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327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三极管主体、基极引脚、发射极引脚、集电极引脚、内橡胶套、绝缘外壳、定位孔、定位柱、绝缘端盖、防护外壳、框形限位槽、限位框、外橡胶套、凸台、防护夹框、连接孔、连接柱、压紧螺孔、压紧螺钉、绝缘压板、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第三引出孔、环形限位槽、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和限位环;该发明专利技术设置内橡胶套、外橡胶套、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并增设绝缘外壳、绝缘端盖和绝缘压板,从而提高了三极管的防水性能和绝缘性能,避免了遇水后极易漏电的问题,防止三极管出现短路、发热、电火花起火或鼓胀爆炸等情况,提高了三极管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极管
,具体为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然而,传统的三极管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不具备防水功能,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电问题,导致三极管发生短路、发热、电火花起火或鼓胀爆炸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缩短了三极管的使用寿命;其二,结构简单,防护性能差,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力损伤,不可避免的缩短了三极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包括三极管主体、基极引脚、发射极引脚、集电极引脚、内橡胶套、绝缘外壳、定位孔、定位柱、绝缘端盖、防护外壳、框形限位槽、限位框、外橡胶套、凸台、防护夹框、连接孔、连接柱、压紧螺孔、压紧螺钉、绝缘压板、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第三引出孔、环形限位槽、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和限位环,所述三极管主体顶部的中心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极引脚、发射极引脚和集电极引脚,且三极管主体嵌装在内橡胶套顶部的中心,所述内橡胶套嵌装在绝缘外壳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外壳和内橡胶套的顶部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嵌装有绝缘端盖,所述绝缘端盖、内橡胶套和绝缘外壳从上到下依次嵌装在防护外壳顶部的中心,所述防护外壳通过框形限位槽和限位框固定嵌装在外橡胶套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端盖顶部的中心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套接有防护夹框,所述防护外壳和防护夹框的顶部通过连接孔、连接柱、压紧螺孔和压紧螺钉固定嵌装有绝缘压板,所述绝缘压板、凸台和绝缘端盖底部的中心和两侧通过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第三引出孔和环形限位槽分别嵌装有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和限位环。一种防水型三极管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注塑;步骤二,压铸;步骤三,攻丝;步骤四,组装;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将适量的橡胶材料放入注塑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定位孔的内橡胶套、具有框形限位槽的外橡胶套以及具有限位环的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接着将适量的塑料材料放入注塑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定位柱的绝缘外壳、具有定位孔和凸台的绝缘端盖以及具有连接柱、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和第三引出孔的绝缘压板;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适量的金属材料放入压铸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限位框和连接孔的防护外壳以及具有连接孔的防护夹框;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一中制好的绝缘压板放置到攻丝机上,在连接柱上钻出预制形状的压紧螺孔;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先将步骤一中制好的内橡胶套、外橡胶套、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第三橡胶套、绝缘外壳、绝缘端盖和步骤二中制好的防护外壳、防护夹框以及步骤三中制好的绝缘压板一齐放置到组装台上,再将预制的具有基极引脚、发射极引脚和集电极引脚的三极管主体嵌入内橡胶套中,并将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分别套接在基极引脚、发射极引脚和集电极引脚上,接着将内橡胶套嵌入绝缘外壳中,通过使定位柱嵌入定位孔中和限位环嵌入框形限位槽中将绝缘端盖盖在内橡胶套和限位环上,使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分别嵌入第一引出孔、第二引出孔和第三引出孔中,再将绝缘外壳、内橡胶套和绝缘端盖嵌入防护外壳中,并将防护夹框套在凸台上,最后通过使连接柱嵌入连接孔中,将绝缘压板盖在防护夹框上,并通过使预制的压紧螺钉嵌入压紧螺孔中,将防护外壳、防护夹框和绝缘压板固定在一起,再通过使限位框嵌入框形限位槽中,将外橡胶套包覆在防护外壳上,制成防水型三极管。