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润滑导电衬套系统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5月21日递交的申请号为63/028,09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和在2019年6月7日递交的申请号为62/858,438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在此公开的装置涉及但不限于用于现代商用和军用飞机上的起落架的衬套。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具有自润滑衬套的衬套系统,该衬套系统不需要再润滑或进行其他维护,从而提供了在运动结构和另一结构之间传导电流的路径。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航空航天应用的现有起落架衬套需要定期维护和/或再润滑。更长寿命的衬套由于包含附加的永久或半永久润滑而牺牲了导电性。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无需定期维护即可保持导电性的衬套系统。飞机必须管理重量、结构强度和电流。这些电流是由电磁效应(EME)引起的,例如对无线电塔的雷击以及静电放电,并且需要设置导电路径和/或电气隔离。电磁效应(例如闪电)可能具有大电流和高电压,能够在裸露的表面上产生电弧。在用非导电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中,需要良好的电气路径来耗散电磁效应能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系统(10)包括:/n圆柱壁(12),具有内表面(21、23)界定出在其第一轴向端(14)和第二轴向端(16)之间延伸的孔(20);以及至少一圆柱凹部(24、24′),其径向向外延伸到内表面(21、23)中并位于第一轴向端(14)和第二轴向端(16)之间;/n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22')布置在至少一圆柱凹部(24、24')中;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22')的径向向内表面(22X)与界定出所述孔(20)的内表面(21、23)基本齐平;/n导电路径(34),所述导电路径(34)用以传导电流,所述导电路径(34)围绕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90607 US 62/858,438;20200521 US 63/028,0951.一种衬套系统(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系统(10)包括:
圆柱壁(12),具有内表面(21、23)界定出在其第一轴向端(14)和第二轴向端(16)之间延伸的孔(20);以及至少一圆柱凹部(24、24′),其径向向外延伸到内表面(21、23)中并位于第一轴向端(14)和第二轴向端(16)之间;
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22')布置在至少一圆柱凹部(24、24')中;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22')的径向向内表面(22X)与界定出所述孔(20)的内表面(21、23)基本齐平;
导电路径(34),所述导电路径(34)用以传导电流,所述导电路径(34)围绕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22')延伸,所述导电路径(34)延伸穿过圆柱壁(12);和
至少以下之一:
a,所述圆柱壁(12)还包括法兰(26),所述法兰(26)从圆柱壁(12)靠近第一轴向端(16)径向向外延伸,所述法兰(26)具有在所述法兰(26)的外侧轴向表面(27)至内侧轴向表面(29)之间测量的轴向宽度(T2),至少一环形凹部(25、25')延伸到内侧轴向表面(29),至少一环形自润滑衬套(28)界定出平面轴向支承表面(28X),至少一环形自润滑衬套(28)设置在至少一环形凹部(25、25')中,所述至少一环形自润滑衬套(28)的平面轴向支承表面(28X)与内侧轴向表面(29)共面,并且导电路径(34)围绕至少一环形自润滑衬套(28)延伸,所述导电路径(34)穿过法兰(26)延伸;和
b,具有衬套圆周表面面积(A1)的至少一圆柱形自润滑衬套(22)的径向向内表面(22X),所述内表面(21、23)具有圆柱壁圆周表面面积(A2),所述导电路径(34)由衬套圆周表面面积(A1)除以圆柱壁圆周表面面积(A2)的接触面积比所界定,接触面积比为约0.40~约0.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系统(10),其特征在于,界定出所述孔(20)的所述内表面(21、23)还包括:
具有第一内径(D1)的第一内表面(21);
第二内表面(23),其第二内径(D2)的大小约等于所述第一内径(D1);
至少一圆柱凹部(24、24'),其第三内径(D3)的大小大于第一内径(D1)和第二内径(D2)的大小;和
其中,第一内径(D1)或第二内径(D2)与第三内径(D3)的凹部径向深度比在0.90至1.00之间。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库姆,马克西姆·孟尔格,
申请(专利权)人:肖柏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