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231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缆试验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包括可调升降平台、脐带缆固定支架、三维力传感器、浮游平台、缆线收放装置及脐带缆;可调升降平台设置于浮游平台上,浮游平台用于在水上漂浮;脐带缆固定支架设置于可调升降平台上,并且通过可调升降平台的驱动进行升降动作;三维力传感器设置于脐带缆固定支架上;脐带缆的首端与三维力传感器连接,末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深入水中;缆线收放装置设置于陆地上,并且与浮游平台连接;缆线收放装置用于浮游平台的收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稳定模拟在母船升沉和海流流速联合激励下脐带缆的水下运动和受力状态,验证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缆试验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深海ROV(遥控无人潜水器)的脐带缆通常为钢丝反螺旋铠装缆,在支持母船和潜水器之间起着物理连接、能源供给与信息传输等重要作用。脐带缆在母船升沉、海流流速和自身刚度等影响下在水下有着复杂的动态特性。脐带缆在海流作用下会产生弯曲和空间形状变化,在高海况下脐带缆内部会出现高低张力剧烈交替的现象,若缆的强度不足时,极易发生断裂,引起ROV丢失事故。如何从原理上揭示水下脐带缆系统在深水环境中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以及从实际措施上降低铠缆张力是当前深海ROV走向深海作业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有必要建立脐带缆的动态数学模型,提前预测脐带缆在母船升沉和海流等联合激励下脐带缆的水下形态和受力状态,用以评估能否可以安全使用,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张力抑制措施。动力学数学模型建立后,需有专用的试验系统对模型进行验证,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脐带缆动力学验证试验系统,这样不利于脐带缆的安全使用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升降平台(1)、脐带缆固定支架(2)、三维力传感器(3)、浮游平台(4)、缆线收放装置及脐带缆(5);/n所述可调升降平台(1)设置于所述浮游平台(4)上,所述浮游平台(4)用于在水上漂浮;/n所述脐带缆固定支架(2)设置于所述可调升降平台(1)上,并且通过可调升降平台(1)的驱动进行升降动作;/n所述三维力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脐带缆固定支架(2)上;/n所述脐带缆(5)的首端与所述三维力传感器(3)连接,末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深入水中;/n所述缆线收放装置设置于陆地上,并且与所述浮游平台(4)连接;所述缆线收放装置用于所述浮游平台(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升降平台(1)、脐带缆固定支架(2)、三维力传感器(3)、浮游平台(4)、缆线收放装置及脐带缆(5);
所述可调升降平台(1)设置于所述浮游平台(4)上,所述浮游平台(4)用于在水上漂浮;
所述脐带缆固定支架(2)设置于所述可调升降平台(1)上,并且通过可调升降平台(1)的驱动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三维力传感器(3)设置于所述脐带缆固定支架(2)上;
所述脐带缆(5)的首端与所述三维力传感器(3)连接,末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可深入水中;
所述缆线收放装置设置于陆地上,并且与所述浮游平台(4)连接;所述缆线收放装置用于所述浮游平台(4)的收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游平台(4)上设有通孔,所述脐带缆(5)的自由端穿过该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游平台(4)包括上平台(17)、支撑柱(18)及下平台(19),其中上平台(17)与下平台(19)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上平台(17)通过支撑柱(18)与下平台(19)连接;所述下平台(19)采用浮力材料制成;所述可调升降平台(1)设置于所述上平台(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脐带缆动力学模型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17)和所述下平台(19)均为圆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张奇峰崔雨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