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八个,分别开设在内橡胶套和绝缘端盖顶部的四角,且定位孔的内部嵌装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有八个,分别设置在绝缘外壳顶部的四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环形限位槽设置有三个,分别开设在绝缘端盖底部的中心和两侧,且环形限位槽的内部嵌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置有三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的侧面底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框形限位槽设置有一个,开设在外橡胶套内壁的顶端,且框形限位槽的内部嵌装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设置有一个,且限位框设置在防护外壳侧面的顶端。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八个,分别开设在防护外壳和防护夹框顶部的四角,且连接孔的内部嵌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绝缘压板底部的四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螺孔设置有四个,均开设在连接柱底部的中心,且压紧螺孔嵌装有压紧螺钉,所述压紧螺钉设置有四个。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出孔设置有三个,分别开设在绝缘压板、凸台和绝缘端盖顶部的中心,且第一引出孔的内部嵌装有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设置有一个,套接在基极引脚上,且第一橡胶套的底部与三极管主体顶部的中心相接触。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引出孔设置有三个,分别开设在绝缘压板、凸台和绝缘端盖顶部的一侧,且第二引出孔的内部嵌装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橡胶套设置有一个,套接在发射极引脚上,且第二橡胶套的底部与三极管主体顶部的一侧相接触。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引出孔设置有三个,分别开设在绝缘压板、凸台和绝缘端盖顶部的另一侧,且第三引出孔的内部嵌装有第三橡胶套,所述第三橡胶套设置有一个,套接在集电极引脚上,且第三橡胶套的底部与三极管主体顶部的另一侧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设置内橡胶套、外橡胶套、第一橡胶套、第二橡胶套和第三橡胶套,并增设绝缘外壳、绝缘端盖和绝缘压板,从而提高了三极管的防水性能和绝缘性能,避免了遇水后极易漏电的问题,防止三极管出现短路、发热、电火花起火或鼓胀爆炸等情况,提高了三极管的安全性能;增设防护外壳和防护夹框,从而提高了三极管的防护性能,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三极管受外力损伤的问题,延长了三极管的使用寿命;设置定位柱、限位框、连接柱、压紧螺钉和限位环,采用榫卯和螺钉结合的连接方式,从而方便人员对绝缘外壳、绝缘端盖、防护外壳、防护夹框和绝缘压板进行安装和拆卸,省时省力,降低了三极管的维护成本,进一步延长了三极管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绝缘端盖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中:1、三极管主体;2、基极引脚;3、发射极引脚;4、集电极引脚;5、内橡胶套;6、绝缘外壳;7、定位孔;8、定位柱;9、绝缘端盖;10、防护外壳;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包括三极管主体(1)、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集电极引脚(4)、内橡胶套(5)、绝缘外壳(6)、定位孔(7)、定位柱(8)、绝缘端盖(9)、防护外壳(10)、框形限位槽(11)、限位框(12)、外橡胶套(13)、凸台(14)、防护夹框(15)、连接孔(16)、连接柱(17)、压紧螺孔(18)、压紧螺钉(19)、绝缘压板(20)、第一引出孔(21)、第二引出孔(22)、第三引出孔(23)、环形限位槽(24)、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第三橡胶套(27)和限位环(28),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主体(1)顶部的中心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和集电极引脚(4),且三极管主体(1)嵌装在内橡胶套(5)顶部的中心,所述内橡胶套(5)嵌装在绝缘外壳(