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1066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8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种苗培育: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5‑8代繁育后移至温室内炼苗,待幼苗长到20-30厘米;(2)土地准备:能够满足机械化作业、灌溉要求、除草及深耕;(3)移栽:选择合适的时间以种苗移栽方式种植,移栽密度为0.8‑1平方米一株;(4)田间管理:浇灌和除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在盐碱荒漠土地上大规模种植成活率达93.6%‑97.2%,生物产量达到4.2‑5.6吨(含水量18%以下的干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技术种植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芦竹(Arundo donax)一种生物质能源植物,是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植物,世界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芦竹产量高,株型高大,第一年可生长到2-4米,第二年以后可生长到4-6米,茎的直径为2-3厘米,亩产4-6吨(含水量18%以下的干草)。每年收割一到两次,利用年限15年以上。热卡量高,每公斤干草的燃烧值为3500-4100大卡、纤维和半纤维含量高等优点为真正的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生物质能提供了可再生且高效益的原料,是名符其实的能源草。同时,芦竹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土壤PH3.5--PH9都可以生长;其大簇可深扎的根系,不仅该改良土壤的物理特性,而且可产生大量有机物使土壤变得肥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芦竹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种苗培育: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5-8代繁育后移至温室内炼苗,待幼苗长到20-30厘米;(2)土地准备:能够满足机械化作业、灌溉要求、除草及深耕;(3)移栽:选择合适的时间以种苗移栽方式种植,移栽密度为0.8-1平方米一株;(4)田间管理:浇灌和除草。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芦竹种苗生产在无菌车间进行。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炼苗基质选用草炭:蛭石=1:1。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除草深耕是指对于大片荒地种植前用除草剂消灭野草,并深翻30-50厘米,将土块压碎,晾晒后使用。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合适的时间为4-9月。优选地,所述4-9月间需要土层20cm厚度地温10℃以上。优选地,所述步骤(3)的种苗移栽方式为幼苗的苗穴带土取出,大田苗穴事先挖好,移栽时带土幼苗上部比大田穴坑平面低5-8厘米。优选地,所述种苗移栽采用手工或蔬菜秧苗栽种机进行。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除草为芦竹移栽2天后施用一次丁草胺40%有效成分浓度1800毫升/hm2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和冒出新芽后喷施一次五氟硫草胺。优选地,所述步骤(4)浇灌为3-15天浇一次水。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该方法为种苗培育、土地准备、移栽、田间管理、收割和贮运步骤完成。该方法在河北沧州地区、北京昌平地区盐碱荒漠土地进行了规模种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在盐碱荒漠土地上大规模种植成活率达93.6%-97.2%,生物产量达到4.2-5.6吨(含水量18%以下的干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芦竹在盐碱荒漠地区规模种植方法,与同类技术比较其创新点为:(1)用本种植方法可以在可以在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优质芦竹苗,由于苗的生产完全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另外太空芦竹本身也含有水杨酸成分,因此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农药。(2)芦竹移栽田间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93.6%-97.2%。第一年可生长到2-4米,第二年以后可生长到4-6米,茎的直径为2-3厘米,亩产4.2-5.6吨(含水量18%以下的干草)。每年收割一到两次,利用年限15年以上。(3)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并向现代化农业田间管理方向发展,目前已在盐碱荒漠地上成功种植了500亩。本种植方法适用于种植土地pH范围5.4-9.5的盐碱荒漠土地。(4)种植后的除草由传统的人工除草优化为化学除草,使用本方法后种植第一年地表均无杂草出现。种植后第二年,由于芦竹良好的分蘖能力,基本可将土壤封闭,无需再进行除草。