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盐碱地种植芨芨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33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重盐碱地人工种植芨芨草的技术,包含:整地、播种、种植等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盐碱地,调整盐碱地植被的结构,扩大盐碱地植被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草促工,为工业造纸行业解决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尤其是一种在重盐碱地种植芨芨草的技术。
技术介绍
芨芨草是一种在荒漠和盐碱地中广泛生长的野生植物,尤其是在北方荒漠中,在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桔杆还是一种良好的造纸原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其自然生长繁殖受到很多条件限制,速度很慢,加之人类的大量采伐,使得芨芨草资源日益涸竭,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速了环境的荒漠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尤其是一种在重盐碱地种植芨芨草的技术,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盐碱地,调整盐碱地植被的结构,扩大盐碱地植被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草促工,为工业造纸行业解决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本专利技术特点是包含以下过程整地将土地深耕25~30cm,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播种按每亩0.4-1.6公斤的播种量,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4~9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叶龄前,地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即可。上述的条播行距可以为30~70cm。播种出苗后,芨芨草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可以按30~9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最好按50~7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上述的播种最好在育苗床中进行选择总盐含量小于5.1%,PH值低于10.0,最佳值分别为总盐含量小于2.4%和PH值低于9.0,打成边长3~6米的畦子做苗床,将苗床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将种子与细砂按1∶4~7的配比拌匀,按15~30厘米行距条播,覆土深度1--2cm,每亩地下种0.8~1.6Kg,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3至20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苗床的土壤要有足够的水分,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宜,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沙地中按30~90cm行距、30~90cm株距移植,移植后随即浇透水,一个月内保持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移栽后三至七周时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上述的移栽株距最好为50~70cm,行距为50~70cm。本专利技术可以大面积综合利用盐碱地,调整盐碱地植被的结构,扩大盐碱地植被覆盖面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草促工,为工业造纸行业解决原料来源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木材的耗用量,缓解造纸原料紧张的局面,降低草浆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原料品质,增加企业综合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整地将土地深耕30cm,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播种按每亩0.5公斤的播种量,将种子与细沙按1∶7的配比拌匀,按行距60cm条播,覆土深度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播种后土地见干则喷洒水1次,土地湿润不薄于3cm土壤厚度直到两叶一心叶龄,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即可。当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6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果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实施例2整地将土地深耕25cm,并按每亩土地施15Kg尿素作底肥,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播种按每亩0.7公斤的播种量,将种子与细沙按1∶6的配比拌匀,按行距50cm条播,覆土深度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播种后土地见干则喷洒水1次,土地湿润不薄于3cm土壤厚度直到两叶一心叶龄,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即可。当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7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如果有缺苗地段则从苗密地段挖苗进行移栽。实施例3整地将土地深耕30cm,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按70cm行距开深度为30cm的沟备用。选择总盐含量小于4.0%,PH值低于9.0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边长4×6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2Kg,先将种子与细砂按1∶4的配比拌匀,按行距20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见干则浇水,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1天喷洒透水一次,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准,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上述备耕好的大田中按株距50cm植于距沟底一半处,移栽后随即浇水,一个月内视土地情况,见干则洒水,保持土壤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栽苗1个月后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1次。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选择总盐含量小于2.4%,PH值低于8.5,土壤性质较好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打成边长4×4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Kg,将种子与细砂按1∶4的配比拌匀,按行距20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2cm。实施例5整地将土地深耕30cm并按每亩土地施25Kg尿素作底肥,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按70cm行距开深度为30cm的沟备用。选择总盐含量小于5.1%,PH值低于10.0的地块,翻耕、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后,打成边长6×6米的畦子备做苗床,每亩地下种1.6Kg,将种子与细砂按1∶6的配比拌匀,按行距15厘米条播,覆土深度1.5cm,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见干则浇水,出苗后幼苗长高约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挖苗前1天浇透水一次,以挖出的芨芨草根部土壤不松散为准,挖苗时以根部为中心,直径>9厘米,挖苗深度>15厘米,铁铲竖直向下入土,连根带土一起挖出,在上述备耕好的大田中按株距40cm植于距沟底一半处,移栽后随即浇水,一个月内视土地情况,见干则洒水,保持土壤潮湿,之后5~10天浇一水,三水后30~40天浇一水。栽苗1个月后根据幼苗成活情况补苗1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其特征是包含以下过程:整地:将土地深耕25~30cm,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播种:按每亩0.4-1.6公斤的播种量,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4~9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叶龄前,地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人工种植芨芨草技术,其特征是包含以下过程整地将土地深耕25~30cm,耕后及时耙平耱碎并用镇压器镇压,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播种按每亩0.4-1.6公斤的播种量,播前将种子与细沙按1∶4~9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后随即用镇压器镇压;种植幼苗生长到两叶一心叶龄前,地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到三叶叶龄后,5~10天浇一次,三水后一个月浇一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条播行距为30~70cm。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大田中播种出苗后,芨芨草幼苗生长至10~30厘米高度时,按30~9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按50~70厘米的株距进行间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芨芨草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在育苗床中进行选择总盐含量小于5.1%,PH值低于10.0,土壤性质较好的地块,打成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盟甫刘吉堂周树春王新民刘丽英薛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