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水机构、给水孔密封结构、污水接收装置及污水排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接水机构、给水孔密封结构、污水接收装置及污水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污水的排放都是以管道运输的形式进行输送、排放的,具体是在污水源头与污水排放处之间布置排水管道,这样,在污水源头较多的情况下,排水管道就会过于密集,导致排水管道所占空间过大;此外,由于污水中存在杂质残渣,排水管道容易被堵塞。现有一种污水排放系统,其在移动载体上设置储水罐,先利用储水罐接收污水源头的污水,再将污水从污水源头转移到污水排放处排放,这样污水源头与污水排放处之间就不用布置排水管道。但是,移动载体在接收污水源头的污水前,需先令储水罐连通污水源头的给水孔,再人工打开该给水孔以令污水源头中的污水流入至储水罐中,这就导致污水接收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令污水接收操作简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接水机构,包括移动载体和盖住给水孔的密封盖,在移动载体上设有储水罐和为储水罐取水的活动管,所述密封盖上朝 ...
【技术保护点】
1.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移动载体(2)和盖住给水孔(28)的密封盖(29),在移动载体(2)上设有储水罐(9)和为储水罐(9)取水的活动管(22),所述密封盖(29)上朝排水方向伸出有受顶件,所述受顶件伸入至给水孔(28)中,在所述移动载体(2)行进直至活动管(22)对准所述给水孔(28)后,活动管(22)逆排水方向伸入至给水孔(28)中,则所述活动管(22)的管口连通给水孔(28)并顶动所述受顶件,使得密封盖(29)被顶开从而打开给水孔(28)。/n
【技术特征摘要】
1.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移动载体(2)和盖住给水孔(28)的密封盖(29),在移动载体(2)上设有储水罐(9)和为储水罐(9)取水的活动管(22),所述密封盖(29)上朝排水方向伸出有受顶件,所述受顶件伸入至给水孔(28)中,在所述移动载体(2)行进直至活动管(22)对准所述给水孔(28)后,活动管(22)逆排水方向伸入至给水孔(28)中,则所述活动管(22)的管口连通给水孔(28)并顶动所述受顶件,使得密封盖(29)被顶开从而打开给水孔(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在移动载体(2)上设有用于自动驱动活动管(22)的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6)、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21),所述主动齿轮(17)同轴安装在驱动电机(16)的转轴上,从动齿轮(21)与主动齿轮(17)啮合,从动齿轮(21)呈环状,所述活动管(22)插在从动齿轮(21)的内环中,所述活动管(2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螺纹(26),所述从动齿轮(21)的内环壁上设有与第一螺纹(26)相适配的第二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移动载体(2)是AGV小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连通储水罐(9)的固定管(23),活动管(22)套在固定管(23)外,活动管(22)系相对固定管(23)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活动管(22)的靠近管口处套有密封圈(27),活动管(22)逆排水方向伸入至给水孔(28)中,则密封圈(27)被活动管(22)的外侧壁与给水孔(28)的孔壁夹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受顶件包括多个受顶柱(30),两两受顶柱(30)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水机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受顶件伸入至给水孔(28)中的状态下,所述受顶柱(30)贴合给水孔(28)的孔壁。
9.给水孔密封结构,包括盖住给水孔(28)的密封盖(29),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盖(29)上朝排水方向伸出有受顶件,所述受顶件伸入至给水孔(28)中,所述受顶件被朝逆排水方向顶动则密封盖(29)被顶开从而打开给水孔(2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给水孔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受顶件包括多个受顶柱(30),两两受顶柱(30)之间相隔一段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给水孔密封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受顶件伸入至给水孔(28)中的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峰峰,江志强,朱达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