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片、框架眼镜以及周边成像干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2237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镜片、框架眼镜以及周边成像干扰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眼镜片为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在中心光学区外周设有周边成像干扰区,在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以及透明间隙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具有周边近视化离焦设计的镜片周边部位进行区域化、模糊化处理,在大脑自主选择中央凹定向到附近范围内最感兴趣的区域的过程中,因周边部位模糊成像的特征,而使人眼在环视四周的时候,从移动眼睛转为移动头部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周边离焦设计的镜片在人眼视物转动时导致的离焦状态不稳定的问题,使人眼与镜片系统一直处于居中位置,形成更稳定的近视化周边离焦,获得预期的近视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镜片、框架眼镜以及周边成像干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镜片、框架眼镜以及周边成像干扰装置。
技术介绍
近视眼度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眼轴长度延长,每延长1mm增加度数3.00度。最新医学研究证实,眼球延长依赖视网膜周边离焦,按照屈光学概念,参照图1,其中10为视网膜,如其中的30所示,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者称为近视性离焦,如图中的20所示,落在视网膜后面者称为远视性离焦。近视眼的视网膜中央呈近视性离焦,而视网膜周边呈远视性离焦,这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是促进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眼球具有依赖视网膜周边成像诱导眼球发育的特点,尤其是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眼,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远视性离焦,视网膜会倾向于向像点生长,眼球长度就将延长,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眼球就将停止延长。如果通过现代医疗方法,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或者人工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就可以阻止近视眼度数的不断增加,查明引起视网膜周边离焦原因,还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进展。近视化周边离焦可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目前已经是领域内比较公认有效的控制机理,基于此形成了多种形成近视化周边离焦的技术方案,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隐形眼镜、周边离焦型的框架眼镜等。在US7025460、CN110554515A、CN106707542B、CN110376758A、CN109946849A等中对这类技术有公开。在这些技术方案中,角膜塑形镜、多焦点隐形眼镜在临床中表现为较确定的近视控制效果,其中角膜塑形镜可延缓近视增长40~60%左右;多焦点隐形眼镜可使近视进展速度减慢30%至38%,轴向伸长可减慢31%至51%。而同样采用周边离焦设计技术的框架眼镜则无显著效果,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其与普通框架眼镜相比对眼轴的影响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透过镜片观看时眼睛位置的不断变化有关。视网膜是在我们眼球后方的一片细胞。这些细胞中,有些被称为光感受器,它们对于光线十分敏感。光感受器主要有两种类型:视杆细胞对光线明暗差异敏感,视锥细胞则是对颜色更加敏感。这些光感受器在视网膜中心的一小块被称为“中央凹”的区域内最为密集。它对应于我们视野的中心,这里分辨率是最高的。离中央凹越远,视野的细节便越模糊,即所谓的外周视力。当我们环视四周时,我们会移动自己的眼睛。这使得我们可以把中央凹定向到附近范围内最感兴趣的区域。这些自主的眼球运动被称为眼扫视,并且每秒会完成大约三次。我们的大脑会通过控制眼部肌肉来校正眼球的运动。因为大脑会省略眼球在运动时的信息,我们的视觉世界多数是处于注视状态的,这一时间周期比较短,约200-300毫秒长。调查数据后发现,我们的眼睛有10%~20%的时间处于运动状态。对于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这类与眼球运动保持同步的周边离焦控制技术而言,通常眼球的运动并不改变人眼光学系统相对于视网膜形成的周边离焦状态,因而所形成的近视化的周边离焦是稳定的。可是对于具有周边近视化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眼球的运动会导致中央凹、周边区的离焦状态发生改变。如图2所示,当眼球100处于正位视物状态时,因为镜片200的设计结构,周边区域的屈光力大于中心区域,故而中心光线01落于视网膜上,而周边光线02、03落于视网膜前,形成近视化周边离焦,这是设计者的设计初衷,也是理想状态。但是如果眼球发生了运动,相对于框架眼镜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成像如图3所示,周边光线02成为新的光学系统中的中心光线,可能会形成一定近视,而原本处于中心的01光线成为新系统中的周边光线,因为屈光力比周边要小,故而可能会形成远视性周边离焦。