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流动触头及小型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2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升更小的分流动触头及小型断路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动触头本体,所述动触头本体前端设有动触点,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一焊接面,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二焊接面,所述动触头本体对应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之间设有挂孔。优点如下:可适用于大电流产品使用,采用分流焊接,有效降低了触头部位的温升。另外,焊接面采用折弯下沉设计,即能满足触头分合闸运动空间,同时也能避免分闸时,突出部分与热双金属片的剐蹭以及软连接与外壳粘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流动触头及小型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具体为一种小型断路器。
技术介绍
小型断路器结构包括:壳体内的操作机构、脱扣机构、触头机构、电磁系统和灭弧装置,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跳扣、锁扣,所述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机构、静触头机构,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所述手柄通过连杆连接跳扣,所述电磁线圈一端与接线柱连接、另一端与静触头机构连接,所述动触头机构通过柔性导线连接热双金片,所述锁扣与热双金片之间设置热脱扣拉杆。目前市场上现有18mm模数的125A的小型断路器温升很难满足国家标准,原因在于:原设计动触头部分为触杆型,触杆型焊接软连接导线位置偏小,增大了产品内阻,使内部温升偏高,易出现软连接与外壳粘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升更小的分流动触头及小型断路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动触头本体,所述动触头本体前端设有动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的后端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一焊接面,所述动触头本体的中部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二焊接面,所述动触头本体对应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之间设有挂孔。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对应所述挂孔前方设有铆接孔。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对应挂孔后方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为腰形孔。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贴合于所述动触头本体两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下端面两端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通过铆钉与所述动触头本体中部铆接固定,所述上端面、下端面中部设与所述动触头本体后端的第一轴孔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后端设有复位弹簧定位柱。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后端设有第三轴孔。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断路器本体内安装有上述所述分流动触头,所述分流动触头的第一焊接面、第二焊接面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柔性导线、第二柔性导线,所述第一柔性导线、第二柔性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小型断路器本体内与热双金属片焊接。本技术的分流动触头以及小型断路器的优点如下:可适用于大电流产品使用,采用分流焊接,有效降低了触头部位的温升。另外,焊接面采用折弯下沉设计,即能满足触头分合闸运动空间,同时也能避免分闸时,突出部分与热双金属片的剐蹭以及软连接与外壳粘黏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流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流动触头带有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小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的分流动触头,包括动触头本体1,所述动触头本体1前端设有动触点2。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后端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一焊接面3,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中部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二焊接面4。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之间设有挂孔5。所述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向下折弯的角度为120°-160°,理想为140°。优选的,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所述挂孔5前方设有铆接孔6,用于与安装架连接。优选的,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挂孔5后方设有第一轴孔13,所述第一轴孔13为腰形孔。通过第一轴孔13与转轴配合,能左右摆动,实现分合闸。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包括贴合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两端的上端面8和下端面9。所述上端面8、下端面9两端通过连接部10连接,所述上端面8、下端面9前端通过铆钉11与所述动触头本体1中部铆接固定。所述上端面8、下端面9中部设与所述动触头本体1后端的第一轴孔13对应的第二轴孔12。所述安装架7后端设有第三轴孔19。通过上述安装架7,实现方便所述动触头本体1与小型断路器内的脱扣、跳扣等部的组装。实施例2: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小型断路器本体15,所述小型断路器本体15内安装有实施例1所述分流动触头。所述分流动触头的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柔性导线16、第二柔性导线17,所述第一柔性导线16、第二柔性导线1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小型断路器本体15内与热双金属片18焊接。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挂孔5上挂有拉簧20。所述安装架7通过第二轴孔12与小型断路器的锁扣21连接,所述锁扣21与所述安装架7之间设置扭簧23。所述安装架7通过第三轴孔19与小型断路器的跳扣22连接。所述小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动触头,包括动触头本体(1),所述动触头本体(1)前端设有动触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后端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一焊接面(3),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中部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二焊接面(4),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之间设有挂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动触头,包括动触头本体(1),所述动触头本体(1)前端设有动触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后端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一焊接面(3),所述动触头本体(1)的中部一侧设有呈一定角度向下折弯的第二焊接面(4),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第一焊接面(3)、第二焊接面(4)之间设有挂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所述挂孔(5)前方设有铆接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对应挂孔(5)后方设有第一轴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13)为腰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动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7),所述安装架(7)包括贴合于所述动触头本体(1)两端的上端面(8)和下端面(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平李根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谷力安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