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一次侧电压高、电流大且运行额定参数干差万别,导致对一次系统进行测量或控制的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装置均无法直接接入,因此一次侧大电流需利用电流互感器进行隔离,才能让二次继电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能够安全准确地获取电气一次回路电流信息。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把大电流变成小电流,将连接在继电器及测量仪器仪表的二次回路与一次电流的高压系统隔离,并将一次电流变换到5A或1A标准的二次电流值。电流互感器的极性与电流保护密切相关,若其任何一侧的引出端子出错,都会使二次侧电流相位变化180度。当电流互感器极性错误时,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中差动保护发生拒动或误动,从而造成系统失稳解列或系统潮流异变而使AVC、AGC系统发生误动等严重后果出现。因此,有必要对电流互感器的极性进行准确识别,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过带负荷测试仪进行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但该方法容易导致误判,且效率低,尤其是在一二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在电网系统的技改工程完成投产后,获取变压器带负荷运行时录波器所产生的主变故障录波图;其中,所述主变故障录波图上形成有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和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波形;/n步骤S2、对所述主变故障录波图中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和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波形的各相电流幅值及相位角进行矢量分析,且在判定所得主变故障录波图的矢量分析结果与预设规程要求相一致时,认定录波器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正确,且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在变压器两侧的极性均设置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电网系统的技改工程完成投产后,获取变压器带负荷运行时录波器所产生的主变故障录波图;其中,所述主变故障录波图上形成有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和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波形;
步骤S2、对所述主变故障录波图中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和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波形的各相电流幅值及相位角进行矢量分析,且在判定所得主变故障录波图的矢量分析结果与预设规程要求相一致时,认定录波器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正确,且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在变压器两侧的极性均设置正确;
步骤S3、待当前二次侧设备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后,在当前二次侧设备上,得到相应的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电压数据及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电压数据,并对当前二次侧设备所得的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电压数据及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电压数据进行矢量分析,得到当前二次侧设备的矢量分析结果;
步骤S4、若当前二次侧设备的矢量分析结果与主变故障录波图的矢量分析结果相一致,则认定当前二次侧设备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正确;反之,则认定当前二次侧设备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错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判定所得主变故障录波图的矢量分析结果与预设规程要求不一致时,则调整录波器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直至所得主变故障录波图的矢量分析结果与预设规程要求相一致为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待认定当前二次侧设备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错误后,并根据录波器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调整当前二次侧设备接入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及主变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极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矢量分析结果均是以ABC中某相电压波形相位角为0的时刻作为参考时刻,对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及主变低压侧三相电流波形各自在所述参考时刻的各相电流幅值及相位角进行矢量分析并以矢量图展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极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二次侧设备为继电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嘉俊,王世祥,刘自华,谷斌,赖天德,樊新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