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滕林佳专利>正文

花生丰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6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理技术促使花生丰产的方法,属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在花生苗期生长过程中,人为的使子叶茎内的导管与筛管上下输送水分、养分及光合产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解决花生幼苗生长期内地上与地下争水、争肥、争光合产物的矛盾,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调节蔓叶与果针荚果的协调生长,加强光合产物在子房柄和子房内的积累,促使果针缩短、增粗,下针齐,收获时果多、果饱,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一般增产15%-30%,是一种独特新颖、高效高益、省力省心、无需投资的科学种植新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植物种植

技术介绍
花生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农民们使用了很多办法,施肥、灭虫、除草,精心管理,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采取的清棵蹲苗及七十年代采取的AnM等先进栽培法,对提高花生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大规模覆盖薄膜生产作业的兴起,清棵蹲苗及AnM栽培法都不能使用,薄膜下的土壤水、肥充足,促使花生茎叶旺长,导致花生的茎基节长,果针细,果针入土距离远,下针时间不一齐,致使结果时果实双仁率、饱果率低,生芽、过熟残果、烂果、秕果现象较多,花生品质差、产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过改变花生生长过程中的生理机能来控制蔓叶的旺长速度,促使果针缩短、增粗,下针齐,从而收获时果多、果饱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控制以下技术因素而实现的a、种植要求精选一级优良品种,在足墒的条件下进行单粒播种,播种后覆盖薄膜,在种子顶部的薄膜上盖压膜泥土1-2cm;b、实施时间春花生在出苗后20-40天内,夏花生在出苗后10-30天内;c、实施部位在第一侧根与子叶间的子叶茎;d、实施方法在上述(b)的实施时间内,用手握住茎叶基部,将子叶茎旋转90°-120°,随即茎叶复原;e、在实施上述(d)步骤后,按照正常种植花生的方法管理,直至收获。花生蔓叶与荚果协调生长是实现花生高产的核心。目前花生生产出现秕果、过熟残果、烂果多的现象,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果针质量及其入土早晚而产生的,如果控制不当,约减产17.5%左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花生苗期生长过程中,人为的扭伤子叶茎(即胚茎),使子叶茎内的导管与筛管上下输送水分、养分及光合产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样便产生两个作用。一是根系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向上输送受阻,促使根系扩大自身生长范围,侧根数量增加,根系发达;另外,茎叶得不到充足的水分,抑制蔓叶旺长,促使茎基节缩短,从而缩短果针入土距离;二是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向下输送受阻,大部分积累在花生的茎基节间,使子房柄显著增粗,长出的果针质量高,下针齐,收获时果多、果饱、残损果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属于国际上统称的“PT”法,即英文Physiology(生理)Technology(技术)的英文缩写,意思是用生理理论来研究植物生理功能以促进植物协调生长的增产措施,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的生理性增产技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PT”旋转技术,可以解决花生幼苗生长期内地上与地下争水、争肥、争光合产物的矛盾,达到控上促下的目的,调节蔓叶与果针荚果的协调生长,加强光合产物在子房柄和子房内的积累,促使果针缩短、增粗,下针齐,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与现有花生增产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是科学性的制高点,是一种独特新颖、高效高益、省力省心、非投资的科学种植新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结果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地解释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花生苗期生长的示意图。参见附图,花生出苗后,当主茎上生出第一对对侧枝5和第二互生侧枝9成十字形时,即进入团棵期,在团棵期内,第一对对侧枝5和第二互生侧枝9的长势是最重要的,在其上长出的果针约占总果针数的70%-90%,果针质量直接影响到花生产量,同时茎基节2的高度对果针入土也有较大的影响,团棵期大约为10-15天,之后进入始花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团棵期至始花期这段时间内实施为最佳期。