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251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或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砂浆层、保温层和抗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所选用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属无机材料,导热系数0.07,防火等级A级,是较好的保温材料;抗裂砂浆压入抗耐碱玻纤网格布,配合聚合物水泥砂浆、密封胶、现场聚氨酯发泡,实现理想的防水效果,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保温、防水、美观的多方面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窗洞防水处理至关重要,如果防水没做好,不仅房间的气密性、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外,下雨天也比较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尤其是针对有外墙保温要求的建筑,窗洞口保温、防水材料的衔接、做法,施工过程中窗与四周的接口处理和拐角勾缝等均需要做出相应的设计处理。目前针对有外墙保温要求的窗洞口在防水处理上没有很清晰、完善的图集做法,在施工过程中也常出现施工单位对做法、施工要求不清楚反复询问的情况。对于有外保温材料的窗洞口经常出现由于防水处理不当带来的渗漏问题。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应用于外墙内外保温的一种新型无机保温砂浆材料,以玻化微珠为轻质骨料、玻化微珠保温胶粉料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混合而成,具有强度高、质轻、保温、隔热好、电绝缘性能好、耐磨、耐腐蚀、防辐射等显著特点。基于上述内容,如何更好的进行窗洞防水,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且防渗效果好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和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或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钢丝网层、设于钢丝网层外侧的第一水泥砂浆层、设于第一水泥砂浆层外侧的第二水泥砂浆层、第二水泥砂浆层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设有抗裂层;外墙采用涂料时,抗裂层为压入抗裂砂浆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外墙采用面砖时,抗裂层为复合抗裂砂浆的热镀锌电焊网。进一步地,第一水泥砂浆层为内掺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15mm厚1:3水泥砂浆;第二水泥砂浆层为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进一步地,门窗边衔接处外墙抗渗防水材料为20mm厚聚合物砂浆,其余部位保温层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压顶上侧窗框下方设有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两侧设有封口密封胶;窗顶及窗侧板为聚氨酯发泡密封,窗框与外侧其它材料的交接处设有框边硅酮胶。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聚苯板保温层,聚苯板保温层与基层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之间均匀布点胶黏剂层,胶黏剂层总面积不少于板面积的40%。进一步地,建筑高度20米以上时,使用锚栓辅助固定,锚栓套管,外径φ7~10mm。进一步地,窗边衔接处外墙采用20厚聚合物砂浆做抗渗防水材料;与建筑基层墙体之间用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进一步地,窗框下方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密封胶封口;窗顶及窗侧板现场聚氨酯发泡密封,并在窗框与外侧其它材料的交接处加6*6mm框边硅酮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对建筑基层墙体进行毛化处理;第二步、在建筑基层墙体敷设热镀锌钢丝网,热镀锌钢丝网根据保温砂浆厚度选做,砌体部位满挂热镀锌钢丝网,剪力墙部位无;第三步、用内掺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15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分两次抹;第四步、用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第五步、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施工;门窗边衔接处外墙采用20mm厚聚合物砂浆做保温层;第六步、外墙采用涂料时:抗裂砂浆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外墙采用面砖时:抗裂砂浆复合热镀锌电焊网一层;第七步、窗框下方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密封胶封口;窗顶及窗侧板要现场聚氨酯发泡密封,并在窗框与外侧其它材料的交接处加6*6mm的框边硅酮胶;第八步、外墙采用涂料时:耐水腻子二道磨光;外墙采用面砖时:粘结砂浆层;第九步、在耐水腻子二道磨光后涂覆涂料面层或在粘结砂浆层上敷贴面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聚苯板保温材料背面涂粘结层,胶黏剂应均匀布点,面积不少于板面积的40%;第二步、安装聚苯板保温材料;第三步、建筑高度20米以上时使用锚栓辅助固定,锚栓套管,外径φ7~10mm;第四步、窗边衔接处外墙采用20厚聚合物砂浆做保温层;与建筑基层墙体之间用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第五步、抗裂砂浆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第六步、窗框下方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密封胶封口;窗顶及窗侧板要现场聚氨酯发泡密封,并在窗框与外侧其它材料的交接处加6*6mm框边硅酮胶;第七步、耐水腻子二道磨光;第八步、涂料面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采用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一种无机外墙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7,防火等级A级,是较好的保温材料,为实现理想的防水效果,在窗洞口处配合聚合物砂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现场聚氨酯发泡、硅酮胶使用,并采用抗裂砂浆压入耐碱网格布作为保护层。针对不同外立面造型的需要,该做法提供了不同的构造细节处理,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保温、防水、美观的多方面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涂料做法的窗台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无结构窗框;图2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涂料做法的窗顶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无结构窗框;图3为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涂料做法的窗台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有结构窗框;图4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涂料做法的窗顶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有遮阳板;图5为聚苯板保温材料+外墙涂料做法的窗台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无结构窗框;图6为聚苯板保温材料+外墙涂料做法的窗顶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无结构窗框;图7为聚苯板保温材料+外墙涂料做法的窗台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有结构窗框;图8为聚苯板保温材料+外墙涂料做法的窗顶防水示意,其中外立面有遮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窗台保温防水结构,包括设于基层墙体1和钢筋混凝土压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或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钢丝网层、设于钢丝网层外侧的第一水泥砂浆层、设于第一水泥砂浆层外侧的第二水泥砂浆层、第二水泥砂浆层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设有抗裂层;外墙采用涂料时,抗裂层为压入抗裂砂浆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外墙采用面砖时,抗裂层为复合抗裂砂浆的热镀锌电焊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或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钢丝网层、设于钢丝网层外侧的第一水泥砂浆层、设于第一水泥砂浆层外侧的第二水泥砂浆层、第二水泥砂浆层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设有抗裂层;外墙采用涂料时,抗裂层为压入抗裂砂浆的耐碱玻纤网格布;外墙采用面砖时,抗裂层为复合抗裂砂浆的热镀锌电焊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水泥砂浆层为内掺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15mm厚1:3水泥砂浆;第二水泥砂浆层为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门窗边衔接处外墙抗渗防水材料为20mm厚聚合物砂浆,其余部位保温层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钢筋混凝土压顶上侧窗框下方设有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两侧设有封口密封胶;窗顶及窗侧板为聚氨酯发泡密封,窗框与外侧其它材料的交接处设有框边硅酮胶。


5.一种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层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的聚苯板保温层,聚苯板保温层与基层墙体和钢筋混凝土压顶外侧之间均匀布点胶黏剂层,胶黏剂层总面积不少于板面积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建筑高度20米以上时,使用锚栓辅助固定,锚栓套管,外径φ7~1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窗边衔接处外墙采用20厚聚合物砂浆做抗渗防水材料;与建筑基层墙体之间用内掺建筑胶水、3%防水剂聚丙烯纤维0.9Kg/m³的5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口保温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窗框下方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密封胶封口;窗顶及窗侧板现场聚氨酯发泡密封,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张驰余廷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