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523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该系统包含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及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三大部分。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由中控装置,电池组,太阳能板组成;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由过滤格栅、高压喷气清理装置、直线式刮刷装置组成;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由组合式水质监测仪、排水装置、收集装置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是对传统弃流理念与智能化开发理念的结合,可实现对地表的雨水进行自主化的智能精准初期弃流和后期雨水收集,将有效缓解地下水短缺、内涝频发的难题,并节约雨水综合利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资源化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一状况将不断加剧且越发严峻。然而,雨水的综合利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减少市政雨水管线的建设投资,减缓市政雨水管线的压力,而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也起着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收集处理后完全可以满足一定层次用水对象的要求,可以作为另一种水资源使用。然而,对于雨水的综合利用,其收集方式及过程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有研究表明,天然雨水水质良好,其COD平均为20~60mg/L,SS平均小于20mg/L,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降雨过程中,由于降雨对大气淋洗作用,地面径流对下垫面表面沉积物及表面建筑材料的分解析出物的冲刷作用,致使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随着降雨的延续,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含量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雨水径流的水质明显提高。利用这一规律,在雨水利用系统中对污染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n该系统包含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及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3)三大部分;降雨前,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通过控制模块调动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中的部件对装置进行前期清洁处理;降雨时,雨水降落至地表进而形成径流,汇集后的雨水通过自动或人工抽取方式,经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过滤后进入装置,之后流至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3),对进来的雨水进行水质监测,并实时向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反馈水质检测信息,与此同时存储模块可实时记录存储水质信息,当水质指标达到预设值时,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调用控制模块将排水系统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包含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及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3)三大部分;降雨前,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通过控制模块调动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中的部件对装置进行前期清洁处理;降雨时,雨水降落至地表进而形成径流,汇集后的雨水通过自动或人工抽取方式,经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过滤后进入装置,之后流至监测排水与收集系统(3),对进来的雨水进行水质监测,并实时向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反馈水质检测信息,与此同时存储模块可实时记录存储水质信息,当水质指标达到预设值时,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调用控制模块将排水系统关闭,同时打开收集系统,进而可将较为洁净的雨水收集起来,以备后期资源化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枢控制与能源系统(1)包括太阳能板(4)、电池组(5)、中控装置(6),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于箱体(10)外任意地方,所述电池组(5)和中控装置(6)设置于中控箱(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5)用太阳能或外界人工电源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滤与自主清理系统(2)包括设置于系统上部两侧的过滤格栅(9)、中控箱内的高压喷气清理装置I(11)和高压喷气清理装置Ⅱ(15),箱体(10)内的储水箱I(19)、储水箱Ⅱ(21),连接储水箱I(19)和储水箱Ⅱ(21)的储水箱导流管I(20)和储水箱导流管Ⅱ(32),箱体(10)底部设置的直线式刷刮装置(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自主化地表雨水初期弃流与后期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喷气清理装置I(11)和高压喷气清理装置Ⅱ(15)分别与导气管I(46)和导气管Ⅱ(47)相连接,导气管I(46)、导气管Ⅱ(47)上均排布有水平式喷头和倾斜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庚陈亮练继建郭祺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