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655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止回阀,解决了现有锁止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具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口和隔烟口;排气阀片,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隔烟阀片,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隔烟口;锁止结构,所述隔烟阀片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固定在锁止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从锁止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以关闭所述隔烟口;其中,所述隔烟阀片的转动轨迹区别于所述排气阀片的转动轨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火止回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火止回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片、连杆机构和锁止机构(连接机构和锁止机构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820910601.x,专利名称为锁止结构及防火止回阀的专利技术专利),阀体具有排气口,阀片与阀体通过连杆机构连接,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阀片关闭排气口。当防火止回阀处于高温环境时,锁止机构开始工作并限定连杆机构的位置,以避免连杆机构带动阀片打开排气口。然而,现有锁止结构需要通过连杆机构才能控制阀片关闭排气口,这就使得防火止回阀存在结构复杂、零件精度要求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防火止回阀,解决了现有锁止结构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具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口和隔烟口;排气阀片,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隔烟阀片,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隔烟口;锁止结构,所述隔烟阀片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固定在锁止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从锁止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以关闭所述隔烟口;其中,所述隔烟阀片的转动轨迹区别于所述排气阀片的转动轨迹(换句话说,二者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相互接触)。本专利技术中,防火止回阀的优点在于:1、排气阀片通过铰接结构(从下文可以得知,此处所述铰接结构为第一轴杆和第一转轴的其中之一)取代连杆机构,有效减少了防火止回阀所需的零件数量;2、隔烟阀片通过铰接结构(从下文可以得知,此处所述铰接为第二轴杆和第二转轴的其中之一)直接控制隔烟口的开闭,极大的提高了隔烟阀片的可靠性以及缩短隔烟阀片关闭隔烟口所需的反应时间;3、排气阀片和隔烟阀片同时设置在一个阀体上,通过双重阀片有效提高防火止回阀的隔烟效果;4、排气阀片与阀体铰接,隔烟阀片与阀体铰接,当排气阀片与阀体铰接时,现有的排气阀片略去了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的略去可有效减小排气阀片在运动过程中与隔烟阀片发生干涉的概率;5、隔烟阀片的锁止结构与铰接结构分开设置,有效削弱现有锁止结构的功能,以实现降低防火止回阀的制造成本;6、隔烟阀片的转动轨迹区别于排气阀片的转动轨迹,此结构避免隔烟阀片在转动过程中于排气阀片发生干涉,以避免防火止回阀失去隔烟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环形排气管和由所述环形排气管向其轴心方向延伸的环形挡板,所述排气口和所述隔烟口由所述环形挡板围成,所述隔烟阀片和所述排气阀片分别与所述环形挡板铰接。当隔烟阀片和排气阀片分别与环形挡板铰接时,隔烟阀片和排气阀片运动轨迹一致(或,隔烟阀片和排气阀片的其中之一设置在阀体外,另一个设置在阀体内),也就是说,排气道仅需保留一块阀片运动所需的体积。如此设计,通过改变隔烟阀片和排气阀片在阀体上的安装位置,以实现缩小阀体的体积。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内壁铰接。将排气阀片与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排气道内则无需预留排气阀片运动所需的空间,也就是说,当排气阀片与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时,阀体的体积可以得到缩小。此外,将隔烟阀片与环形挡板内壁铰接,排气道内的上升气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隔烟阀片朝排气口方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一轴杆,每根第一轴杆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或,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一转轴,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通过至少一根第一转轴铰接。当第一轴杆固定在排气阀片时,第一轴杆在装配过程中丢失的概率将得到降低;当第一转轴可拆地设置在排气阀片上时,通过更换不同径向长度的第一转轴,可以调节排气阀片的旋转灵活度。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止回阀还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接在第一轴杆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排气阀片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第一扭簧相比压簧以及拉簧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此外,第一扭簧的可靠性高,基本难以与阀上其它部件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一限位槽和/或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上设有周向封闭式第一限位孔。第一扭簧的安装步骤:首先,第一扭簧的另一根扭臂插入第一限位孔,其次,第一扭簧的一根扭臂插入第一限位槽。根据以上描述不难发现,第一扭簧先通过周向封闭式的第一限位孔限定另一根扭臂的插接位置,接着,通过周向敞开式第一限位槽降低第一扭簧一根扭臂的安装难度。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一限位槽和/或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第三限位槽。进一步降低第一扭簧的安装难度。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壁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一限位槽和/或所述隔烟阀片上设有周向封闭式第一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隔烟阀片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二轴杆,每根第二轴杆与所述环形挡板内壁铰接;或,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二转轴,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内壁通过至少一根第二转轴铰接。当排气阀片和隔烟阀片通过不同的轴杆(或转轴)铰接时,环形挡板的内壁与外壁无需通过打孔连通。此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环形挡板处发生漏烟的状况。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止回阀还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接在第二轴杆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隔烟阀片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第二扭簧相比压簧以及拉簧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此外,第二扭簧的可靠性高,基本难以与阀上其它部件接触。进一步的,所述隔烟阀片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二限位槽和/或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上设有周向封闭式第二限位孔。第二扭簧的安装步骤与第一扭簧的安装步骤相同,也就是说,第二限位槽的作用与第一限位槽的作用一致,第二限位孔的作用与第一限位孔的作用一致。进一步的,所述隔烟阀片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二限位槽和/或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第四限位槽。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上设有周向敞开式的第二限位槽和/或所述隔烟阀片上设有周向封闭式第二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止回阀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三转轴,所述排气阀片和所述隔烟阀片均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环形挡板铰接。排气阀片和隔烟阀片共用一根第三转轴,可以进一步降低阀的制造成本以及减少防火止回阀上的零件数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防火止回阀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防火止回阀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隔烟阀片关闭隔烟口时);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防火止回阀的第二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2和图3,防火止回阀包括:阀体1,具有排气道11,排气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具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口和隔烟口;/n排气阀片,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n隔烟阀片,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隔烟口;/n锁止结构,所述隔烟阀片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固定在锁止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从锁止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以关闭所述隔烟口;/n其中,所述隔烟阀片的转动轨迹区别于所述排气阀片的转动轨迹。/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具有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设有排气口和隔烟口;
排气阀片,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密封圈,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
隔烟阀片,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阀体铰接,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隔烟口;
锁止结构,所述隔烟阀片具有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固定在锁止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停止工作时,所述隔烟阀片从锁止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以关闭所述隔烟口;
其中,所述隔烟阀片的转动轨迹区别于所述排气阀片的转动轨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环形排气管和由所述环形排气管向其轴心方向延伸的环形挡板,所述排气口和所述隔烟口由所述环形挡板围成,所述隔烟阀片和所述排气阀片分别与所述环形挡板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所述隔烟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内壁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片上设有至少一根第一轴杆,每根第一轴杆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铰接;或,还包括至少一根第一转轴,所述排气阀片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壁通过至少一根第一转轴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火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止回阀还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接在第一轴杆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排气阀片上,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根扭臂设置在所述阀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定曹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小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