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步,种植要求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前提,一般来说,要精选无病无残的一级优良品种做种子,在足墒的条件下进行单粒播种,足墒指的是土壤含水量为15%-30%左右,播种后覆盖薄膜6,在薄膜6上再覆盖一层压种子顶膜泥土7,厚度约为1-2cm,这样可以确保花生子叶1出土;第二步,播种完毕,按常规管理,待出苗后开始计算实施时间,实施时间是本专利技术技术的基本条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过早,幼苗太小,产生的光合产物太少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过迟,花生苗的茎基节2和侧枝基节8基本形成,再实施本专利技术的“PT”旋转技术已起不到增产的作用,一般条件下,实施时间掌握在春花生出苗后20-40天内,夏花生出苗后10-30天内较为适宜;但是,花生从播种到出苗,往往因气候、品种、土质、墒情所影响,其生育期出现不一,这时就必须把握准物候期,看天、看地、看长相,因苗而言,对症实施,观察幼苗生长,待幼苗进入团棵期直至始花期结束,这段时间为最佳实施时间;第三步,实施部位是本专利技术技术的关键,必须把握准,不然不会起到良好效果,准确的实施部位是在第一侧根4与子叶1之间的子叶茎3,也称之为胚茎;第四步,在上述三个步骤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即可实施,方法是手握住花生幼苗的子叶以上的茎叶基部,使子叶茎3旋转90°-120°,然后放开手,茎叶自动回复原状;实施时,针对薄膜生产的实情特点,可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将覆膜下的幼苗抠出薄膜外,几天后顺便清理剩留在膜内的侧枝,使其全部露出膜外时,即可同时实施本专利技术“PT”处理;二是对生长发育较好的地块,在符合实施时间及天气良好的条件下,可边抠(把茎叶全部抠出膜外)边实施该法,这样省工省时,但必须看天、看地、看苗情,如天热温度高,则必须加大顶部薄膜的眼孔,以利于通气、亮苗,防止灼伤。第五步,实施完毕后继续对花生幼苗按照常规方法管理,直至收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实地种植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地点试验分别在责任田、科协示范园、联合共建的大田中进行。2、试验品种以花17、8802-1为种植品种。3、试验方法(1)、1997年在责任田内种植,面积为1.0亩,分成两个种植小区,八个重复进行对比实验,4月18日同时选一级种粒进行单粒播种,平均行距40cm,株(穴)距10cm,亩种16500株;5月23日进行本专利技术的“PT”旋转技术处理,之后对两个种植小区进行常规生产管理,观察并记录花生的生长长相直至收获;(2)、1998年在科协示范园内用同样方法进行试验,面积为2亩,4月22日播种,6月6日进行本专利技术“PT”旋转技术处理;(3)、1999年移到联合共建大田中进行试验,面积扩大为4亩,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4月25日进行单粒播种,6月19日进行本专利技术“PT”旋转技术处理,观看长相,做记录,直至收获;上述三个试验例至收获时,用五点出样法各取代表植株进行对比考察鉴定。4、试验结果(1)、实施本专利技术“PT”旋转法对花生茎蔓及果针的影响实施“PT”技术处理后,损伤了子叶茎内大部分的导管与筛管,使根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上下输送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产生了两个作用,其一,增加了侧根数量,扩大了根系生长范围;其二,促使花生的茎基节和果针的缩短,控制了早期花下针速度,增加了光合产物向果针的积累,致使子房柄显著增粗,果针质量高,入土齐,收获时果多、果饱、烂果及生芽果显著减少,具体试验数据见表1表1实施“PT”旋转法对茎蔓、果针、根系生长的影响 (2)、实施本专利技术“PT”旋转法对产量结果的影响1997年至1999年三年试验,实施“PT”技术与对照组试验对比,荚果分别增产18.7%、23.2%和21.6%,单株结果数量、果重、及过熟残果差异较为明显,具体试验数据见表2 表2实施“PT”旋转法对结果、产量的影响 5、讨论实施“PT”旋转法后,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生理技术促使花生丰产的方法,通过控制以下技术因素而实现:a、种植要求:精选一级优良品种,在足墒的条件下进行单粒播种,播种后覆盖薄膜,在种子顶部的薄膜上盖压膜泥土1-2cm;b、实施时间:春花生在出苗后20-40天内,夏花生在 出苗后10-30天内;c、实施部位:第一侧根与子叶间的子叶茎;d、实施方法:在上述(b)的实施时间内,用手握住茎叶基部,将子叶茎旋转90°-120°,随即茎叶复原;e、在实施上述(d)步骤后,按照正常种植花生的方法管理,直至收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生理技术促使花生丰产的方法,通过控制以下技术因素而实现a、种植要求精选一级优良品种,在足墒的条件下进行单粒播种,播种后覆盖薄膜,在种子顶部的薄膜上盖压膜泥土1-2cm;b、实施时间春花生在出苗后20-40天内,夏花生在出苗后10-30天内;c、实施部位第一侧根与子叶间的子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林佳滕海燕李万良
申请(专利权)人:滕林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