本种植方法有效的提供芦竹生长速度,提高生物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所属的盐碱荒漠土地芦竹规模种植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1)种苗培育:由于芦竹不能靠种子繁殖,传统的种苗繁育主要是通过根蘖,很难达到规模种植对于种苗的需求。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培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5-8代繁育,种苗生产在无菌车间进行;无菌苗还要在温室内培养长壮炼苗,炼苗基质选用草炭:蛭石=1:1。待幼苗长到20-30厘米,即可向大田移栽。(2)土地准备:规模种植平地最好,可以有缓坡,但要能实施机械化作业。对于大片种植地要设计田间运输道路网,对于年降雨量低于600毫米的地区,为了保证产量应设灌溉设施。对于大片荒地种植前用除草剂消灭野草,并深翻30厘米,将土块压碎,晾晒后使用。(3)种植时间:芦竹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种植,春季种植一般土层20-30cm厚度地温10℃以上即可种植,一般在4-5月种植;夏秋季种植一般在6月至9月中旬。(4)移栽:芦竹以种苗移栽方式种植,移栽密度为0.8-1平方米一株。幼苗的苗穴应带土取出,大田苗穴应事先挖好,移栽时带土幼苗上部应比大田穴坑平面低5厘米左右,土壤干燥应适当浇水,促进根部生长。待主苗干枯又在主苗周边冒出新芽,说明苗已成活。苗的移栽可以用手工进行,也可以使用普通的蔬菜秧苗栽种机。(5)田间管理:秧苗移栽后第一年的管理很重要,主要工作是除草。除草方法是芦竹移栽后2d施用一次丁草胺40%有效成分浓度1800毫升/hm2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和冒出新芽后喷施一次五氟硫草胺,除草剂能防除直播田绝大多数杂草,且效果明盈。当种植基地遇有干旱情况时,要适当浇灌,以保证根部正常生长。芦竹第一年生长每平方米会分蘖20-30株,株高会达到2-4米,夏末秋初结穗,结穗后生长速度会减慢,可适时收割,收割时应留15厘米左右的茬口。南方地区收割后还会长出新芽,入冬后进行第二次收割,这一次嫩草适于作饲料使用。芦竹生长第二年每平方米可以分蘖到50-60株,株高会长到4-6米,基地已经封闭,不需要特殊的维护,干旱时适当浇灌就可以了。对于大面积的基地需要派专人看护,保证安全。(6)收割和储存:芦竹的收割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应在植株长穗之后进行,这时的燃烧值、纤维素指标可以保证其性能。收割后的芦竹可以就地晾晒,这项工作可以从第一年的九月到第二年的三月连续进行。实施例1此样地布设在沧州市盐山县边务乡,耕层土壤含盐量0.2-0.6%,实验面积10亩。(1)种苗培育:在田间取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培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6代繁育,种苗生产在无菌车间进行;无菌苗还要在温室内培养长壮炼苗,炼苗基质选用草炭:蛭石=1:1。待幼苗长到20厘米,即可向大田移栽。(2)土地准备:3月下旬,并深翻30厘米,将土块压碎,晾晒后使用。(3)种植时间:4月10日对芦竹幼苗进行定植。(4)移栽:移栽密度为每平方米一株。幼苗的苗穴应带土取出,先挖好苗穴,移栽时带土幼苗上部应比大田穴坑平面低5厘米左右,土壤干燥应适当浇水,促进根部生长。(5)田间管理:芦竹移栽后2天施用一次丁草胺40%有效成分浓度1800毫升/hm2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和冒出新芽后喷施一次五氟硫草胺。定植后每半月浇一次水,之后根据雨水情况适时浇水指导幼苗萌新枝成活。(6)收割:9月中旬芦竹结穗,平均分蘖28.5株,株高平均3.4米。10月下旬,开始使用机械收割,留15厘米左右的茬口。实施例2此样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种苗培育: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5‑8代繁育后移至温室内炼苗,待幼苗长到20-30厘米;(2)土地准备:能够满足机械化作业、灌溉要求、除草及深耕;(3)移栽:选择合适的时间以种苗移栽方式种植,移栽密度为0.8‑1平方米一株;(4)田间管理:浇灌和除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种苗培育:以芦竹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芦竹种苗进行5-8代繁育后移至温室内炼苗,待幼苗长到20-30厘米;(2)土地准备:能够满足机械化作业、灌溉要求、除草及深耕;(3)移栽:选择合适的时间以种苗移栽方式种植,移栽密度为0.8-1平方米一株;(4)田间管理:浇灌和除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芦竹种苗生产在无菌车间进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炼苗基质选用草炭:蛭石=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竹在盐碱荒漠土地规模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除草深耕是指对于大片荒地种植前用除草剂消灭野草,并深翻30-50厘米,将土块压碎,晾晒后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竹在盐碱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硕赵辉刘宝平李静刘敏鹿金颖刘次次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