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板的分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350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偏光板分级的方法。首先,提供一偏光板,且于偏光板上选择一第一量测范围A↓[1],然后对此偏光板进行一初始量测;接下来,对偏光板进行一变温步骤,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与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最后将复原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减掉初始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再除以净色度差值,以得到偏光板分级指数;藉此,依据该偏光板分级指数Q值的高低将偏光板分成不同的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该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测量出二偏光板净色度差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偏光板分级指数,该指数的高低可以做为一种依据,对偏光板进行分级。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可携式电视、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并已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成为显示器的主流,而偏光板10(Polarizing Sheet)或称为偏光膜(Polarizing Film)为其关键零部件之一。如图1A所示,偏光板10的功能在于过滤掉非特定方向的光,成为特定方向的光(偏极化光)。基于一片LCD配置上下两片偏光板10,而上下两片偏光板10的极化光互成90度,则通过下方偏光板10的光,恰不能通过上方偏光板10(呈现暗黑色),但若透过电压调控中间层液晶20旋转方向,可引导极化光方向再转变90度而通过上方偏光板10(呈现明亮白色),将可使面板呈现光线明暗变化,如图1B所示。简言之,偏光板10的主要作用是将一般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非偏极化光)产生偏极化光,使进入液晶20的光成为偏极化光。然而,受限于偏光板10本身材料的特性原因,偏光板10在组装或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色度不均(Mura)的问题,其中尤以边角色度不均(edge mura)的情形最常发生,如图2所示,可知明暗的差距极大与颜色的不均匀分布,大约分为M1’、M2’、M3’与M4’四个区分出来的色块。由于色度不均的问题在现今偏光板10市场上缺乏一个公认的检测标准,每一家厂商所检测的标准不一,对于其它厂商所检测的结果也无法认同,常常造成买方与卖方彼此间的困扰,因此,市场上极需要一种标准化的偏光板分级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测量出二偏光板净色度差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偏光板分级指数,该指数的高低可以做为一种依据,对偏光板进行分级。其具体计算是通过测量偏光板变温后(耐候测试)的色度差值减掉偏光板初始状态的色度差值所得到的净色度差值除以偏光板初始状态的色度差值所得的数值做为偏光板分级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光板分级方法,藉由测量偏光板变温后(耐候测试)的lux(勒克司,为一照度单位,即呎-烛光,英文为foot-candle缩写为fc,定义为一工作面上接受的入射光通量密度,英文为illuminance;单位转换1fc=10.76lux)差值减掉偏光板初始状态的lux差值所得到的净lux差值除以偏光板初始状态的色度差值所得的数值做为偏光板分级依据。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偏光板分级方法步骤是首先,提供一偏光板,且于偏光板上选择一第一量测范围A1,然后对此偏光板进行一初始量测,于X1℃下,将偏光板置放Y1小时后再测量此第一量测范围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1max(lux)与Z1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1,W1=Z1max-Z1min。接下来,对偏光板进行一变温量测,于X2℃下,将偏光板置放Y2小时后(X2≠X1)测量第一量测范围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2max与Z2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2,W2=Z2max-Z2min,最后将变温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2减掉初始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1,再除以净色度差值W1以得到偏光板分级指数Q,Q=(W2-W1)/(W1),藉此,依Q值的高低将偏光板分成不同的等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提供一种偏光板分级方法,藉由测量偏光板经变温后(耐候测试)再复原到室温下的色度差值减掉偏光板初始状态的色度差值所得到的净色度差值除以偏光板初始状态的色度差值所得的数值做为偏光板分级依据。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偏光板分级方法的步骤是首先,提供一偏光板,且于偏光板上选择一第一量测范围A1,然后对此偏光板进行一初始量测,于X1℃下,将偏光板置放Y1小时后再测量此第一量测范围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1max(lux)与Z1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1,W1=Z1max-Z1min。接下来,对偏光板进行一变温步骤,于X2℃下,将该偏光板置放Y2小时(X2≠X1),再对此偏光板进行一复原量测,于X3℃下,将偏光板置放Y3小时后测量第一量测范围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3max与Z3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3,W3=Z3max-Z3min,最后将复原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3减掉初始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1,再除以净色度差值W1以得到偏光板分级指数Q,Q=(W3-W1)/(W1),藉此,依Q值的高低将偏光板分成不同的等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诸多优点将通过下列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参照所附图,而被完全的揭露。附图说明图1A到图1B为显示已知液晶及偏光板产生明暗效果示意图;图2为显示已知偏光板边角色度不均(edge mura)的示意图;图3A、图3B为显示量测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得的二样品的色差分布示意图;图3C为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图4A、图4B、图4C为显示量测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得的三样品的色差分布示意图; 图4D为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图中符号说明10偏光板20液晶300 偏光板S300 开始步骤S310 初始量测步骤S320 变温步骤S330 分级步骤400 偏光板S400 开始步骤S410 初始量测步骤S420 变温步骤S430 复原量测步骤S440 分级步骤X 温度Y 时间Zmax最大色度值Zmin最小色度值W 净色度差值Q 偏光板分级指数A1第一量测范围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其中,附图中各元件并不一定依照实际尺寸绘制。某些尺度与其它部份相关的尺度比被夸张的表示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以帮助熟悉此技艺的相关人士了解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 如图3A、图3B所示,为显示量测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得的二样品色差分布示意图,图3C为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图3A-1、图3A-2与图3B-1、图3B-2的横轴与纵轴分别定义为测量偏光板面积大小距离与测量得到的色度值,且图3A-1、图3A-2与图3B-1、图3B-2分别显示二样品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色差分布示意图,即图3A-1与图3B-1所示在第一种状态(25℃与0小时),A样品与B样品的色差分布示意图;图3A-2与图3B-2所示在第二种状态(80℃与24小时),A样品与B样品的色差分布示意图。如图3C所示,步骤S300,首先,提供一偏光板300,并于偏光板300上选择一第一量测范围A1,本实施例中,第一量测范围A1的面积相等于偏光板300的面积;步骤S310,对偏光板300进行一初始量测,于X1℃下,将该偏光板300置放Y1小时后再测量该第一量测范围A1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1max(lux)与Z1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1,即W1=Z1max-Z1min,X1可为当地室温,本实施例中为25℃,Y1可为0~24小时,在此为0小时(本次步骤可参考图3A-1与图3B-1所示);步骤S320,再对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板分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提供一偏光板;于该偏光板上选择一第一量测范围A↓[1];对该偏光板进行一初始量测,于X↓[1]℃温度下,将该偏光板置放Y↓[1]小时后,再测量该第一量测范围,以 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1max]与Z↓[1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1],W↓[1]=Z↓[1max]-Z↓[1min];再对该偏光板进行一变温量测,于X↓[2]℃温度下(X↓[2]≠X↓[1]),将该偏光 板置放Y↓[2]小时后再测量该第一量测范围以获得一最大色度值Z↓[2max]与Z↓[2min]最小色度值,且两者相减后得到净色度差值W↓[2],W↓[2]=Z↓[2max]-Z↓[2min];以及将变温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 [2]减掉初始量测步骤中所得到净色度差值W↓[1],再除以净色度差值W↓[1]以得到偏光板分级指数Q((W↓[2]-W↓[1])/(W↓[1])=Q),以将该偏光板予以分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瑞琪郑尧中
申请(专利权)人: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