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772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6
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机构10、电连接器30及保护盖体20,充电机构10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充电磁场能够为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机构10,保护盖体20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第二保护面,保护盖体20具有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保护盖体20于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201;电连接器30能够在保护盖体20处于盖合位置时位于避让槽201内,并在保护盖体20处于支撑位置时与电源插接。本无线充电器通过使得保护盖体20转动连接于充电机构10使得当保护盖体20位于支撑位置时,能够对智能穿戴设备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智能穿戴设备脱离感应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智能穿戴设备和生活的联系愈发紧密,受众率也越来越高,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智能体验,比如智能手表在兼顾钟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提供步数计算、距离计算、卡路里计算、时间提醒、呼叫提醒、数据同步、睡眠监测、闹钟等功能,更有高端产品还能够提供心率监测、GPS定位、轨迹记录、拍照遥控、就座提醒等进阶功能,用户可24小时穿戴,当需要充电时,可平放于无线充电器上,但这就要求无线充电器水平放置,若电源插口竖直方向延伸,则需将无线充电器也竖直插接,此时智能手表由于重力作用易与无线充电器的感应区域脱离而对位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竖直插接时智能穿戴设备易脱离感应区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包括:充电机构,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所述充电磁场能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电连接器,与所述充电机构电连接,并位于所述充电机构的前侧,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充电机构供电;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机构,所述保护盖体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所述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所述保护盖体具有所述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所述保护盖体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盖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保护盖体于所述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盖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而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能够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壳体的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壳体于其上表面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为所述感应区域提供充电磁场,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控制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用于感应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为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充电。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开设有均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电连接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插接座,一所述插接座正对一所述插接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座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或HDMI接口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翻转座,所述感应片连接于所述翻转座,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翻转座具有与所述底座呈夹角设置的分离位置以及与所述底座贴合的贴合位置,所述翻转座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分离位置与所述贴合位置之间切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翻转座适配的适配槽,所述翻转座能够在其位于所述贴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适配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插接孔开设于底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具有翻转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翻转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座具有所述容置腔,所述感应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插接孔开设于所述翻转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区域为圆形区域。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开设于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保护部以及连接于所述保护部的转动耳,所述转动耳转动连接于所述轴孔,所述避让槽开设于所述保护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贯穿至所述保护部的后端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充电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部前方的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于其前端开设有所述连接孔,所述电连接器凸出于所述转接部的前端面,所述转接部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所述轴孔,所述保护盖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转动耳,两所述转动耳分别转动连接于一所述轴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DC接口座、Lightning接口座、MicroUSB接口座,或,USB-Type-C插头、USB-Type-B插头、DC插头、Lightning插头、MicroUSB插头。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无线充电器通过将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插接,使得充电机构能够对放置于感应区域的智能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充电壳体,防止保护盖体与充电壳体分离,避免保护盖体丢失。当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时,第二保护面朝下,电连接器位于避让槽内,保护盖体得以保护电连接器免受外界磕碰,也防止电连接器落灰,当保护盖体位于支撑位置时,电连接器露出并得以与电源插接,第一保护面与充电机构的感应区域所在面大致垂直,当本无线充电器竖直插入电源插口时,充电机构的感应区域超向水平方向,第一保护面朝上,当智能穿戴设备的底面抵靠于感应区域时,其下侧面能够抵靠于保护盖体的第一保护面,保护盖体此时对智能穿戴设备起到了支撑作用,防止智能穿戴设备脱离感应区域,保证无线充电器能够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稳定充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翻转座位于贴合位置;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支撑位置,翻转座位于贴合位置;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保护盖体位于盖合位置,翻转座位于分离位置;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充电机构;101、感应区域;102、适配槽;103、插接孔;104、连接孔;105、容置腔;106、翻转腔;107、轴孔;11、充电壳体;111、底座;1111、充电部;1112、转接部;112、翻转座;12、充电控制器;121、控制板;122、感应片;20、保护盖体;201、避让槽;21、保护部;22、转动耳;30、电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n充电机构,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所述充电磁场能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n电连接器,与所述充电机构电连接,并位于所述充电机构的前侧,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充电机构供电;/n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机构,所述保护盖体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所述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所述保护盖体具有所述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所述保护盖体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盖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保护盖体于所述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n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盖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而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能够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充电器,用于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机构,用于在其上表面的感应区域形成充电磁场,所述充电磁场能够为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电连接器,与所述充电机构电连接,并位于所述充电机构的前侧,所述电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以为所述充电机构供电;
保护盖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充电机构,所述保护盖体具有第一保护面及与所述第一保护面相背对的第二保护面,所述保护盖体具有所述第二保护面朝前的支撑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面朝下的盖合位置,所述保护盖体通过相对于所述充电机构转动而在所述支撑位置与所述盖合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保护盖体于所述第二保护面开设有避让槽;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盖合位置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而在所述保护盖体处于所述支撑位置时能够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包括充电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壳体的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壳体于其上表面具有所述感应区域,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为所述感应区域提供充电磁场,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控制板以及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用于感应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控制板能够通过所述感应片为放置于所述感应区域的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充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开设有均连通至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孔以及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电连接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器的插接座,一所述插接座正对一所述插接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为USB-Type-C接口座、USB-Type-B接口座、TF卡接口座、音频接口座或HDMI接口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包括底座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翻转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卓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