6)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外壳(6)和内橡胶套(5)的顶部通过定位孔(7)和定位柱(8)嵌装有绝缘端盖(9),所述绝缘端盖(9)、内橡胶套(5)和绝缘外壳(6)从上到下依次嵌装在防护外壳(10)顶部的中心,所述防护外壳(10)通过框形限位槽(11)和限位框(12)固定嵌装在外橡胶套(13)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端盖(9)顶部的中心设置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套接有防护夹框(15),所述防护外壳(10)和防护夹框(15)的顶部通过连接孔(16)、连接柱(17)、压紧螺孔(18)和压紧螺钉(19)固定嵌装有绝缘压板(20),所述绝缘压板(20)、凸台(14)和绝缘端盖(9)底部的中心和两侧通过第一引出孔(21)、第二引出孔(22)、第三引出孔(23)和环形限位槽(24)分别嵌装有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第三橡胶套(27)和限位环(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型三极管,包括三极管主体(1)、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集电极引脚(4)、内橡胶套(5)、绝缘外壳(6)、定位孔(7)、定位柱(8)、绝缘端盖(9)、防护外壳(10)、框形限位槽(11)、限位框(12)、外橡胶套(13)、凸台(14)、防护夹框(15)、连接孔(16)、连接柱(17)、压紧螺孔(18)、压紧螺钉(19)、绝缘压板(20)、第一引出孔(21)、第二引出孔(22)、第三引出孔(23)、环形限位槽(24)、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第三橡胶套(27)和限位环(28),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主体(1)顶部的中心和两侧分别设置有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和集电极引脚(4),且三极管主体(1)嵌装在内橡胶套(5)顶部的中心,所述内橡胶套(5)嵌装在绝缘外壳(6)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外壳(6)和内橡胶套(5)的顶部通过定位孔(7)和定位柱(8)嵌装有绝缘端盖(9),所述绝缘端盖(9)、内橡胶套(5)和绝缘外壳(6)从上到下依次嵌装在防护外壳(10)顶部的中心,所述防护外壳(10)通过框形限位槽(11)和限位框(12)固定嵌装在外橡胶套(13)顶部的中心;所述绝缘端盖(9)顶部的中心设置有凸台(14),所述凸台(14)上套接有防护夹框(15),所述防护外壳(10)和防护夹框(15)的顶部通过连接孔(16)、连接柱(17)、压紧螺孔(18)和压紧螺钉(19)固定嵌装有绝缘压板(20),所述绝缘压板(20)、凸台(14)和绝缘端盖(9)底部的中心和两侧通过第一引出孔(21)、第二引出孔(22)、第三引出孔(23)和环形限位槽(24)分别嵌装有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第三橡胶套(27)和限位环(28)。


2.一种防水型三极管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注塑;步骤二,压铸;步骤三,攻丝;步骤四,组装;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将适量的橡胶材料放入注塑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定位孔(7)的内橡胶套(5)、具有框形限位槽(11)的外橡胶套(13)以及具有限位环(28)的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和第三橡胶套(27),接着将适量的塑料材料放入注塑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定位柱(8)的绝缘外壳(6)、具有定位孔(7)和凸台(14)的绝缘端盖(9)以及具有连接柱(17)、第一引出孔(21)、第二引出孔(22)和第三引出孔(23)的绝缘压板(20);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将适量的金属材料放入压铸机中,热熔成液态后,再注入预制形状的模具中,分别成型出具有限位框(12)和连接孔(16)的防护外壳(10)以及具有连接孔(16)的防护夹框(15);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将步骤一中制好的绝缘压板(20)放置到攻丝机上,在连接柱(17)上钻出预制形状的压紧螺孔(18);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先将步骤一中制好的内橡胶套(5)、外橡胶套(13)、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第三橡胶套(27)、绝缘外壳(6)、绝缘端盖(9)和步骤二中制好的防护外壳(10)、防护夹框(15)以及步骤三中制好的绝缘压板(20)一齐放置到组装台上,再将预制的具有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和集电极引脚(4)的三极管主体(1)嵌入内橡胶套(5)中,并将第一橡胶套(25)、第二橡胶套(26)和第三橡胶套(27)分别套接在基极引脚(2)、发射极引脚(3)和集电极引脚(4)上,接着将内橡胶套(5)嵌入绝缘外壳(6)中,通过使定位柱(8)嵌入定位孔(7)中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