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09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9 00:51
本申请提供一种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包括:在孔隙网络模型中设置储层颗粒并模拟油水两相流时,储层颗粒的流动。当储层颗粒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若单个储层颗粒直径小于喉道直径,则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计算喉道中的储层颗粒数量。当储层颗粒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且储层颗粒直径小于喉道直径的三分之一时,则计算喉道中的储层颗粒数量,并获得沉积在储层喉道内的储层颗粒的体积,若储层颗粒的体积小于喉道的体积,则更新喉道半径尺寸为第一喉道半径,获得传导率、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压力差、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流量、油的相对渗透率、水的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后,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判断储层颗粒运移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的影响,石先亚等人针对衰竭式开采弱胶结疏松砂岩油气藏,考虑储层压力衰竭对地应力的影响,基于井壁处岩石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CDP模型。但该模型只是给出了出砂的临界压差,并没有研究与出砂量的关系。刘先珊等人基于三维颗粒流数值模型,从细观角度模拟油藏恒速持续流动时的砂岩力学响应,分析出砂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射孔周围砂岩的应力变化曲线说明油藏流动增大砂岩的应力,持续时间越长,应力增幅越大,砂岩更易剪切屈服而破坏,出砂几率越大。该方法研究的是应力变化对出砂情况的影响,并没有说明驱替压差的变化对出砂情况的影响。冯其红等人基于符合疏松砂岩储层典型特征的网络模型,综合考虑储层孔喉内颗粒的脱落、捕集、运移等微观变化机理,建立了储层参数变化三维网络模拟方法,并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该方法研究的是由于注水导致储层颗粒脱落进而孔喉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建立包含孔隙和喉道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设定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n在所述孔隙网络模型中设置所述储层颗粒,并模拟在油水两相流时,所述储层颗粒在所述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n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得到毛管力,并依据所述毛管力确定所述储层颗粒流经的喉道;/n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若单个储层颗粒直径小于所述喉道直径,则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计算所述喉道中的所述储层颗粒数量;/n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且所述储层颗粒直径小于所述喉道直径的三分之一时,则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包含孔隙和喉道的三维孔隙网络模型,设定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
在所述孔隙网络模型中设置所述储层颗粒,并模拟在油水两相流时,所述储层颗粒在所述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
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得到毛管力,并依据所述毛管力确定所述储层颗粒流经的喉道;
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若单个储层颗粒直径小于所述喉道直径,则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按照第一预定规则计算所述喉道中的所述储层颗粒数量;
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且所述储层颗粒直径小于所述喉道直径的三分之一时,则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计算所述喉道中的所述储层颗粒数量;
根据所述储层颗粒数量,获得沉积在所述储层喉道内的所述储层颗粒的体积,若所述储层颗粒的体积小于所述喉道的体积,则更新所述喉道半径尺寸为第一喉道半径,并由所述第一喉道半径,获得传导率、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压力差、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流量、油的相对渗透率、水的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
根据所述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判断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程度;
所述储层颗粒包括:注入水中的颗粒和储层上脱落的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规则为:所述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越大,则所述储层颗粒对所述储层渗透率影响越小;所述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越小,则所述储层颗粒对所述储层渗透率影响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小于预设浓度时,若单个储层颗粒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喉道直径时,或者进入所述喉道的所有储层颗粒体积大于等于所述喉道体积时,按照第三预定规则判断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程度;
当所述储层颗粒浓度大于等于预设浓度,且所述储层颗粒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喉道直径的三分之一时,按照第三预定规则判断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定规则为: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喉道;
若存在其他喉道,则继续模拟在油水两相流时,所述储层颗粒在包含所述其他喉道中的所述孔隙网络模型中的流动情况;
若不存在其他喉道,则所述喉道堵塞,更新所述喉道半径尺寸为第一喉道半径,并由所述第一喉道半径,获得传导率、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压力差、相邻两个孔隙之间的流量、油的相对渗透率、水的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
根据所述油水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按照第二预定规则判断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程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包括:所述孔隙网络模型的相邻孔隙中心点之间的间距、驱替压力梯度、注入流体的流量、注入流体颗粒浓度、原始喉道半径、原始喉道长度、初始喉道体积、入口压力、入口处喉道的流量、出口压力、出口处喉道的流量、润湿角,以及界面张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浓度为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为:
根据所述储层颗粒运移的条件参数,按照第四预定规则获得第一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按照第五预定规则获得第二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以及按照第六预定规则获得第三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
将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一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拟合,获得第一相关系数,将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二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拟合,获得第二相关系数,将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三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拟合,获得第三相关系数;
根据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以及第三相关系数,按照第七预定规则判断储层颗粒运移对渗流的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定规则为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



其中,y1i表示为第一模型喉道中的第i个预测颗粒数量,单位:个;Qi表示为第i个喉道的流量,单位:毫升/分;C(f)i表示为第i个注入流体颗粒浓度,单位:千克/立方米;表示为第i个驱替压力梯度,单位:兆帕/米;i取2至m中的正整数,m表示为喉道的总个数,即驱替的总步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预定规则为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二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



其中,y2i表示为第二模型喉道中的第i个预测颗粒数量,单位:个;Qi表示为第i个喉道的流量,单位:毫升/分;C(f)i表示为第i个注入流体颗粒浓度,单位:千克/立方米;表示为第i个驱替压力梯度,单位:兆帕/米;i取2至m中的正整数,m表示为喉道的总个数,即驱替的总步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预定规则为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第三模型喉道中的预测颗粒数量:



其中,y3i表示为第三模型喉道中的第i个预测颗粒数量,单位:个;Qi表示为第i个喉道的流量,单位:毫升/分;C(f)i表示为第i个注入流体颗粒浓度,单位:千克/立方米;表示为第i个驱替压力梯度,单位:兆帕/米;i取2至m中的正整数,m表示为喉道的总个数,即驱替的总步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预定规则为:比较第一相关系数、第二相关系数、以及第三相关系数,则选择更接近1的相关系数对应的模型中的喉道中的所述储层颗粒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关系数为按照以下公式对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一模型的预测颗粒数量进行拟合:



所述第二相关系数为按照以下公式对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二模型的预测颗粒数量进行拟合:



所述第三相关系数为按照以下公式对原始颗粒数量与第三模型的预测颗粒数量进行拟合:



其中,Q1表示为第一相关系数,Q2表示为第二相关系数,Q3表示为第三相关系数;E1i表示为第一模型的第i个第一统计参数,E2i表示为第二模型的第i个第一统计参数,E3i表示为第三模型的第i个第一统计参数;Ti表示为第i个第二统计参数;i取1至m中的正整数;m表示为喉道的总个数,即驱替的总步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渗油藏注水过程中颗粒运移影响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j模型的第i个第一统计参数Eji和第i个第二统计参数Ti:
Eji=(yi原-yji)2;



其中,Eji表示为第j模型的第i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飞王煜舒于晓聪姚军王珂李英文王子杰张凯孙海张磊宋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