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51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包括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收集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滞留设施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本申请具有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
本申请涉及城市道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主要功能是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51281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包括地基、排水路面、植物种植带和雨水再生利用带,所述地基的顶部设置有的混凝土层上方连接有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的顶部设置有排水路面,所述排水路面的一侧分布有植物种植带,所述植物种植带的一侧设置有雨水再生利用带。通过导水管将蓄水池内积满的雨水分散到土壤层内自行对植物进行灌溉,实现雨水循环。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雨水中杂质较多直接循环使用效果较差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雨水中杂质较多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包括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置和雨水收集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滞留设施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所述生物滞留设施上设置有预处理区,所述预处理区的底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预处理区内在位于透水土工布的上方填充有卵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预处理区对排入的雨水进行初步过滤;然后雨水进入生物滞留设施,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去除雨水中大量的杂质;雨水经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依次向下渗透,然后经排水层排出,滤料层主要起到过滤的效果,同时也是生物膜生物降解营养物和金属的场所。优选的,所述覆盖层由碎树皮铺设而成,其厚度至少为5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层有碎树皮铺设而成,首先对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效果良好;其次,碎树皮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优选的,所述滤料层选用砂粘土混合物,所述砂粘土混合物的具体组成为,砂土(0.05-2.0mm)50-70%,粘土(<0.002mm)5-15%,有机物含量5-10%;所述滤料层的厚度至少为40cm,在加工时分两层铺设,每层铺设完成后人工轻微压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料层由砂粘土混合物组成,施工方法简单高效,有利于生物膜生物降解营养物和金属;同时,分层铺设并压实,有利于提高滤料层的稳定,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脱落。优选的,所述过渡层的材料为中粗砂,其厚度至少为1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层的材料为中粗砂,主要用于防止渗流出口处土体由于渗透变形或流失而引起的破坏。优选的,所述排水层由粒径在2-10mm之间、大小均匀的砾石铺设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层由砾石铺设而成,砾石之间大小均匀,有利于排水。优选的,所述生物滞留设施内设置有用于排出溢流雨水的溢流井,所述溢流井包括井体和溢流管,所述井体的井口处设置有挡水沿,所述挡水沿内设置有溢流箅子和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溢流箅子的下方;所述井体内设置有防坠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物滞留设施上雨水积聚,溢出的雨水流入溢流井内,并经溢流管排出;同时,溢流箅子和滤网主要用于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阻隔,对碎树皮进行阻隔;防坠网的设置,用于防坠行人坠落而造成损伤。优选的,所述挡水沿的外侧壁沿其周长方向设置有缓冲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沿的外侧壁设置有缓冲带,从而减缓溢流的雨水对挡水沿的冲击,减少挡水沿的损坏。优选的,所述排水层内设置有与井体相通的渗透管;所述排水层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透管用于将排水层内的雨水排入溢流井内;同时,排水层的下方设有防渗土工布,主要防止雨水渗透到土体内造成土体崩塌流失。优选的,所述城市道路的侧边设置有植草沟,所述植草沟为三角形结构,其纵向坡度取值保持在0.5%-2%之间;所述植草沟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蓄水层、种植土壤层、过滤层和夯实层;所述种植土壤层用于种植绿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草沟的设置首先实现了对雨水的二次利用,通过雨水对绿植进行灌溉;同时,起到收集和输送雨水的作用;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植草沟的外沿处设置有卵石缓冲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卵石缓冲区主要起到对植草沟进行保护的作用,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绿植的损坏。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进行过滤净化,去除雨水中大量的杂质;雨水经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依次向下渗透,然后经排水层排出,滤料层主要起到过滤的效果,同时也是生物膜生物降解营养物和金属的场所;2.植草沟的设置首先实现了对雨水的二次利用,通过雨水对绿植进行灌溉;同时,起到收集和输送雨水的作用;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生物滞留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植草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城市道路;2、生物滞留设施;21、覆盖层;22、滤料层;23、过渡层;24、排水层;241、渗透管;3、雨水收集池;4、溢流井;41、井体;42、溢流管;5、挡水沿;51、溢流箅子;52、滤网;53、缓冲带;6、防坠网;7、防渗土工布;8、结构池;9、植草沟;91、蓄水层;92、种植土壤层;93、过滤层;94、夯实层;95、卵石缓冲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参照图1,蓄水循环结构包括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雨水井,从而对雨水进行排放。生物滞留设施2在位于进水处设置有预处理区25,预处理区25为向下凹陷设置在生物滞留设施2内的凹坑,在预处理区25内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在预处理区位于透水土工布上填充有卵石,雨水管道首先排入预处理区内,通过卵石对雨水中的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后送入生物滞留设施2内。参照图2,生物滞留设施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覆盖层21、滤料层22、过渡层23和排水层24;覆盖层21由碎树皮组成,不含树根、土、草籽等杂质。滤料层22主要用于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对雨水中杂质进行过滤,其选用砂粘土混合物铺设而成,砂粘土混合物的具体组成为:砂土(0.05-2.0mm)50-70%,粘土(<0.002mm)5-15%,有机物含量5-10%;砂粘土的PH值控制在6-7.5,盐分控制在0.63dS/m以下,渗透系数控制在100-200mm/h之间;且滤料层22的厚度至少为40cm,在铺设时分两层铺设,每层铺设完成后人工轻微压实。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所述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滞留设施(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覆盖层(21)、滤料层(22)、过渡层(23)和排水层(24);所述生物滞留设施(2)上设置有预处理区(25),所述预处理区(25)的底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预处理区(25)内在位于透水土工布的上方填充有卵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所述城市道路(1)、生物滞留设施(2)和雨水收集池(3)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滞留设施(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覆盖层(21)、滤料层(22)、过渡层(23)和排水层(24);所述生物滞留设施(2)上设置有预处理区(25),所述预处理区(25)的底部铺设有透水土工布,所述预处理区(25)内在位于透水土工布的上方填充有卵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21)由碎树皮铺设而成,其厚度至少为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层(22)选用砂粘土混合物,所述砂粘土混合物的具体组成为,砂土(0.05-2.0mm)50-70%,粘土(<0.002mm)5-15%,有机物含量5-10%;所述滤料层(22)的厚度至少为40cm,在加工时分两层铺设,每层铺设完成后人工轻微压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23)的材料为中粗砂,其厚度至少为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道路蓄水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24)由粒径在2-10mm之间、大小均匀的砾石铺设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杰方鲁李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