这是目前近视化周边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不能很好控制近视发展的主要问题。上述专利文献等中记载的技术均存在此类问题,而不能产生很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近视控制效果的眼镜片、框架眼镜以及周边成像干扰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眼镜片,为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在中心光学区外周设有周边成像干扰区,在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以及位于所述成像干扰部的不同部位间的透明间隙部。采用如上结构,由于在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从而将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的周边部位进行区域化、模糊化处理,在大脑自主选择中央凹定向到附近范围内最感兴趣的区域的过程中,因周边部位模糊成像的特征,而使人眼在环视四周的时候,从移动眼睛转为移动头部的行为模式,从而解决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在人眼视物转动时导致的离焦状态不稳定的问题,使人眼与镜片系统一直处于居中位置,形成更稳定的近视化周边离焦,获得预期的近视控制效果。本技术优选,所述中心光学区的直径为5mm至15mm或者5mm至10mm。本技术优选,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为所述中心光学区外周直径5~30mm或者10~20mm的区域。本技术优选,所述成像干扰部通过薄膜贴片、涂层、机加工、蚀刻、光刻、涂写或者印染的方式形成。本技术优选,所述成像干扰部形成点阵状图案、格子状图案、多个同心圆环状图案或者多个扇形状图案。另外,可以在所述眼镜片的前表面设有所述成像干扰部,也可以在后表面设置,或者在两个表面都设置。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框架眼镜,其具有上述任一结构的眼镜片。再者,本申请中还记载了一种眼镜片的制造方法,所述眼镜片为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在中心光学区外周设有周边成像干扰区,在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以及位于所述成像干扰部的不同部位间的透明间隙部,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a、获取具有周边近视化离焦结构的原材料镜片;b、在所获取的所述原材料镜片的中心光学区的外周形成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本技术优选,在所述工序b中,通过薄膜贴片、涂层、机加工、蚀刻、光刻、涂写或者印染的方式形成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周边成像干扰装置,与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结合使用,其具有透明的中心区域与位于所述中心区域外周的周边区域,在所述周边区域中具有成像干扰部以及位于成像干扰部的不同部位间的透明间隙部。本技术优选,所述周边成像干扰装置包括片材,所述片材具有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周边区域。本技术优选,所述片材是薄膜贴片。本技术优选,所述中心区域的直径为5mm至15mm或者5mm至10mm。本技术优选,所述周边区域为所述中心区域外周直径5~30mm或者10~20mm的区域。周边成像干扰装置的所述成像干扰部可以通过薄膜贴片、涂层、机加工、蚀刻、光刻、涂写或者印染的方式形成。附图说明图1是近视化离焦与远视化离焦的说明图;图2为眼球正位时形成的近视化周边离焦的说明图;图3为眼球偏位时产生离焦状态紊乱现象的说明图;图4为成像干扰部所形成的图案的示例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框架式眼镜的眼镜片(有时也简称为镜片)以及具有该眼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镜片,为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光学区外周设有周边成像干扰区,在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以及位于所述成像干扰部的不同部位间的透明间隙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镜片,为周边近视化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光学区外周设有周边成像干扰区,在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中形成有成像干扰部以及位于所述成像干扰部的不同部位间的透明间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光学区的直径为5mm至15mm或者5mm至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成像干扰区为所述中心光学区外周直径5~30mm或者10~20mm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干扰部通过薄膜贴片、涂层、机加工、蚀刻、光刻、涂写或者印染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干扰部构成点阵状图案、格子状图案、多个同心圆环状图案或者多个扇形状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眼镜片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设有所述成像干扰部。


7.一种框架眼镜,其特征在于,具有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曌解江冰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