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74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进口与蒸汽主管道相连通;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设备、第一闪蒸设备和第一蒸汽喷射泵;第一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一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一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换热设备;第二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各级闪蒸后的蒸汽进行回收,且能够将回收后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调整为生产所需状态,有效满足企业生产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汽回收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印染、纺织、造纸、化纤、食品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会产生高温冷凝水或者不能满足工艺参数使用的低压乏汽。由于没有使用途径,最初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放至环境中。目前,国家和国际标准是禁止高于43℃的冷凝水排放至土地中,因为高于43℃的高温冷凝水会杀死土壤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等破环生态平衡,还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低压乏汽会产生大气白色污染,增加温室效应。目前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形势下,针对企业工况各异而产生不同温度的高温冷凝水和不同压力、温度的低压乏汽等排放物的余热回收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广泛关注。最先采用的方法是高温冷凝水用于洗涤、供暖等,低压乏汽用于蒸汽伴热或者锅炉除氧等。但是排放物的热量并没有有效利用,该方法会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符合工况要求的蒸汽可以直接利用,高温冷凝水比低压乏汽要多一步处理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当前常用的方法是将高温冷凝水在密闭的闪蒸罐内进行压降进行二次蒸发并使气液两相分离。但是闪蒸结束后排出的蒸汽温度较高,但压力较低,无法满足印染、纺织、造纸、化纤、食品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需求。传统处理方法为将蒸汽在蓄水池中冷却至允许排放的标准温度后,排放至环境中。上述操作方式导致蒸汽中所蕴含的热量完全损失,严重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能够对各级闪蒸后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且能够将回收后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调整为生产所需状态,有效满足企业生产加工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蒸汽主管道、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上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进口与蒸汽主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设备、第一闪蒸设备和第一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一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和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一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一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换热设备;所述第二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第二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闪蒸设备和第二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二换热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二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二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二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第三单元;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换热设备;所述第三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第三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闪蒸设备和第三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三换热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三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三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三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三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三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三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所述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蒸汽收集箱;所述第三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与蒸汽收集箱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闪蒸设备和第二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和第二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分别与第三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第二蒸汽喷射泵以及第三蒸汽喷射泵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闪蒸设备上设有低温冷凝水出口;所述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与所述第三闪蒸设备的低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和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和第二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之间、所述第三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和第三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之间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疏水系统;所述疏水系统包括自动开关阀体和手动开关阀体;所述自动开关阀体和手动开关阀体并联设置于连接管道上。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设备、第二换热设备和第三换热设备中的蒸汽温度数值和蒸汽压力数值不同,且蒸汽温度数值和蒸汽压力数值依次减小。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增加有保持蒸汽排放初始状态的蒸汽主管道,该蒸汽主管道与各级蒸汽喷射泵相连通,通过各级蒸汽喷射泵的配合使用,从各级闪蒸设备闪蒸后的蒸汽能够与蒸汽主管道的蒸汽有效混合,从而能够提高混合后蒸汽的温度和压力,有效满足后续生产过程所需的蒸汽状态。闪蒸后的蒸汽热量被有效回收利用,避免热量的浪费。2、本专利技术能够依据实际生产需要,将混合后的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调整为生产所需状态,从而能够提供多级不同温度和压力数值的蒸汽,有效满足不同类型的换热设备的蒸汽用量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疏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其中:1、蒸汽主管道;2、蒸汽减温减压装置;3、第一换热设备;31、第一闪蒸设备;32、第一蒸汽喷射泵;4、第二换热设备;41、第二闪蒸设备;42、第二蒸汽喷射泵;5、第三换热设备;51、第三闪蒸设备;52、第三蒸汽喷射泵;521、第一端;522、第二端;523、第三端;6、连接管道;61、疏水系统;611、自动开关阀体;612、手动开关阀体;7、储水罐;71、水泵;8、蒸汽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蒸汽主管道1、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蒸汽主管道1内通入3.5Mpa的过热蒸汽。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为现有技术中的减温减压器,该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上加工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的蒸汽进口与蒸汽主管道1相连通,从而蒸汽主管道内的过热蒸汽能够进入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中,并从蒸汽减温减压装置2的蒸汽出口出来。上述的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蒸汽主管道、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上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进口与蒸汽主管道相连通;/n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设备、第一闪蒸设备和第一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一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和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一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一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n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换热设备;所述第二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第二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蒸汽主管道、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上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进口与蒸汽主管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换热设备、第一闪蒸设备和第一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一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和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蒸汽减温减压装置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一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一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一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
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换热设备;所述第二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第二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一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闪蒸设备和第二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二换热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二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二闪蒸设备的高温冷凝水进口与第二换热设备的高温冷凝水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上设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一端与第二闪蒸设备的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二端与蒸汽主管道连通;
所述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包括第三单元;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换热设备;所述第三换热设备上设有蒸汽进口;所述第三换热设备的蒸汽进口与第二蒸汽喷射泵的第三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预测控制的诱导引射式余热梯级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包括第三闪蒸设备和第三蒸汽喷射泵;所述第三换热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三闪蒸设备上设有高温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第三闪蒸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弘大光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