复器主体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弹簧位于第一定位孔内远离修复器主体一侧且对第一卡柱施加朝向修复器主体的弹力,所述定位装置壳体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竖直连通的矩形孔,所述转动杆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将其转动固定在矩形孔内的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第一卡柱靠近第一定位弹簧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突出矩形孔位于定位装置壳体上方,所述第一卡柱朝向修复器主体一端设置有与凸台的斜面匹配的第一卡头,所述修复器主体上与第一卡头对应位置设置有可容第一卡头移动的第一水平通孔。敲击推动柱即可实现骨针的穿刺,拨动转动杆即可实现骨针的退出。进一步的是:所述定位装置壳体上第一定位孔上方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设置有可以在其内滑动的第二卡柱,所述第二卡柱上与矩形孔对应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活动孔,所述转动杆的上端穿过活动孔,所述第二卡柱朝向修复器主体一端端设置有与凸台的斜面匹配的第二卡头,所述修复器主体上与第二卡头对应位置设置有可容第二卡头移动的第二水平通孔,所述第二卡柱上与活动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卡柱贯穿孔,所述定位装置壳体一侧与第二卡柱贯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水平连通到第二定位孔的腰型孔,所述转动杆上与第二卡柱贯穿孔对应位置设置有转动杆贯穿孔,所述定位装置壳体的腰型孔一侧设置有功能切换杆,所述功能切换杆的一端穿过腰型孔、第二卡柱贯穿孔和转动杆贯穿孔将第二卡柱和转动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卡头上套设有对第二卡头施加远离修复器主体方向力的第二定位弹簧。有效控制骨针的退出长度,可以逐段退出也可以一次性退出,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进一步的是:所述修复器主体上设置有多个竖直方向的通槽,所述传动柱体上与通槽对应位置水平设置有一端位于通槽中的限位柱。防止骨针在移动过程中出现转动。进一步的是:所述修复器主体上设置有瞄准器,所述瞄准器包括支撑架、定位针套筒和定位针,所述支撑架一端固定在修复器主体上,所述定位针套筒固定在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定位针位于定位针套筒内,所述定位针突出定位针套筒的下端与骨针下端弯曲部分共面并位于尖端的曲线运动路径的一点上。确定骨针上尖端穿过的点,用带线口将缝线带到预设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修复器主体去掉内部和定位装置内部的部分主视图;图3为定位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定位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定位装置去掉定位装置壳体后的主视图。图中标记为:修复器主体100、传动柱体110、凸台111、复位机构120、定位装置130、第一卡柱131、转动杆132、第一定位弹簧133、定位装置壳体134、第一定位孔135、矩形孔136、第一转动轴137、第一卡头138、转动杆贯穿孔139、推动柱140、第二定位孔151、第二卡柱152、活动孔153、第二卡头154、腰型孔156、第二定位弹簧157、通槽160、限位柱170、功能切换杆180、套管200、骨针300、尖端311、带线口312、支撑架410、定位针套筒420、定位针4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包括修复器主体100、套管200和骨针300,所述套管200设置在修复器主体100的下端,所述骨针300设置在套管200内,所述修复器主体100内部设置有驱动骨针300在套管200空腔内滑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骨针300下端突出套管200外部的穿刺部分呈预定的弯曲形状,所述骨针300的末端设置有尖端311和用于带动缝线的带线口312,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柱体110、复位机构120和定位装置130,所述传动柱体11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下端与骨针300上端相连且可以在受力情况下自由下移,所述复位机构12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传动柱体110的下端并可以驱动传动柱体110在修复器主体100内上移,所述定位装置13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上且设置有对传动柱体110的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的作用。复位机构120为为弹簧,也可以是其它中空的弹性器件。骨针300为超弹性形状记忆材料制成,例如镍钛合金等,骨针300具有合金的特定的记忆形状,在骨针300离开套管200后,突出套管200的终端部分始终呈现出预定曲线形状。在使用时手动轻敲使传动柱体110受到向下的力,传动柱体110下移带动骨针300在套管200内滑动,骨针300的尖端311在滑出套管200后曲线移动穿过骨缝,带线口312带着缝线移动到预设位置,此时传动柱体110压缩复位机构120,复位机构120对传动柱体110施加向上的力,在退出骨针300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定位装置130开关,传动柱体110在复位机构120向上力的驱使下向上移动,带动骨针300上移退出骨缝向套管200内退回,在使骨针300下移的过程中一只手握住修复器主体100,另一只直接用小锤敲击传动柱体110上的连接件就可以逐步将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器主体(100)、套管(200)和骨针(300),所述套管(200)设置在修复器主体(100)的下端,所述骨针(300)设置在套管(200)内,所述修复器主体(100)内部设置有驱动骨针(300)在套管(200)空腔内滑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骨针(300)下端突出套管(200)外部的穿刺部分呈预定的弯曲形状,所述骨针(300)的末端设置有尖端(311)和用于带动缝线的带线口(312),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柱体(110)、复位机构(120)和定位装置(130),所述传动柱体(11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下端与骨针(300)上端相连且可以在受力情况下自由下移,所述复位机构(12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传动柱体(110)的下端并可以驱动传动柱体(110)在修复器主体(100)内上移,所述定位装置(13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上且设置有对传动柱体(110)的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的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器主体(100)、套管(200)和骨针(300),所述套管(200)设置在修复器主体(100)的下端,所述骨针(300)设置在套管(200)内,所述修复器主体(100)内部设置有驱动骨针(300)在套管(200)空腔内滑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骨针(300)下端突出套管(200)外部的穿刺部分呈预定的弯曲形状,所述骨针(300)的末端设置有尖端(311)和用于带动缝线的带线口(312),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传动柱体(110)、复位机构(120)和定位装置(130),所述传动柱体(11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下端与骨针(300)上端相连且可以在受力情况下自由下移,所述复位机构(12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内传动柱体(110)的下端并可以驱动传动柱体(110)在修复器主体(100)内上移,所述定位装置(130)位于修复器主体(100)上且设置有对传动柱体(110)的上下移动进行定位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肩袖修复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器主体(100)内设置有圆柱形空腔,所述传动柱体(110)位于圆柱形空腔内且可以同轴移动,所述复位机构(120)位于圆柱形空腔内传动柱体(110)下端,所述修复器主体(10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圆柱形空腔连通的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内设置有可以沿上通孔移动的推动柱(140),所述骨针(300)的上端穿过下通孔和复位机构(120)与传动柱体(110)的下端中心位置相连,所述传动柱体(110)的外柱面上设置有多阶环绕外凸的凸台(111),所述凸台(111)为斜边由传动柱体(110)的外柱面斜向上的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凸台,所述定位装置(130)还包括第一卡柱(131)、定位转动杆(132)、第一定位弹簧(133)和定位装置壳体(134),所述定位装置壳体(134)靠近修复器主体(100)一侧设置有水平的第一定位孔(135),所述第一卡柱(131)位于第一定位孔(135)靠近修复器主体(100)一侧,所述第一定位弹簧(133)位于第一定位孔(135)内远离修复器主体(100)一侧且对第一卡柱(131)施加朝向修复器主体(100)的弹力,所述定位装置壳体(134)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孔(135)竖直连通的矩形孔(136),所述转动杆(13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将其转动固定在矩形孔(136)内的第一转动轴(137),所述转动杆(132)的下端与第一卡柱(131)靠近第一定位弹簧(133)一端转动相连,所述转动杆(1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朝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永旭精密五金制品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